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观音菩萨坐像
宋代木雕像。此像高127.5厘米。1949年后入藏故宫博物院。此菩萨像为木雕金漆彩绘,高髻饰有化佛,白毫嵌珠已脱。面庞丰腴,弯眉凤眼,鼻直嘴小,绘有髭须。端庄秀丽,表情温静。左手下垂,右臂置膝上,自头两侧垂下宝缯和发绺,袒上身,披帛,缨络环绕,臂腕饰有宝钏和手镯,塑造了关怀善男信女形象的观音菩萨。宋代木雕造像较前显著增多,大规模的开窟造像较前代明显减少,宗教活动更多的是在庙堂寺观内进行。与此相呼应,佛教造像更进一步世俗化,在陕西延安地区、四川大足以及各地庙宇遗存的造像中都可以看出这种趋向。观音像在敦煌壁画中是有胡须的男像,唐以后逐渐变化为妇女形象。观音菩萨本来称作观世音菩萨,唐人因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才称观音,后世沿用。佛经记载: “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称观世音。” 观世音像在后世民间流传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