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胎儿血循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胎儿血循环

胎儿血循环

胎儿时期,胎儿血和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胎盘内富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液沿脐带内的脐静脉至胎儿腹部,沿肝镰状韧带游离缘至肝下面。在此处,脐静脉借3条途径将动脉血液运送至下腔静脉:
❶在肝门处,部分血液借粗大的静脉导管汇入左肝静脉,最后注入下腔静脉,在静脉导管起始处有一肌性的括约肌,以调节汇入下腔静脉的血流量。
❷肝门处,一部分血液经门静脉左支入肝,最后通过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
❸另一部分血液借直接进入肝左叶的血管进入肝,再经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在下腔静脉内,来自脐静脉的动脉血液与来自腹部盆部和下肢静脉血液混合,流入右心房。右心房的混合血液除少量流入右心室以外,大量血液循下腔静脉瓣,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头、颈和上肢的静脉血液,经上腔静脉汇入右心房,经右房室孔流入右心室。由于胎儿肺无呼吸功能,右心室的血液,只有少量经肺动脉进入肺内,而其大部分则通过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起始部。在此,与来自左心室的混合血液汇合,继由降主动脉及其分支输导至腹、盆腔脏器体壁及两下肢。随着胎心的搏动,混合静脉血液即经髂内动脉发出的一对脐动脉流入胎盘。因此,胎儿血管内的血液,除脐静脉外,均为混合血液,但头部和上肢获得了营养和氧较为丰富的混合血液,以保证它们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出生后,婴儿开始了肺的呼吸功能,脐静脉供血停止,随肺动脉入肺及由肺回流入左心房的血量增加;与此同时,经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血量减少。这样,左、右心房内的压力即趋于平衡,致使卵圆孔的第一隔膜贴附于第二隔膜,逐渐出现粘合,形成卵圆孔的封闭;这一过程在出生后一年左右完成。出生后,由于动脉导管壁的平滑肌收缩,导致动脉导管机能性闭锁,但在出生后1~2周内,动脉导管还可间歇性开放,后因动脉导管的内膜逐渐增生而使管腔变狭。这种内膜增生的过程,在接近出生时即已开始,出生后加快,约6~8周才使动脉导管完全封闭,形成动脉韧带。使动脉导管闭锁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肺在初次充气时释放的舒缓激肽有关。结扎脐带中断胎盘循环,引起脐动脉远侧段内膜逐渐增厚,而使管腔闭锁,成为脐外侧韧带,脐静脉闭锁后或为肝圆韧带,但其管腔并未完全消失,故即使成年后还可容导管插入并进入门静脉,由此途径可将造影剂或化疗药物注入门静脉而送至肝内。出生后;静脉导管也退化形成静脉韧带。
经过上述变化,新生儿即具备和成人完全相同的循环方式。如果胎儿心脏在出生前后的发育过程中发生错误或不全,则可能出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狭窄和Fallot四联症等临床症状。

☚ 蔓状静脉丛   淋巴系 ☛

胎儿血循环

胎儿血循环

由于胎儿期的肺未膨胀,肺小动脉阻力高,卵圆孔与动脉导管开放,故胎儿的血循环通路与成人不同。经胎盘交换含氧较高的血 (Po2=30mmHg)通过脐静脉与门静脉会合后,其中半量经肝脏,再由肝静脉入下腔静脉; 余下部分经静脉导管与下腔静脉汇合。含氧较高的血回到右心房后多数(约90%)经卵圆孔至左心房、左心室而入升主动脉及冠状循环,保证脑、冠状动脉及上肢获得含氧较高的血,仅少量血流入右心室。自头部回流的血,含氧量较低(Po2=15mmHg),经上腔静脉至右心房,通过三尖瓣达右心室,其中仅15%流至肺部,85%经动脉导管入降主动脉并与升主动脉的血相汇合经脐动脉回至胎盘。胎儿期仅有体循环而几乎无肺循环。动脉导管口径与主动脉相近,右心室与主动脉的压力也几乎相等。出生后呼吸建立,肺循环开始,由于肺膨胀和充气,动脉血中氧张力和pH升高,肺小动脉中层肌肉停止收缩而扩张,肺血管阻力下降,肺血流量增多。脐带结扎后,体循环压力升高,血流从主动脉经动脉导管入肺动脉。肺静脉的回流血量增多,左心房扩张,压力随之升高,卵圆孔功能性关闭。由于肺动脉压力低于体循环故流经动脉导管的血流渐少直至停止,动脉血氧张力升高,使动脉导管对前列腺素E的敏感度降低(前列腺素E有放松动脉导管的作用) 从而加强对动脉导管及脐动脉的收缩作用。导管一般于生后10~15小时发生功能性关闭,大部于3~4个月后出现解剖性关闭。卵圆孔则于生后5~7月或一年后呈现解剖性关闭。

☚ 小儿心脏血管解剖与生理特点   小儿心电图 ☛
0000613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