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襄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襄公?—前637

宋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名兹父,一作兹甫。前650—前637年在位。曾追随齐桓公,参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之盟。桓公死,齐国内乱,他以昔日受托之名,派重兵拥立桓公子昭为齐君(即齐孝公),以新霸主的姿态出现。宋襄公十二年(前639年)秋,邀集楚、郑、陈、蔡、许、曹等国诸侯会盟于盂(今河南睢县东南),欲为盟主而未成,反为楚成王所执,经诸侯斡旋,被释归。次年,率军攻伐楚之与国郑,与救郑的楚军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他不听司马子鱼的劝谏,坚持“不依险阻”、“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等所谓“仁义”的战法,使宋军多次失掉战机,被楚军打得大败,他自己也受箭伤,不久伤重而死,在中外战争史上留为千古笑柄。

宋襄公?—前637

春秋时宋国国君。名兹父。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齐桓公死后,与楚争霸,一度为楚所拘。宋襄公十三年(前638年)伐郑,与救郑的楚军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面对强大之楚兵,他却讲究仁义,以“不乘人之危”和“不鼓不成列”为由,拒绝臣下的正确意见,坐失战斗良机。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双方交战,宋军大败,自己也身负重伤。次年,因伤致死。其守拙愚顽,不察时变一事,成为我国军事史上一例反面典型事例。

宋襄公? —前637

春秋时宋国国君(前650—前637)。名兹父。齐桓公死后,他欲为中原霸主。公元前638年与楚大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大败,伤重而死。参见“泓水之战”。

宋襄公?~前637

春秋时宋国国君。名兹父。公元前650~前637年在位。齐桓公死后,与楚争霸,一度为楚所拘。宋襄公十三年(公元前638年)伐郑,与救郑的楚军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面对强大之楚兵攻来,他却讲究仁义,以“不乘人之危”和“不鼓不成列”为由,拒绝臣下的正确意见,坐失战斗良机。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双方交战,宋军大败, 自己也身负重伤。次年,因伤致死。其守拙愚顽,不察时变一事,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例反面典型事例。

宋襄公

见 兹父

宋襄公?—前637

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宋桓公子。前650年至前637年在位。前643年齐桓公卒,他欲争作霸主,前639年秋,会诸侯于盂(河南睢县西北),为楚所执,获释后,前638年伐郑。楚救郑,伐宋。宋、楚战于泓(河南拓城县西北),他不听司马子鱼(其庶兄),趁楚军半渡、既渡而未成阵时出击的建议,结果大败,身负重伤。国人怨其不懂军事。他还以“君子不乘人之危,不鼓不成列”等等仁义之词作辩解。次年,因伤而卒。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