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者Zhě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山西之太原、临汾,甘肃之舟曲、徽县,云南之路南、景谷、江川、马关等地有分布。汉、回、苗、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云: “系诸姓所改。”
❷ 《续通志·氏族略·补遗·诸方大姓》称: “明云南土苗有者氏。”
❸ 《中文大字典》注引 《小天枞馆笔记》 载: “清时有淮军统领者贵,初投军时不自知其姓。后官至总兵,将具奏,主帅李鸿章曰: ‘安有总兵而无姓者?’ 贵请鸿章赐姓,时鸿章正阅公牍,即令其在公牍上随指一字。贵依言指一 ‘者’ 字,遂以为氏。”
元代有者苏; 明代有者保、者继荣。

者zhè

指示代词,与“那”相对。齐己《道林寓居》:青嶂者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王衍《醉妆词》: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者zhě

助詞。揚雄《蜀都賦》:“可以練神養血者,莫不畢陳。”

者zhě

❶这。蜀王衍《醉妆》词:“~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边走,莫厌金杯酒。”者边,这边也。晏几道《少年游》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番同。”者番,这番也。宋徽宗《宴山亭》词:“凭寄离恨重重,~双燕何曾,会人言语。”者双燕,这双燕也。辛弃疾《丑奴儿近》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一夏。”者一夏,这一夏也。黄孝迈《湘春夜月》词:“~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者次第,这情形也。杨泽民《少年游》词:“冶叶丛中,闲花堆里,那有~相知。”者相知,这相知也。戴复古《木兰花慢》词:“~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者一点,这一点也。

❷语助辞,犹着也;亦犹焉也。王维《送晁监还日本国诗序》:“子其行乎,余赠言~。”此犹云余赠言焉。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诗:“夫子何为~,栖栖一代中。”此犹云何为焉或何为乎。辛弃疾《贺新郎》词:“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此犹云须歌焉,或须歌着。《太平乐府》二李爱山小令《寿阳曲》:“弹~舞~唱~,只吃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此犹云弹着、舞着、唱着;若在文言,则犹云弹焉、舞焉、唱焉。又二宋方壶小令《清江引》:“剔团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此者字与似字相应,犹云像着;若在文言,则犹云都似汝焉。又四九皋小令《山坡羊》:“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分付画船且慢~。”犹云慢着。《气英布》剧三:“看~看~咱争斗,都教望着风儿走。看~看~咱争斗,都教死在咱家手。”犹云看着看着。《望江亭》剧三:“珠冠儿怎戴~?霞帔儿怎挂~?这三檐伞怎向顶门遮?唤侍妾簇拥~。”犹云戴着、挂着、簇拥着。者字多属命令口气,兹复举《虎头牌》一剧为例。《虎头牌》剧一:“山寿马听圣人的命……谢了恩~!”“叔父!你受了这牌子~!”“叔叔去取行李,路上小心在意~!”又三:“左右!拿下去打着~!”“安排下大棒子,先摧折他两臁骨~!”“推出老完颜斩了~!”“饶了他项上一刀,改过状子,杖一百~!”又四:“既然元帅亲身到此,须索开门,请他进来~!”“快与我杀羊荡酒来,与叔父暖痛~!”旧式公文如“须至文凭者”“须至照会者”等语之者字,亦大都为命令口气,亦可解为与焉字相当。须至犹云应得,犹云应得文凭焉、应得照会焉。

❸犹尽也。关汉卿《拜月亭》剧:“从今后休从俺耶娘家根脚排,只做儿夫家亲眷~。”此者字与排字相对,句法整齐,当非助辞。按剧情,此为王瑞兰知瑞莲为其夫蒋世隆之妹后语。言由姊妹关系进而为姑嫂关系,当先做夫家亲眷来尽也。《西厢》二之一:“济不济权将这个秀才且尽。”此与上句法相近。《百花亭》剧一:“正末唱:‘我将明珠一斛亲弃撇。’小三云:‘官人!你敢是心邪了也?’正末唱:‘不是俺心邪,我只是一半儿支吾一半儿~。’”此者字与支吾字相应,若作助辞,则费解矣。按剧情,此为王焕拚以倾家荡产嫖妓女贺怜怜语。言半是假意支吾,半是真情,尽着一斛明珠弃撇也。《词林摘艳》七陈大声《集贤宾》套《秋怀》:“我为他朋亲上将谎话儿丢,他为我母亲行将乔样儿~。”此亦尽义,言尽将假面目对付母亲也。《幽闺记》三十二:“散失忙寻相应~,那时节只争个字儿差迭。”此亦尽义,言慌忙之中,找寻亲属,闻有呼名相似者,胡乱答应,只得且尽也。按剧情故事,《幽闺记》原本关汉卿《拜月亭》,当兵乱散失时,蒋世隆呼唤其妹瑞莲,而王瑞兰于慌忙中误以为呼己,遂不及端详,尽答应之,为一段姻缘之枢纽,盖莲与兰只差一个字儿而音又相近也。

❹犹言“装腔作势”。《六十种曲》《焚香记》剧五:“(丑)丫头,与我请桂英姐出来。(内应回介)身子不快,不出来了。(丑)我说道又‘~’起来了。”《挂枝儿》卷九谑部《小官人》:“小官人,在行的一发测癞,也会妖,也会‘~’,也会肉麻。”同书同卷《~妓》:“大小姐模样生得尽妙,一时甜如蜜,一时辣似椒。没定准的冤家也,看你‘~’到何时了?”编者冯梦龙注:“吴市语装乔做势曰‘者’。”又《金陵六院市语》亦云:“举动‘者’字为尚。”可知此词出于吴地市语。此种用法的“者”也见于用淮安方言写成的《西游记》,该书六十四回:“佳客莫‘~’,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上文写杏树之妖化为女子,撩拨唐僧,唐僧不睬,故杏树妖云云。今四川话中“者”字仍有此用法,不过音转为“拽”上声。

❶与这同。蜀王衍《醉妆》:“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❷语助词,犹着、焉。唐玄宗《经鲁祭孔子》:“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何为者犹言何为焉。

☚ 泼   畅 ☛

指示词。这。王衍《醉妆词》(者边走):“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者,莫厌金杯酒。”“者边”,即这边。“者边”“那边”相对互用,更可说明之。杨泽民《诉衷情》(侵晨呵手怯清霜):“人乍别,路尤长。漫嗟伤。不如归去,只者温柔,便是仙乡。”

☚ 杳   者番 ☛

者zhě

(1)近指指示代词。如云“这”。葛剡《满江红》:“悠然意,渊明菊。真如指,国师竹。者是非识破,都无荣辱。”(3—1545) 杨泽民《渔家傲·再过兴国》:“先自病来迟唧溜,肌肤瘦减宽襟袖。已是无聊仍断酒。徘徊久,者番枉走长亭候。” (4—3004)(2) 语助词。如云“着”。苏轼《满庭芳·有王长官者,弃官三十三年》:“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1—279)辛弃疾《贺新郎》:“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蝉噪也,绿阴夏。”(3—1947)

☚ 摘索   者么 ☛

者zhě

同“这”。齐已《道林寓居》:“青嶂者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

者zhě

❶特殊指示代词,与前面的动词、形容词结合在一起,组成名词性者字结构,指人或指事。《王风·黍离》一章:“知我者,谓我心忧。”知我者,了解我的人。《唐风·绸缪》三章:“今夕何夕,见此粲者。”朱熹《集传》:“粲,美也。此为夫语妇之词也。”《鲁颂·駉》一章: “薄言駉者, 有驈有皇。”毛《传》:“牧之坰野则駉駉然。骊马白胯曰驈,黄白曰皇。”
❷在时间名词的后面,帮助表示时间。《邶风·谷风》六章:“不念昔者,伊余来塈。”毛 《传》:“塈,息也。”郑 《笺》:“君子忘旧,不念往昔年稚,我始来之时安息我。”《秦风·车邻》三章:“今者不乐,逝者其亡。”毛 《传》:“亡,丧弃也。”其,将,将要。今者,指时间。逝者,指人,离去的人。《小雅·何人斯》二章: “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郑《笺》:“女始者于我甚厚,不如今日也。今日云我所行有何不可者乎?”
❸结构助词,用在名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名词中间,相当于“的”。《召南·驺虞》一章:“彼茁者葭,壹发五豝。” 《说文》:“茁,艸初生出地貌。”毛《传》:“葭,芦也。”《说文》:“葭,苇之未秀者。”《小雅·菁菁者莪》一章: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毛《传》:“菁菁,盛貌。莪,萝蒿也。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大雅·卷阿》一章:“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卷,曲也。飘风,回风也。”郑 《笺》:“大陵曰阿。有大陵卷然而曲,回风从长养之方来入之。”

☚ 杰   其 ☛

读音zh·u(-),为u韵目,属u—ü韵部。章鱼切,平,鱼韵。
❶通“诸”。许多;众多。王利器注:“者、诸,古通用。”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zh·e(ˇ),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章也切,上,马韵。
❶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此属性的人或事物。如:老者;作者。
❷代词,义同“这”,多指人。
❸这;此。

上一条: 下一条:
ㄓㄜˇzhě3166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趋向动词「来」、「去」之前,表示动作的持续或性状的变化。晋语。山西忻州〖〗。把东西拿~来‖外那人好~来可好哩。相当于「啦」。表示语气。吴语。浙江。◇ 《越剧戏考》:「啊呀,不好~!方卿啊,侬个相是有名堂格啊。」应答之词,相当于「是」。冀鲁官话。河北霸县。1923年《霸县志》:「应遵长之吩咐曰~,亦曰是。」河北雄县。在此。江淮官话。湖北广济。刘赜《广济方言》:「在此曰~。」骄傲;自恃。赣语。湖北蒲圻〖〗。你~么的,哪个求你?形容外族人说汉语不流利。中原官话。新疆些鲁番〖〗。这个人说话~底呢啊,我咋听底别扭底很?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姐。闽语。广东澄海。清嘉庆二十年《澄海县志》:「姐曰~。」(插在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一次动作行为。闽语。福建厦门〖〗。洗~身洗个澡‖讲~话讲个话。后缀,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闽语。福建厦门〖〗。尾~‖试~‖干~。后缀,相当于「们」。赣语。湖北蒲圻〖〗。我~‖他~。

者zhe

❶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时候”,“……的地方”。林嗣环《秋声诗自序》:“京中有善口技~。”(善:擅长。)魏学洢《核舟记》:“中轩敞~为舱。”(轩敞:高而宽敞。者:……的地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之可追。”(谏:挽回。者:……的事情。)
❷用在数词后面,指代事物。欧阳修《伶官传序》:“此三~,吾遗恨也。”(三者:三件事。)《孟子·告子上》:“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者:两个东西。)
❸语气词。《庄子·齐物论》:“昔~十日并出。”(者:表示句中停顿。)《孟子·尽心下》:“仁也~,人也。”(者:帮助判断。)柳宗元《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戚:悲伤。者:使语音完整。)

❶〈隐〉流氓团伙指数目四。参“留、月、汪、者、中、神、关、章、乃、车”。
❷〈隐〉犯罪团伙指数目四。参“留、月、汪、者、中、申、星、张、爱、足”。

者zhě

❶表示人或事物
 △ 作~|后~|两~。
❷文言里用在句子主语后,表示短暂停顿
 △ 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❸姓。
★笔者 记者 使者 学者 长者

者zhě


者者

❶用在某些词或词组后面,表示人或事物:患~︱强~︱弱~︱老~︱作~︱著~︱笔~︱编~︱读~︱学~︱使~︱长(zhang)~︱侍~︱御~︱瞽(gu)~︱阍(hun)~︱能~多劳︱旁观~清︱始作俑(yong)~︱有志~事竟成︱识时务~为俊杰︱智~千虑,必有一失丨言~无罪,闻~足戒︱仁~见仁,智~见智︱当局~迷,旁观~清︱顺我~昌,逆我~亡︱近朱~赤,近墨~黑。
❷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件事物:二~必居其一。
❸代词,义同“这”:~番︱~边。
❹表示语气停顿:陈胜~,阳城人也。
❺用在句末,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小心在意~。

者zhě

❶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及这类词组后面构成名词,表示具有这一属性或做这一动作的人:老者│长者│强者│读者│失败者│拾荒者│来者不拒。
❷ 附在名词后面,表示具有某种信仰、某种特性或从事某种工作的人:笔者│教育工作者│马列主义者。
❸ 用在“二、三、前、后”等词后面,构成名词,指代上文所说的事项:二者必居其一│三者缺一不可│前者容易后者难。
❹ 用在词、词组、短语或分句后面表示停顿或提示:再者,天气也不好。
❺ 姓。

(1次) 犹的。指示代词。受物之汶汶~乎《渔》
另见[觀者][誇者][來者][徠者][往者][仙者][賢者][相者][新沐者][新浴者][遠者][執轡者]

者zhě

犹语助词“的”或义同“的人”。《渔父》:“受物之汶汶者乎?”

“者”

字词组 见 “ ‘者’ 字结构”。

者zhe

笔者 编者 读者 患者 或者 记者 老者 使者 侍者行者 学者 长者 著者 作者 带菌者 第三者 独裁者 劳动者无产者 先行者 消费者 者也之乎1 访问学者 工商业者 始作俑者 小生产者 流氓无产者 小手工业者 游民无产者 持不同政见者

者zhě

助词。
❶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使整个“者”字结构名词化,充当主语。a)在动词之后:八月二十五日病~,东南方得遇花神。(四二·958)主仆上下安富尊荣~侭多,运筹谋画~无一。(二·35)b)在形容词之后:今之人贫~日为衣食所累,富~又怀不足之心。(一·7)若大仁~则应运而生;大恶~则应劫而生。(二·39)
❷用在名词之后。a)与“凡”字配合,使整个结构名词化,充当主语:凡从“文”旁之名~,贾敬为首。(五三·1242)凡是那些纨裤气习~,莫不喜与他来往。(四·93) b)用在人名之后,表示这人是后面行为的施动者: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一一筹画起造。(十六·338)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字表时飞、别号雨村~走了出来。(一·14) c)用在“把”(将)字句中的人名之后,表示这人是后面行为的受动者:(贾蔷)悄悄的把跟宝玉的书童名唤茗烟~唤到身边,如此这般调拨他几句。(九·207)(贾赦)又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鬟名唤秋桐~,赏他为妾。(六九·1683)
❸用在某些词的后面。a)表示提出后面的解释:定~,定也。原怕反悔,所以为定。(六九·1607)畸人~,他自称是畸零之人。(六三·1506)天然~,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十七—十八·360) b)表示停顿:再~,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适趣闲文者特多。(一·7)
❹用在数词之后,表示对前面儿件事物的概括: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七八·1957)
❺用在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之后,表示提示因由:其左寸沉数~,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乃肝家气滞血亏。(十·228)吾所爱汝~,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五·120)只是薛蟠初起之心,原不欲贾宅居住~,但恐姨父管的紧,约料必不自在的。(四·93)
❻用在句子末了,表示肯定的语气: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然亦断不舍此剑~。(六六·1603)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是我实不能忍为~。(四·86)

者zhě

❶明代金陵六院市语谓举动语。《金陵六院市语》:“举动,者字为尚。”
❷清末民初江湖社会谓数目四。《海底·各地通行隐语》:“四: 者。”

在古代汉语中,“者”是个特殊的代词。《马氏文通》卷二称为“接读代字”。它不能像其他代词那样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数词或词组的后面,与之结合成“者”字词组,在句中起一个名词的作用,可以作主语、宾语或定语。“者”可译作“……的人”“……的事物”或“……的情况”。”““者”字词组有以下五种类型:
❶“动词+者”。如《史记·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指意。”《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亡者以十数。”名词和“者”结合为“者”字词组,这个名词也就活用为动词。如《战国策·燕策》:“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帝者”是“成就帝业的人”,“王者”是“成就王业的人”,“霸者”是“成就霸业的人”。
❷“形容词+者”。如《论语·子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后汉书·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战国策·齐策》:“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❸“数词+者”。“者”用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二者”指两样东西。《韩非子·五蠹》:“此五者,邦之蠹也。”“五者”指五种人。《韩非子· 内储说上·七术》:“此七者,主之所用也。”“七者”指七种办法。如果数词后面有中心词,“者”便失去指代作用而成为助词。如李斯《谏逐客书》:“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❹“词组+者”。有主谓词组与“者”结合成“者”字词组的。如《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李斯《谏逐客书》:“地广者粟多。”有动宾词组与“者”结合成“者”字词组的。如《史记·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商君书·更法》:“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有偏正词组与“者”结合成“者”字词组的。如马中锡《中山狼传》:“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联合词组与“者”结合成“者”字词组的。如《韩非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𦝼腊而相遗以水。”
❺“若(似、如、类)……+者”,表示“……的样子”或“像……似的”。实际上是“者”字词组充当“似”“若”“如”“类”的宾语。如柳宗元《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者。”《礼记·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史记· 日者列传》:“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智者。”有时“者”字词组前不用表示比喻的动词“若”“似”“如”等字,“者”仍然表示“……的样子”或“像……似的”。如《左传·定公八年》:“阳虎伪不见冉猛者。”柳宗元《三戒·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他指代词   所 ☛

语气词“者”主要用法有四种:
❶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后,表示提顿,句尾用“也”字相呼应,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项羽本纪》:“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有时只用“者”表提顿,不用“也”字煞尾。如《史记·张仪列传》:“陈轸者,游说之士。”李贽《焚书·赞刘谐》:“刘谐者,聪明士。”
❷用在叙述句的主语后,表示提顿。如《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者,名平。”《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❸用在疑问句尾,与疑问代词相呼应,表示疑问。如《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史记·晋世家》:“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❹用在时间名词后表示停顿。如《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荀子·非相》:“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古代汉语中还有“曩者”“向者”等。

☚ 其   语气词连用 ☛

者zhě

〖代词〗
同动词、形容词、数词或各种词组相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事物。可译为“……东西”、“……的人”、“……的”等(1091)。《鲁共公择言》: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 ——现在君王兼有这四样东西,能不警惕吗?《报任安书》:士为知己者用。——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出力。《黄冈竹楼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黄冈这地方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一样。


者zhě

〖语气词〗
一、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提顿,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1、用在主语、兼语后以及句中及分句末。可不译出(159)。《冯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煖者,贫乏不能自存。——齐国人有个冯煖,穷困得不能养活自己。《屈原列传》: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是人的根本。《范增论》: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替范增设想,力量能够杀掉项羽就杀掉他,不能够就离开他。
2、用在作状语的时间名词后。可不译出(27)。《触詟说赵太后》: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高祖功臣侯年表》:古者人臣,功有五品。——古代人臣的功劳分为五品。《杨恽报孙会宗书》:顷者,足下离旧土。——不久,您离开了家乡。
二、用在陈述句末。
1、助叙述语气。可不译出(10)。《臧僖伯谏观鱼》:春,公将如棠观鱼者。——春天,隐公准备去棠地观看捕鱼。《吴子使札来聘》: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把季子作为臣,就应该有国君。《石钟山记》: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
2、表示比拟。常同“若”、“有若”等呼应,可译为“似的”(4)。《圬者王承福传》:其色若自得者。——他的神色好像很得意似的。《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者。——说到这件事,脸色好像很悲痛似的。《送天台陈庭学序》: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意气却经常很充沛,好像包罗整个天地似的。
三、用在疑问句末。助疑问、反诘等语气。可译为“呢”(11)。《冯煖客孟尝君》: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谁熟习会计?能替我去薛地收债呢?《伯夷列传》: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像伯夷、叔齐,可以说是善人呢,还是不是善人呢?《信陵君救赵论》: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借一个国家的军队去分担六个国家的灾祸,为什么不可以呢?

者zhě

❶ 特殊的代词(或称特殊的助词)。不单独作句子成分,只附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数词、“所”字结构之后,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代人或事物。❶ 用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相当于“……的人(事、物)”。《陈涉世家》:“卜~知其指意。”柳宗元《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二焉。”
❷ 用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之后,相当于“……的人(事、物)”。《论语·宪问》:“仁~不忧,知~不惑,勇~不惧。”(知:同“智”。)魏学洢《核舟记》:“中轩敞~为舱。”
❸ 用在数词之后,代上文所说的几样事物。《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韩非子·五蠹》:“此五~,邦之蠹也。”
❹ 用在“所”字结构之后,称代行为的对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所善~,吾则行之;其所恶~,吾则改之。”《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
❺ 与“似”“若”等动词配合,构成比况词组,意为“像……样子”。《礼记·檀弓下》:“子之哭,壹似重有忧~。”柳宗元《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戚~。”
❷ 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或停顿。❶ 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后。《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道也。”《陈涉世家》:“陈胜~,阳城人也。”
❷ 用在“有”及其名词宾语后。《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贫乏不能自存。”《庄子·列御寇》:“宋人有曹商~,为宋王使秦。”
❸ 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列子·汤问》:“北山愚公~,年且九十。”《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难成而易败。”
❸ 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句子结束。❶ 用在陈述句末。《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
❷ 用在疑问句末。《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如:或。)张溥《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
❹ 语气词。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之后,表示还有下文。❶ 用在解释原因的复句的前一分句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私我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❷ 用在因果或条件复句的原因或条件分句后。《战国策·赵策三》:“即有所取~,是商贾之人也。”(即:假如。)《鸿门宴》:“不~,若属皆且为所虏。”
❺ 语气词。用在时间词后,凑足音节。《韩非子·五蠹》:“古~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鸿门宴》:“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❻ 助词。连接修饰语与中心语,相当于“之”“的”。《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皇皇~华,于彼原隰。”(皇皇:颜色鲜明的样子。华:古“花”字。)又《秦风·黄鸟》:“彼苍~天,歼我良人。”
❼ 指示代词。义与“这”同。齐己《道林寓居》:“青嶂~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

*zhe

D5DF
❶指代人或事物:强~/胜利~/文艺工作~/他就是这本书的作~/河里的虾大~三四寸,小~一寸多。
❷放在数词之后,指代前边说的事物:二~必居其一/两~缺一不可。
❸<文>表示停顿、提示的语气;南冥~,天池也(《庄子》)/上古有大椿~,以八百岁为春,八百岁为秋(《庄子》)。
❹<文>表示祈使的语气:路上小心在意~!
❺<文>这:~番/~汉大痴,好不自知。

某种人

某种人

某(某某;某人;王~) 类(人类;匪~;败~) 人(工~;主~) 号(病~;伤~) 家(下~)民(农~;回~)
各种各样的人:各色人等 诸色人等
社会上的各种人物:九流人物
具有某种属性的人:者(强~)
久有某种关系的人:宿(~友;~敌)
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角色
九品人物:九流(~人物;三教~)
极易满足或所求不多的人:饮河堰鼠 饮河鼹鼠

另见:种类 类别 特性

☚ 某种人   某类人 ☛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

管(~叫你高兴) 即(非此~彼) 是 便 了 好(~容易) 当然 自然 准保
表示肯定的口气:就(~不信) 的 耳 尔 啦 咾 呵 呗 哪 啊 嘛嘿 已 者 啰(去~) 嗯(~哪)
表示加强肯定的语气:正是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岂 何尝(~不是) 哪里 难道 怎么
坚决肯定的语气:横(横竖;~直;横顺)务 断(~无此理) 绝(绝对;绝然;~无仅有) 顿 反正 左右
表示完全肯定:必(必然) 定(一定;板定) 准(准定;准保;准头;准拟) 已(已定)
表示十分肯定:满(~有把握)

☚ 肯定   不肯定 ☛

指代人

指代人


指代人或物:的(老~;新~)
表示有此属性的或做此动作的人或物:者(耕~;逝~)
指不知的人:谁(谁人;谁当;谁何) 孰(孰何) 某(王~) 或(~存~亡) 若个 若而 什么人 何许人(~也)
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张三李四 李四张三
未指明或特别提到的人:某某
要求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中确指某一个人:哪位
指任何人:谁(~都知道) 你(~一言)
泛指任何人或一般人:张王李赵
指那人或对方:彼人
指示比较近的事物或人:这个
意中所指的人:伊人
指较远的人:那(那个)
敬称所指的若干人:诸位 诸君 列位 各位 众位 二三子 二三君子
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
其余的人:余子(目无~) 余人
另外的人:外人 别人 他人

☚ 人   对象 ☛

者耆zhě

章也切,上马。
❶助词。用于动词、形容词后表示人或事物。《论语·子罕》:“仁~不忧,勇~不惧。”
❷用于数词后表示范围和种类。《孟子·告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❸用于动词、名词后表示时间。《论语·微子》:“往~不可谏,来~犹可追。”
❹用于主语后提示判断或比喻。《荀子·王制》:“君~,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❺用于分句后提示假设或原因。《商君书·算地》:“民众而不用~,与无民同。”
❻这。齐己《道林寓居》:“青嶂~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

〖者〗 粵 ze2〔姐〕普 zhě

❶ 代詞,放在主語後面,表示判斷,無實義。許慎《說文解字》:「〜,別事詞也。」(即表示事物判斷的代詞。)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趙之良將也。」
❷ 代詞,用來指代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可以譯作「的」、「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等。諸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如果有作姦犯科以及忠心善良的人。)蘇洵《六國論》:「不賂〜以賂〜喪。」(不賂秦的國家因賂秦的國家而滅亡。)韓愈《師說》:「授之書而習其句讀〜。」(教授書本、學習句讀的事情。)
❸ 代詞,放在主語後面,引出原因。劉向《戰國策.齊策一》:「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❹ 代詞,用在「今」、「昔」等時間名詞後面,表示「的時候」。《孝經.諫諍》:「昔〜天子有爭臣七人。」

者zhě

❶用在形容词、动词、数词或某些名词后,表示人或事物。如:劳动者,读者,作者,强者,胜利者;二者必居其一。
❷这。多见于古诗及早期白话。如:者番,者个。
❸表示语气停顿。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zhe

(一)代词,用于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数词等后,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的〔人〕”“……种东西”等。为强调由数词充当的状语,把它升到全句谓语的位置上,而在主语后用“者”,相当于“的情况”。如:❶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者”句:被捆绑的〔人〕是干什么的〔人〕?)
❷此必射雕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者”句:这一定是匈奴中射雕的人。)
❸胜公荣者不可不与饮,不如公荣者亦不可不与饮,是公荣辈者不可不与饮。(《世说新语·任诞》“者”句:比我强的人不能不跟他们饮酒,不如我的人也不可不跟他们饮酒,是我同辈的人不能不跟他们饮酒。)
❹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世说新语·言语》“者”句:孔文举有两个孩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
❺瓘欲言而复止者三。(《世说新语·规箴》“者”句:王瓘想说而又停下不说的情况〔有〕多次。) (二)助词。(A)用于主语后表示提顿,也有用于句尾煞句的,可不译出。如:
❻秦始皇者,秦庄襄王子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者”句: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❼左右曰:“固然。”王因诛二人者。(《韩非子·内储说下》“者”句:左右的人说:“本来就是这样。”于是魏王杀掉了这两个人。) (B)用于时间词语后凑足音节,可不译出。如:
❽今者项庄拔剑起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者”句:现在项庄拔出剑来站起挥舞,他的主意打在沛公身上。)
❾莫春者,春服既成。(《论语·先进》“者”句: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备好。) (C)与前面的“如”“若”等构成“如……者”“若……者”等,相当于“象……似的”。如:
❿至廷见,如不能言者。(《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者”句:到朝廷上谒见,象不会说话似的。)(11)言之,貌若甚戚者。(《柳宗元集·捕蛇者说》“者”句:说这些事,脸上象非常忧伤似的。)

☚ 肇   真 ☛

者zhě

Ⅰ  ❶ (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 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 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强 ~ strong man; 老 ~ 少 ~ the old and the young; 记 ~ reporter; 作 ~ writer; 蓄须 ~ a bearded man; 胜利 ~ victor
❷ (用在“工作”和“主义”后面, 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 教育工作 ~ educator; 共产主义 ~ communist
❸ [书] (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 指上下文所说的几件事物): 二 ~ 必居其一 either one or the other; 两 ~ 必备 must have both; Both are required.
❹ [书] (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 贤 ~, 不惑也。 The wise man has no per ̄ plexities. Ⅱ (多用于早期白话, 义同“这”) this: ~ 番 this time; ~ 边 this side; here

者zhě


❷ 观如墙|观如市|观如云|后处上|来不拒|来可追|能多劳|适生存|逝如斯|死相枕|知不言

❸ 傍观清|当局迷|当事迷|好骑堕|近墨黑|旁观清|之乎

❹ 荦荦大|始作俑

者·煮zhě·zhǔ

(甲·者)
从古音看,者与煮,古韵均在“鱼”部,但字源可能不同。者,是象形、会意字,甲骨文“者”,其上是“木”字加四点,下为“火”,与“尞”字相像,有明显的烧火义,似是“煮”的本字或初文。古代没有专用厨房之前,往往在火塘之上架一吊锅,所以与“尞”字相像。煮,中间是锅,下面是火,上面是锅盖和冒出的蒸汽。后“者”被借作为即指代词。《说文》:“者,别事词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者”与“煮”形相似,音相近。以“煮”作声符时省去四点,也成了“者”。生成的形声字分别是:
zhě
锗(一种金属)
赭(一种颜色)
she
阴平:奢(奢华)
阳平:阇(高僧;另读dū)
煮(zhǔ,省去四点为“者”),生成的形声字有:
zhu
阴平:诸(诸位)
槠(木材坚硬的常绿乔木,可制器具)

潴(水停聚的地方,与“贮”音相近)
橥(拴牲口的小木桩,“楬橥”引申义为标明、揭示)
上声:渚(渚,小洲也。“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禇(丝棉)
去声:著(显著。“者”有燃烧义,燃烧,则火光显,兼表义)
翥(向上高飞。“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宋之问《度大庾岭》)
箸(筷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chu
阳平:躇(踌躇)
上声:储(储蓄)
楮(楮墨)
褚(姓氏)
shǔ
暑(暑期)
署(公署)
薯(红薯)
曙(曙光)
du
阴平:都(首都)
嘟(象声词)
上声:堵(堵塞)
睹(耳闻目睹)
赌(赌博)

屠(屠杀)
瘏(病)

绪(情绪)
相关链接
1.周伯琦《正讹》说:“者,古诸字,借为洲、渚加‘氵’以别之。又借为即物之词,止野切。诸、渚、者古只一字。”者,在上古是与煮同音的。有屈原《九歌》和《小雅·采绿》之韵为证。周伯琦(1298—1369),元代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幼随父宦游大都(今北京),工书,名显于当时,著作有《四体千文》《六书正讹篆文》等。
2.“绪”也是以“煮”为声符的。“煮”古代乃至现在南方的某些方言读jù,“暑”读xú,均以ü为韵母。卷舌音不能与ü相拼,韵母跟着变化。
3.书,繁体为“書”(shū),从李斯泰山刻石看,也是以“者”(煮)为声的。简省之后作会意字,理解为:用“筆”曰(说)。

267.趣談“者”字

者,古文像煮肉形,借爲指事字,加火成煮返還。


金文;篆zhě

[象形,像切肉放鍋中加熱。(《説文》:“者,别事詞也。從白,聲。,古文旅字。”不確。者,擬爲“煮”本字,金文像以刀切肉投入鼎中加火烹煮,小點爲肉丁。象形。因聲借爲指事詞〈來者、往者、強者、弱者、作者、讀者、老者、壯者〉。作語助,表提示〈師者,人之表率〉。指上文所説的幾件事物〈前者、後者、兩者〉。)]
[東漢] 班固《漢書·賈誼傳》:“雖行不軌如厲王者,令不肯聽,召之安可致乎?”

者者zhě

(8画)

【提示】8画,日上无点; 旧字形9画,日上有一点。

*者zhě

8画 老部 助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数词或某些名词后面,表示人或事物: 强~|读~|失败~|二~必居其一|共产主义~。

者()


者見册尊,殷周金文集成5694,殷
者見册。

者姒方尊,殷周金文集成5936,殷
(姒)(以)大子(尊)彝。

伯者父簋,殷周金文集成3748,西周早期
白(伯)者父乍(作)寶𣪕(簋)。

者君尊, 殷周金文集成5945,西周早期
者君乍(作)父乙寶(尊)彝。

者鼎, 殷周金文集成2662, 西周中期
者乍(作)旅鼎, 用匄偁魯(福), 用妥(綏)录(禄), 用乍(作)文考宫白(伯)(寶)(尊)彝。

叔家父簠,殷周金文集成4615,春秋早期
弔(叔)家父乍(作)中(仲)(姬)(筐), 用成(盛)稻刱(粱), 用速先𤔲(司)者(諸)(兄), 用𣄨(祈)(眉)考無彊(疆)。

伯者君匜, 殷周金文集成10268,春秋早期
隹(唯)番白(伯)者君自乍(作)(寶)(匜), 其萬年子子孫永(寶)用亯(享)。

子璋鐘,殷周金文集成113,春秋晚期
子璋𢍰(擇)其吉金, 自乍(作)龢鐘, 用匽(宴)(以)喜, 用樂父(兄)者(諸)士。

君壺, 殷周金文集成9680, 春秋
君𢆶(兹)旂者其成公, (鑄)子孟(妃)媵盥壺, 羕(永)保用之。

徐令尹者旨盧, 殷周金文集成10391,春秋
君之孫(徐)(令)尹者旨𢍰(擇)其吉金, 自乍(作)盧(爐)盤。

陳純釜,殷周金文集成10371,戰國
(敦)者曰(陳)純。

左箕, 殷周金文集成10396,戰國晚期
者。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50,戰國
禱於繼無(後)者各肥, 饋之。

郭店楚墓竹簡·魯穆公問子思5,戰國
夫爲其君之古(故)殺其身者,嘗又(有)之矣。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7,戰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0,戰國
保此𧗟(道)者不谷(欲)(尚)呈(盈)。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27,戰國
智(知)之者弗言言,言之者弗智(知)。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33,戰國
酓(含)悳(德)之(厚)者, 比於赤子。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37,戰國
返也者,道僮(動)也。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3,戰國
學者日益,爲道者日員(損)。

郭店楚墓竹簡·太一生水5,戰國

☚ 魯   智 ☛

者zhě

来源于书(書)字。西周金文至小篆,書字从聿(yù)从者,者亦声(古音相近)。聿字(分化作少一横,本来是一个字)甲金文至小篆象手(又)拿笔或其他书写工具等。者字对书(書)字省去聿,也就是“手持笔”。剩下的就是被书写的工具甲骨金石等[金文的口(皿),《说文》小篆讹成“自”的别体,隶楷作曰(yuē),与口较近]。西周金文或用者字为书字。古书有用为著作的著的。如:者于律(见《商君书》)。一般多用为虚字。两周多用为“诸”字。众、多义。如:者侯|者兄|者土。后多用于词尾,作代词。指人。如:好事者。又相当于作什么的“的”。如学者|读者|作者。又用为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约唐代以前即用为这,此义。如:者回|者番|者边走(后来用“这”。不用“者”)。

者★常◎常


zhě造字本义未详。一说金文上边象楮木形,下边的口或曰为装饰笔画,是“楮”的本字。隶定为“者”。假借为助词(表示某些人或事物、语气停顿、希望或命令的语气等)、代词(相当于“这”,多见于早期白话)。
【辨析】
以“者”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zhě:锗、赭∣shē:奢∣zhū:猪、诸∣zhǔ:煮、渚、褚∣zhù:著、箸、翥∣chǔ:楮∣shǔ:暑、署∣dū:都∣dǔ:堵、赌、睹∣tú:屠∣xù:绪∣dōu:都。

(zhě)

从白。白,同“自”。聲。,古“旅”字。
【按】者,古文作,象某種樹木形,後假借表示“别事詞”,即區别事物的虚詞。

*者tjia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別事詞也。从白, 聲。, 古文旅。 (四篇上)
菜蔬與魚肉諸物煮于鍋中而水氣上蒸狀。

☚ 黍   㭉 ☛

(1)〈代〉指示代词。这。
《聊·丑》: ~个去处没曾到,何不下去玩一玩?
(2) 〈副〉用同“则”。就。
《金》七八: 房倒压不杀人,舌头倒压杀人。听~有,不听~无。
另见zhe。


见〖着(zhe)〗2
❷。
另见zh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