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若 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可作主语、宾语,名词修饰语。 义即“你”、“你们”、“你的”。 (《汉书·高帝纪上》)--句义:你们〔如果〕不赶快投降汉王,现在马上要成为俘虏了。趋(cù):立即。 太山:即泰山。 系(jì):拴著。引:领。 指以示之:指给他看。 指示代词 表示近指。义即“此”、“这”。 (《公羊传·定公四年》)--中国:指中原。 (《战国策·齐策六》)--句义:〔战士们〕听了这番话,无不挥泪振臂渴望出战。 (《史记·苏秦列传》)--句义:秦王听了这话,一定如同针扎心一般难受。 副词: 用于动词前,表示对动作或情况的大体推测或比拟。 义即“好像”、“似乎”。 (《史记·封禅书》)❸ 汉献帝建安中,东郡民家有怪,无故瓮器自发,訇訇作声,若有人击。(《搜神记·怪老翁》)--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訇訇(hōng hōng):形容大声。 (《杜工部集·峡隘》) 连词 一、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义即“和”、“与”。 ❶ 有以私怨害城若吏事者,父母妻子皆断。(《墨子·号令》)--句义:如有因私人恩怨而危害城池和官府之事的,他的父母妻子都要被处死。 ❷ 今泾阳君若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矣。(《战国策·燕策一》)--秦有变:秦国〔若〕有举动的话。 指秦国背叛二君。 二、连接词、短语或分句,表示选择关系。义即“或”、“或者”。 ❶ 请君若太子来,以免志父。(《左传·哀公十七年》)--句义:请君王或太子来一趟,以免除我〔的罪过〕。 志父:赵鞅自称。 (《庄子·人间世》)--句义:〔事情〕或者成功或者不成功,而没有后患的,只有有道德的人能够做到。 (《梁书·贺琛传》)--句义:一天常常只吃一顿饭,或是在白天或是在夜晚,没有固定的时间。 三、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假设。 义即“如果”、“假如”。 (《史记·高祖本纪》)--句义:如果汉军前来挑战,千万不要与它作战。 (《世说新语·言语》)--句义:如果是文度来的话,我用一支小部队迎战他;〔如果〕是康伯来的话,〔我只好〕渡河烧船〔而逃了〕。 词缀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表示事物的情态。 义即“……的样子”。 (《诗经·卫风·氓》)--句义:桑叶未凋落时,叶子绿油油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愀(qiǎo)然:忧愁的样子。 改容:改变了神色。 超若自失:茫茫然好像失去了自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