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使用精神药物须知
老年人在使用精神药物时,应该对一些常识问题有所了解,以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更好地使疾病康复。
❶用药前应该明确诊断,自知得的是什么疾病。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会相应的引起一些心理变化和性格改变。但是多数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就逐渐恢复正常,而不需服药治疗。因此不能一出现精神情绪变化,就武断地认为是精神疾病,更不能随意乱买药吃。精神疾病症状繁多,分类较细,不同的疾病其用药也不相同。因此,如果怀疑自己有精神疾病,应当首先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再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治疗。
❷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并治时的用药问题 体弱多病是老年人的一个特点,许多人都身患2~3种疾病,多则可达6~7种不等,因此在治疗精神病前,就应向医生讲清自己目前为治疗其他病正在服用什么药,帮助精神科医生来判断老人现有的精神症状是不是药物的副反应,同时也有助于医生从全盘考虑开什么药,以避免精神药物与其他药物的药效加强、抵消或出现严重副作用。
❸老年用药剂量问题 精神药物种类繁多,其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代谢途径、疗效的副作用都不尽相同。又因为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开始用药时常很难制定一个合适的剂量,如有条件,应在用药期间定期测定血药浓度,决定合适的有效剂量,以防止药物过量而产生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低下,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耐受性及排泄功能均降低,应尽量使用最低而有效的剂量。一般开始剂量为青壮年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以后可缓慢渐增或渐减,不可突然变化过大。这样即可治病,又保安全。
❹适应证和禁忌证问题 有些药物不仅对某些疾病禁忌,对老人也属禁忌,如在使用氯丙嗪时应引起特别注意。三环类抗抑郁剂对老年人有肠麻痹、尿潴留倾向者列为禁忌。抗躁狂药锂盐对年老体弱者属相对禁忌。
❺用药时间问题 一些老年人体弱多病,长期经常服药,便习以为常,甚至从心理上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其实,任何药物多多少少都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精神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多也复杂,因此不宜无限期的服药,应经常到医院复查病情,当病情好转或痊愈,就应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是小量短期应用,如需长期应用,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❻联合用药问题 联合用药即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治疗一种疾病,在临床上约有1/2~2/3以上属联合用药,有一定疗效。专家们认为:合并用药并没有减少剂量,相反折算相加,总量往往大为超过单一药的有效剂量,而每种药却因“合并或减少剂量”反而达不到足够的治疗量。其结果是疗效既没有提高,副作用反而增加。故一般多不主张联用,对老年人更应引起注意。
❼药物的副作用问题 精神药物种类多,副作用各异,有精神方面的,也有各系统症状。服药前,家属及病人自己都应了解所服药品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掌握相应的对策,以免在出现反应时束手无策或紧张慌乱。一旦出现副作用,尤其是较重的副作用,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