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肝脓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肝脓肿hepatic abscess

肝脏内有脓液聚集叫肝脓肿。临床上分细菌性与阿米巴性2类。细菌性主要由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引起,感染径路可沿肠系膜静脉经门静脉血入肝致病,亦可由菌血症引起;阿米巴性基本由肠系膜静脉携带阿米巴原虫至肝而发生的感染。临床表现:全身可有发热、寒战、全身疼痛不适等感染症状;局部肝区疼痛、拒按、肝肿大,有的可触之波动感等。肝脏穿刺或CT、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全身针对性应用抗生素及营养、对症等;肝脏可穿刺抽脓并注入药物,或切开排脓等;同时治疗有关的疾病。

肝脓肿hepatic abscess

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肝脓肿两类。前者是化脓性细菌经胆道、血管、淋巴管或伤口进入肝脏所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多发,多位于右叶。阿米巴性肝脓肿是肠道阿米巴感染的并发症。脓肿亦多在肝右叶,但大多为单发,脓液常呈巧克力色。两类脓肿均有肝区疼痛和肝肿大,并可引起膈下脓肿、脓胸、心包积脓等严重并发症。单个较大的细菌性肝脓肿可行切开引流术。阿米巴肝脓肿以穿刺抽脓治疗为主;合并有继发感染者,手术引流同细菌性肝脓肿。

肝脓肿

肝脓肿

小儿肝脓肿的临床发病率比成人低。多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各年龄均可发病。常见者有细菌性与阿米巴性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 多发生于年长儿,也偶见于新生儿。当病儿患化脓性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出现持续发热、上腹痛、肝大伴触痛、周围血白细胞增高时须考虑本病。细菌性肝脓肿多继发于化脓性感染,特别是腹腔内 (经门静脉) 之炎症。新生儿脐周感染或脐静脉插管引起脐静脉炎、阑尾炎、胆道蛔虫或其他部位的病灶,均可并发本病。细菌可经血行、胆道逆行。淋巴管或由邻近器官直接侵入肝脏。经门静脉血行感染者最多见。病原菌来自腹腔内感染灶者,常于肝右叶(约80%)形成脓肿 (可为单个或多个较大脓肿),少数发生于左叶或双叶; 可能与感染来自肠系膜上静脉较肠系膜下静脉为多有关。病原菌经肝动脉血行感染者见于败血症,常产生多发性小脓肿。胆道系统逆行感染,以胆道蛔虫病继发多见。膈下脓肿、脓胸、肾周围脓肿等病灶则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蔓延至肝脏。
主要病理变化为门静脉及其分枝的汇管区呈急性炎症,并常含有脓性栓子。静脉壁有圆细胞浸润,管腔内有白细胞碎屑,邻近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炎症和退行性变。由身体任何部位病灶经肝动脉带来的脓性栓子可形成无数的栓子脓肿。经淋巴系统或邻近器官直接蔓延者肝脏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可找到病灶。
临床多先有原发病症状。有寒战、发热(常为弛张型)、出汗、右上腹痛或剑突下痛、肝大伴触痛,幼儿可表现为肝区明显叩击痛。有时肝表面可触及肿块。位于右叶顶部的脓肿可累及膈肌和胸膜,出现咳嗽、胸痛或呼吸困难。新生儿期得病多有明显黄疸,儿童期多无或仅有轻度黄疸。随病情的发展渐见消瘦、衰弱和贫血。少见恶心呕吐。若脓肿形成厚壁被包围而局限时,起病可较缓。周围血白细胞增高,可超过20000/μl,中性粒细胞占绝大多数。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血培养约1/3~1/2病例阳性。肝功能可无异常,但碱性磷酸酶和血沉常增高。X线检查可见膈肌升高而活动度减弱,或有胸膜积液或肺不张等。左叶较大脓肿时,钡餐检查见胃、十二指肠球部及横结肠移位。脓肿直径超过2cm时,超声波检查能显示液平波段。同位素扫描仅能发现直径超过2~3cm的脓肿。必要时作肝动脉造影或CT协助诊断。
肝脓肿需与膈下脓肿鉴别(二者常互为因果)。后者起病较缓,一般多继发于消化道穿孔或手术后病例,右上腹痛常较剧并放射至右肩,胸部X线检查早期常见改变为胸腔积液,直立位胸片见膈下区有液气影,肋膈角消失。此外肝脓肿尚须与肾周围脓肿、脓胸、肺脓疡和肝癌鉴别。
治疗选用有效抗菌药,并注意支持疗法。由败血症引起者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新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及卡那霉素等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 由胆道蛔虫引起者多为大肠杆菌属感染,可用氯霉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等。单发或多发脓肿融合成较大脓腔或合并胆管炎伴阻塞时,除全身性治疗外宜作手术引流。
阿米巴肝脓肿 本病是结肠阿米巴感染(有或无结肠炎症状)的常见并发症。较常见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水平较低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新近或过去有过阿米巴结肠炎者及带病原体者均可发病。
阿米巴结肠炎好发部位于回盲部,原虫滋养体伴随血流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静脉常到达肝右叶(故脓肿约85~95%发生于右叶),于门静脉分枝内繁殖并分泌细胞溶解酶使肝细胞液化坏死,产生无数小的坏死灶,逐渐融合成单个或多个脓肿。典型脓液为棕褐色(因腔内渗血)、稠厚、无臭液体,其中充满肝细胞坏死组织,红、白细胞和原虫滋养体。有时早期脓液可呈黄色或灰绿色。
临床表现和细菌性肝脓肿相似。儿童多新近或过去有过肠道阿米巴原虫感染病史。起病较缓。发热持续不退。右上腹或右下胸疼痛,肝大伴触痛。有时肝前区明显隆起伴局限性压痛或有波动感(可作诊断性穿刺)。若肝表面未扪得肿块而X线透视出现膈肌抬高、运动减弱或同时有右下肺实变及(或)胸膜腔积液时,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左叶脓肿可有剑突下疼痛及包块,X线钡餐造影检查见胃及结肠移位,脓肿除向邻近器官穿破至腹膜、腹腔或心包造成严重合并症外,尚可通过血循环引起继发肺脓肿或脑脓肿。
确诊须在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滋养体常集中于脓肿边缘的肝组织中,故穿刺脓液用一般方法检查原虫阳性率常不高(约50%)。若于1ml脓液中加入链球菌激酶及链球菌去氧醋粟糖核酸酶 (Streptokinase-Strep-todornase)混合物10滴以液化脓液,摇匀后细心检查沉淀物,则较易找出原虫。取验穿刺液最后部分或术后第二天引流出的脓液查找原虫阳性率更高。新鲜大便中寻得滋养体或包囊可协助诊断。脓液细菌培养阴性 (除非合并大肠杆菌感染)。经过阿米巴痢疾治疗的病儿,可作血清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是诊断肠道外阿米巴感染 (特别是肝脓肿) 的一种可靠试验,阳性结果可达98%。
超声波和同位素扫描对脓肿的定位、大小和数目有帮助,一般直径大于1~2cm的脓肿即可显示。除脓肿较大或较表浅外,一般不作诊断性穿刺,可试用磷酸氯喹治疗3~4天,如为阿米巴性,即见明显疗效。于蛔虫感染较普遍地区,遇病儿有肝肿大伴肝区剧烈疼痛(胆道蛔虫),应考虑蛔虫性肝脓肿或大量蛔虫幼虫移行至肝的可能性较阿米巴性肝脓肿为大。
治疗可用
❶甲硝达唑(Metronidizole灭滴灵) 每天30~50mg/kg,分三次口服,连服10天。
❷磷酸氯喹每天10mg/kg,分两次口服,连服21天。单剂量不超过250mg (总量200mg/kg,不超过10g)。
❸盐酸吐根碱,每天1mg/kg,分两次深部皮下注射,一俟临床见效或连用4~5天即停药。一天总量不超过65mg。用药前后密切观察血压和心律变化,随后给磷酸氯喹一疗程。
采用以上任何一种药物后宜接用一疗程双碘喹啉(Dio-doquin)以清除肠道内原虫感染,体重20kg以下用0.325gm一日三次共20天; 20~30kg,0.65g,一日二次,超过40kg时,0.65g一日三次,少数病人须作手术引流。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小儿肝硬化 ☛

肝脓肿

肝脓肿

肝脓肿可为化脓性或阿米巴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右叶。
X线平片检查对肝内小的和不含气体的脓肿不易显示。位于肝脏周边而较大的脓肿则可见肝局部肿大外凸,并可引起附近脏器的受压移位。靠近右膈面下方的肝脓肿,可导致右膈升高和活动受限,又能发生右侧反应性胸腔积液或右下肺野的盘状不张。阿米巴肝脓肿发展较慢,在它接近膈面时可见局限性膈肌膨出。如在肝内有含气空腔,则诊断较易确定。立位有时可见液平。最好用体层摄影帮助诊断。应与间位结肠、胃肠道内积气及气肿性胆囊炎等鉴别。
脾门静脉造影时可见肝内一局限性无血管区,并有附近血管的压迫和移位。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的肝实质期,也可见一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缘呈一充血带。超声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在CT图象上肝脓肿表现为肝内密度减低区,其吸收系数介于肝囊肿与肝实质性肿瘤之间。用造影剂增强时其周围有一密度增加的区域,代表血流增多,提示炎性反应。上述X线表现都不易鉴别脓肿为化脓性或阿米巴性,必须结合临床以至穿刺抽脓才能明确性质。

☚ 肝囊肿和包囊虫病   肝肿瘤 ☛

肝脓肿

肝脓肿

肝脓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病菌主要通过胆管侵入肝脏,也可经肝动脉、门静脉及淋巴系统侵入。蛔虫经胆道入肝,可继发感染,形成肝脓肿。脓胸或膈下脓肿可直接蔓延肝脏。新生儿脐炎和年长儿腹腔感染时,病菌均可经门静脉引起肝化脓性感染。溶组织阿米巴经门静脉进入肝脏,阻塞肝内门静脉末梢,并产生溶组织酶,导致局部肝脏缺血,坏死,形成阿米巴性肝脓肿。放线菌侵入肝脏亦可导致放线菌性肝脓肿,但很罕见。
肝脓肿呈多发性或单发性。左右肝叶均可累及,两叶脓肿少见,多数脓肿位于肝右叶。
细菌性肝脓肿表现为畏寒、高热、盗汗、右上腹胀痛与压痛,肝区有明显叩痛,并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及消瘦。多发性肝脓肿或因蛔虫引起的细菌性感染常有持续性、不规则高热。肝实质深部脓肿可无压痛。阿米巴性肝脓肿病程较长,有发热、消瘦,肝区疼痛向右肩部放射;肝前区隆起、有压痛;过去有阿米巴痢疾史;脓液或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肝脓肿向上方增大,刺激膈肌,出现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黄疸、腹水,贫血。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有助诊断。X线检查可见右侧膈肌抬高、右侧胸膜反应。肝区超声检查显示液平段,并可确定脓肿部位、大小和数目。同位素扫描显示肝肿大,有局限性缺损。多发性小脓肿进行肝穿刺,很难获得阳性结果。脓肿向胸腔穿破,可引起支气管胸膜瘘,经气管排脓。肝脓肿应与膈下脓肿、右肾周围脓肿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多次、小量输血,选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强的抗生素。早期中毒症状较轻时,可用清胆解毒的中药;病程长、体质弱,出现口不渴、自汗等虚象时,治以清热养肝、补血。多发性细菌性肝脓肿不作切开引流。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有穿破可能的大脓肿应切开、引流。
阿米巴性脓肿用抗阿米巴药物外,巨大脓肿可穿刺、排脓,有混合感染者切开引流。病期较长的厚壁脓肿行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术。

☚ 先天性肝脏异常   肝结核 ☛

肝脓肿

肝脓肿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都白来土 开白地,是指肝脏发生脓肿,高烧,肝痛,口渴为主要特征的病证。病因多由各种体内外不良因素影响下,肝脏热性偏盛,致使血液肝内壅结,产生炎肿,渐次发展为粒状脓肿,相互连成一片所致。凡肝脏感染性炎症,肝脏重伤,疟疾中毒,长处在炎热地带,嗜酒成性,血痢腐败性体液流窜于肝脏或其他器官中的腐败烈性胆液质被肝脏吸引,胆结石和其他异物刺激肝脏等均可成为诱发病之因素。
症见高烧口渴,肝区隐痛,痛彻右肩胛,吸气咳嗽疼痛加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有腹胀,便秘,面目发黄,羸瘦乏力。粒状脓肿初起恶寒高烧,化脓后时有高烧,出汗,症状如同结核病。若肿胀单一,半年才有医治成效;若为数量较多,预后不佳。若脓液流入胃或肠道,预后尚可;若流入腹膜或体内其他部分,如心膜、肺膜等者预后不佳。治宜消炎退肿为主。宜用葫芦巴、亚麻子各30g,无花果2枚,铁线蕨、金盏花子、白蜀葵子各15g,藿香12g,神香草、野韭菜各6g煎汤,过滤,加蜂蜜70ml,热维改尼巴达木 西仁 油6ml内服。方用谢日比提 卡森糖浆或艾热克 卡森 蒸露内服。

☚ 肝癌   肝萎缩 ☛

肝脓肿

liver absces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