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若 《广韵》而灼切,入药,日。 ❶ 顺;顺从。《书·说命中》:“明王奉若天道, 建邦设都。”《穀梁传·庄公元年》:“不若于道者, 天絶之也。”{范宁}注:“若, 顺。”{宋}{苏轼}《与张朝请书》之一:“旦夕西去, 回望逾远, 后会无期, 惟万万若时自重。”{明}{吕坤}《说天》:“雨旸时若, 善也。” 《国语·晋语二》:“夫{晋国}之乱, 吾谁使先若二公子而立之, 以爲朝夕之急。”{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若者, 择也。” 《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长短同, 则贾相若; 麻缕丝絮轻重同, 则贾相若。”《战国策·楚策一》:“此{蒙穀}之功, 多与存国相若。”{宋}{李纲}《邀说十议·议国是》:“然以今日国势揆之, {靖康}之初, 其不相若远甚。”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 且不张, 苟遗若人, 其学益衰矣。” 《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衞}, 信乎? ”《史记·孝武本纪》:“{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 若云‘见天子’。”{唐}{韩愈}《秋怀诗》之八:“鸣声若有意, 颠倒相追奔。”{清}{黄宗羲}《冬青引注题辞》:“余曾注{谢臯羽}《西台恸哭记》, 以未得见{张孟兼}注爲恨, {曹叔}则出其注示之, 则颇疏诞, 余之注若未可废也。” 至于。用在句首以引起下文。《左传·哀公十四年》:“臣之罪大, 尽灭{桓氏}可也。若以先臣之故, 而使有后, 君之惠也。若臣, 则不可以入矣。”《孟子·梁惠王上》:“若民, 则无恒産, 因无恒心。”《史记·伯夷列传》:“若至近世, 操行不轨, 专犯忌讳, 而终身逸乐, 富厚累世不絶。” 或;或者。《仪礼·公食大夫礼》:“鱼肠胃伦肤若九, 若十有一, 下大夫则若七若九。”《史记·高祖本纪》:“诸将以万人若以一羣降者, 封万户。”{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 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宋}{欧阳修}《六一笔记·钟莛说》:“以木若泥爲钟则无声, 声果在虚器之中乎? ” 《书·召诰》:“拜手稽首, 旅王若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 以报父之仇。”{元}{揭傒斯}《纯德先生<梅西集>序》:“其行也, 集先生之诗若文若干卷, 曰《梅西集》, 属余序。”{茅盾}《子夜》一:“祖若父两代侍郎, 皇家的恩泽不可谓不厚, 然而{吴老太爷}那时却是满腔子的‘革命’思想。” 《书·金縢》:“予仁若考, 能多材多艺, 能事鬼神。”{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引{王念孙}曰:“考﹑巧古字通, 若﹑而语之转。予仁若考者, 予仁而巧也。”《楚辞·招魂》:“肥牛之腱, 臑若芳些。”{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楚辞》:“臑, 熟也; 若, 犹而也; 言既熟而且芳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圣祖}临雍劝讲, 于什百词臣中简一人焉爲天下师, 不次超迁, 若以爲非{苑}莫属也。” 《管子·海王》:“今铁官之数曰: 一女必有一鍼﹑一刀, 若其事立; 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 若其事立; 行服连轺辇者, 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 若其事立; 不尔而成事者, 天下无有。” 形容词词尾。《易·离》:“出涕沱若, 戚嗟若。”{孔颖达}疏:“若, 是语辞也。”《诗·卫风·氓》:“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二子愀然改容, 超若自失。”{唐}{刘兼}《送文英大师》诗:“山羣披风方穆若, 花时分袂更凄然。” 《书·文侯之命》:“汝多修扤我于艰, 若汝予嘉。”{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引{王念孙}曰:“若, 词之‘惟’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带女萝。”{唐}{韩愈}《徐偃王庙碑》:“乃命因故爲新, 衆工齐事, 惟月若日, 工告讫功。” 《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 华采衣兮若英。”{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其东则有惠圃衡兰, 芷若射干。”{唐}{李峤}《二月奉教作》诗:“和风泛紫若, 柔露濯青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