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荦(1634—1713)

明末清初商丘(今属河南)人。字牧仲,号漫堂、西陂。清顺治四年(1647 年)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康熙三年(1664 年)授湖广黄州通判。三十一年由江西巡抚调任江苏,咨访民间利病,歉岁奏请蠲赈,礼贤下士,奖进后学,在任十四年,祀名宦。康熙帝称其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官至吏部尚书。笃学博通,有诗名。辑有《江左十五子诗选》等。著有《西陂类稿》《漫堂说诗》等。

2

(词)清·宋荦

作客经时。

葡萄引蔓,绿透书帷。

雨后追凉,风前听籁,月正如眉。

中宵无限凄其。

奈短笛、邻家又吹,踏遍苔钱,寻来萤火,排遣些儿。

(词)清·宋荦

何事淹留。

朝来春色,又遍皇州。

绮陌烧灯,凤城挑菜,吹面风柔。

招寻漫逐鸣驺。

回首处、伤心旧游。

燕子穿帘,杏花倚槛,小小红楼。


2

(词)清·宋荦

甚江东、绿波无际,泖湖风物尤美。

露葵生处春洲远。

翠叶紫茎铺水。

轻摘起,见说道、参差荇菜浑难比。

烟村小市。

算只有吴鲜,依稀钗股,好自伴菰米。

秋风动、有客天涯徙倚。

采芳曾作归计。

当时但为鲈鱼脍,何事怅然如此。

谁鼓枻。

常是那、香羹调向芦花里。

樽前漫记。

与碧涧芹芽,帘泉玉版,潇洒共风味。

(词)清·宋荦

怪髯翁、骚坛驰骤,笔锋欲断犀兕。

生平擅绝红牙句,清致碧波千里。

移砚几。

对按拍、蘋云一片芭蕉翠。

含毫选意。

羡白袷才披,乌丝初展,此际了无事。

移情处。

最是个人纤丽。

老鸦飞上双髻。

玉箫吹彻迦陵调,声入霓裳第几。

珠槵底。

甚悟到、诸天幻出婵娟子。

空花蜃市。

拟呼下当筵,琵琶试拨,划破罨溪水。

按:清顺康卷补遗

1

(词)清·宋荦

蕃马屏风小。

围向洞房春正好。

鸳鸯飞起,不道云深波杳。

映日曾怜杏蕊新,笼烟还忆杨枝袅。

片月当亏,双鱼恁少。

远道萋萋芳草。

天外山同眉黛扫。

谁知孤客登临,总伤怀抱。

轻寒轻暝春归久,闲闷闲愁秋早到。

断续哀蛩,萧疏丛筱。


2

(词)清·宋荦

西园渐届清商节。

疏林一声凄切。

叶底潜流,枝头乍送,常向空庭纷聒。

齐姬恨结。

正无限伤心,晓风残月。

寥落高天,满身凉露响还歇。

故园旧曾听处,柴门闲依杖,清韵飘忽。

翻入云深,传来院静,不数哀蛩啼鴂。

悲秋自说。

任南陌东城,斜阳明灭。

更忆闺中,鬓丝真髣髴。

(词)清·宋荦

柳烟如织绵初落,好春尚留南郭。

野色分桥,轻阴涨圃,彷佛江乡池阁。

碧桃吐萼。

更红药芽新,紫藤苞弱。

斜日溪亭,半篙绿水燕低掠。

旧游岁华已远,宾朋仍此地,共倾山酌。

扇底眉弯,花间句丽,多少相思依约。

东风轻薄。

渐吹得羁人,鬓丝非昨。

一曲高歌。

醉中天作幕。


1

(词)清·宋荦

雕笼小鸟两眉弯。

谁为描远山。

好音缥缈落檐前。

空堂成碧山。

低格磔,碎闲关。

新声李义山。

听鹂携酒送春闲。

何时少室山。


1

(词)清·宋荦

帝城幽绝处,孤台起、突兀古墙边。

叹车马此时,几人休歇,林丘我辈,随意盘桓。

恰还有,彩毫堪共赋,清酒罄交欢。

佳气郁葱,瞻来北阙,岚光重叠,送自西山。

斜阳风吹落,冰轮皎又见,涌上天坛。

各自迷离烟树,指点乡关。

正西湖雨后,荷香十里,梁园月下,竹影千竿。

何事莼鲈高兴,偏让张翰。


2

(词)清·宋荦

映日齐开红萼。

霞光交错。

独从初地占侬春,似空谷、佳人托。

忆昔看花张幕。

天香薰酌。

只今惆怅近雕栏,将胜事、思量着。

(词)清·宋荦

纤腰恰傍垂杨树。

瞥然惊遇。

寻常梳里可怜人,一缕腻香风处。

白板门边归去。

盈盈微步。

斜阳飞絮奈何天,直欲作、高堂赋。


1

(词)清·宋荦

春正好,雨丝丝。

湿花枝。

朱户掩,画屏围。

耐轻寒,听细响,夜何其。

三更后,梦迟迟。

几多思。

灯影涩,漏声稀。

恨残红,愁嫩绿,晓来时。


1

(词)清·宋荦

远水拖蓝,晴峰送翠,徐牵三板轻船。

野岸风筝,撩人恰是新年。

垂杨不负东君约,袅鹅黄、一色堪怜。

更悠然、几处渔歌,几点村烟。

家山回首斜阳外,但萋萋芳草,淼淼长川。

十八滩遥,舟人指向鸥边。

红牙漫拍王孙句,倚篷窗、聊破愁眠。

莫垂帘尚有江梅,尚少啼鹃。


1

(词)清·宋荦

韦编三换。

一石才过半。

丘壑性,终难变。

传文洛纸贵,顾曲吴绫贱。

便便也,撑肠柱腹皆奇卷。

日起花砖晏,短发梳还乱。

追往事,休增叹。

杯螯左右手,便是长生愿。

君不见,丹楼百尺仙居幻。


1

(词)清·宋荦

写鸟能生动,描花吐艳姿。

深闺纤指露清奇。

不数黄荃崔白画家师。

倦倚红红笔,愁凝小小眉。

莫教风雨妒胭脂。

留待双双富贵白头时(海棠牡丹白头翁)。


2

(词)清·宋荦

借草生情,因风弄影,熠耀飘来何处。

个个轻盈,点缀秋光无数。

才乱穿、小幔疏棂,又暗照、空墙废圃。

似从他、狡狯天孙,繁星洒作夜深雨。

佳人轻把扇子,扑取青苔砌上,玉纤笼住。

凄切寒蛩,妒杀流辉迟暮。

怕烛至、暂敛微明,缀庭柯、顿成珠树。

最堪怜、数斛徵求,遍山岩放去⑴。

(词)清·宋荦

席帽聊萧,尘襟冷落,恰喜骚人相见。

永夜衔杯,珍重红牙低按。

乍飘来、管脆丝恬,任听去、魂消肠断。

看灯前、年少吴趋,风流并极一时选。

谁怜吾辈倦客,潦倒长安市,岁华偷换。

邂逅欢场,莫道漏沉星转。

赋短句、宋玉增悲,纵高谈、方干忘倦。

问篱畔、菊有花不,还期花下宴。


1

(词)清·宋荦

何可居无竹。

共晨夕、惟君独。

森森似束。

雨枝烟叶,声飘哀玉。

谩说千竿,如此一丛已足。

依然淇澳。

遍轩槛、皆新绿。

恰宜阮籍高吟,月下轻阴满目。

隙地无多,更种几本寒菊。


1

(词)清·宋荦

杨柳正如丝。

虫虫见客时。

爱房栊、乍出迟迟。

几度问年羞作答,微笑道,有娘知。

回首便天涯。

幽情减牧之。

怅红桥、云树迷离。

应是寻春人去晚,风雨过,绿阴滋。


1

(词)清·宋荦

堤柳添烟,苑花飘翠,匆匆过了三春。

雨霁风恬,清和撰就嘉辰。

闲庭草色如茵。

映方塘、碧水粼粼。

单衣初试,疏帘乍垂,密簟先陈。

几多恨叶,一片清波,沈腰带减,潘鬓霜新。

山茫水渺,风流何日还亲。

犹记同君。

看双双、燕拂梁尘。

到斜曛。

蔷薇架边,坐对仙裙。


1

(词)清·宋荦

岛屿蟠沙,烟波抱月,潜虬吐沫如许。

敛自绡宫,滴同薇露,万里浮槎谁取。

博山小试,似快剪、云英一缕。

袅袅萦帘拂座,怅望海天何处。

最怜空闺独炷。

对氤氲、燕梁莺户。

漫倚银篝听尽,夜深梅雨。

此际相思不浅。

叹荀令风流顿非故。

素被馀薰,缠绵未去。


1

(词)清·宋荦

密蕊临风香细。

艳雪几枝分缀。

不复结春愁,占断小园秋霁。

庭际。

庭际。

妒杀一丛丹桂。


1

(词)清·宋荦

禁烟时节好花开。

客思暗中催。

几树垂杨,一庭芳草,小雨燕初回。

春光记得江南早,林际倒深杯。

杏子衫轻,藕丝裙软,游女踏青来。


1

(词)清·宋荦

江湖岁晚。

正水落空洲,枫下高岸。

设簖平沙败苇,灯光零乱。

轮囷乍向临流得,掩青筐、霎时皆满。

谁怜携去,渔庄草舍,清霜一片。

又早是、重阳款宴。

叹秋色殊佳,篱金初遍。

几处酒人对擘,新橙同荐。

老饕只爱持螯嚼,想眉山、旷怀如见。

还从醉后、茶烹石鼎,恍窥双眼。


1

(词)清·宋荦

斜日照清嶂,落叶下金台。

故人辞我南去塞雁一声来。

莼菜苕溪堪摘,茅屋蘋村无恙,遥指白云隈。

相送潞河上,萧瑟荻花开。

倚门望,归棹急,肯徘徊。

江风渔火偏喜岁晚谢尘埃。

到日浣裙调膳,暇日登山临水,野老对衔杯。

史馆须椽笔,好与雁同回。


1

(词)清·宋荦

田田漫舞银塘,鱼床捧出黎云好。

新妆淡伫,静窥湍濑,临风窈窕。

翠羽低穿,水荭斜压,数枝偏皎。

宛湘妃独立,轻绡掩映,明珰缀,波光照。

三十六陂淼淼。

渐黄昏、冰姿恁悄。

开宜玉井,折应素手,闹红都扫。

露冷才香,月明无影,蘋花共老。

对鹤洲千朵,堪成雪赋,向邹枚道(鹤洲在梁园,即邹枚赋雪处。)。


1

(词)清·宋荦

望去非花,飘来疑雪,轻狂如许。

未作浮萍,已离深树。

此际谁为主。

隋堤三月,几回翘首,一片漫天飞舞。

最堪怜、无根无蒂,总被东风弄汝。

踏歌魏女,离情多少,问道春光何处。

乍扑空帘,旋黏芳径,好倩莺衔取。

还思往日,鹅黄初染,变态顿分今古。

枉垂著、长条踠地,绾伊不住。


1

(词)清·宋荦

筠廊秋艳菊花丛。

命秦宫。

理焦桐。

坐向花前,纤手动清风。

白纻轻衫腰一把,流盼好,送归鸿。

思量往事恨难穷。

恁匆匆。

水流东。

寂寞高斋,桃萼又将红。

独抱云和今夜里,谁忍弄,月明中。


1

(词)清·宋荦

谁从比舍奏清商。

小秋娘。

小兜娘。

一缕因风,袅袅度空墙。

燕语乍停莺又啭,黄昏后,听来时,总断肠。

断肠。

断肠。

起彷徨。

月有光。

漏正长。

欲去欲去,不忍去、余韵悠扬。

仿佛天边,遏住片云翔。

好借君家苔径里,坐十日,听千巡,愿始偿。


1

(词)清·宋荦

杨柳春城驻幰车。

罗衣掩映女墙斜。

江南装束是谁家。

城下有人闲伫立,芙蓉朝日望来赊。

一春愁绪又添些。


1

(词)清·宋荦

炎蒸才谢。

正暮云敛尽,银河斜挂。

莺燕风流,荷芰繁华,梦还惹。

此时旅况何如也。

举目见、新霜沾瓦。

青荧灯火,纸窗竹屋,狂吟闲写。

中夜。

追思往日,向金门执戟、竞夸裘马。

一阵西风,又送羁人,燕台下。

急须觅破衣残帕。

同学者、相逢如乍。

且寻江表徐陵,月明词话。


1

(词)清·宋荦

诗曰:吴宫春深怨别离。风尘惨淡双蛾眉。鹃啼月落寸肠断,香消芍药空垂垂。流黄未工机上织。生小殷勤弄文笔。新诗和泪写邮亭,珍重寒宵谁面壁。

面壁。

泪痕湿。

想见含毫灯下立。

风鬟雨鬓吴宫隔。

芍药香消堪惜。

明妃远嫁归何日。

一曲琵琶凄恻。


1

(词)清·宋荦

岁又将秋矣。

向天涯、良朋高会,于今无几。

馆阁雍容称好客,谁似青莲才子。

词赋手、招来芜市。

小院双榆新霁后,写伤心、绮语清宵里。

争击钵,任浮醴。

余惟翘首兴怀耳。

正穷愁、柴门偃仰,未陪名士。

妒杀晓风残月句,谱自娉婷女史。

作佳话、流传不已。

何日更成文字饮,共狂歌、一曲凉飙起。

先寄讯,吾知己(学士方有词会,余适以病未赴。)。


1

(词)清·宋荦

灼灼花开溪水上,天气艳阳中。

断桥野岸芳菲满,把碧流、染就嫣红。

沙鸟惊波,游鱼骇浪,春到绡宫。

木兰艇趁东风。

好景武陵同。

最怜十里五里浅濑,明霞一片轻笼。

渔父旧时应有,恨舍棹去匆匆。


1

(词)清·宋荦

记得早莺啼。

红杏初飞。

宋城西。

旗亭别路草萋萋。

回首处,暮烟迷。

独有河梁投赠句,任远道相随。

酌酴醾。

醉后何为。

行歌燕市,故人天末,几番恼杀分离。

吹面曲尘,素衣今已化缁衣。

中宵无寐,千种思惟。


1

(词)清·宋荦

巷子条条看尽似。但尘影、连天起。

笑弹指、光阴直个是。吃过了、樱桃矣。

插过了、荷花矣。剩有瓶中三日米。

且自翻书史。问何不、归欤偏恋此。

还要看、萤光耳。还要听、蛩声耳。


1

(词)清·宋荦

翠浪翻帷,红绫灿枕,灯花细落银缸。

夜雨春风,寂寞掩兰房。

吐丝妾似蚕眠箔,奈化枳君同橘过江。

此恨倩谁说与,愿逐晨风飞去,遂到君旁。

水远山高,云树但苍茫。

鸳鸯几见池中睡,叹芍药空飘槛外香。


1

(词)清·宋荦

高阁尚岿然,背江城、俯瞰东流朝暮。

双桨溯波来,登临好、襟带风烟无数。

断霞缥缈,孤飞犹是当年鹜。

潭影悠悠浑不定,送尽几番歌舞。

最怜词客消沈,有残碑剥落,半敧古础。

胜地走戈铤,帆樯集、乍息一天鼙鼓。

倚栏呼酒,黄昏还听涛声怒。

归去篷窗明月上,照我醉眠南浦。


1

(词)清·宋荦

花开亚枝。鹊飞绕枝。

临风偏恼萱枝。道春归有期。

窗悬网丝。琴闲凤丝。

伤心聊写乌丝。问人归几时(萱枝婢名)。


1

(词)清·宋荦

停帆旧是兵戈地,寂寞城闉。

肠断行人。

何处炊烟一缕新。

屏风九叠干霄立,翠染波纹。

多谢匡君。

双剑峰高割晓云。


1

(词)清·宋荦

九日,同陈其年振衣楼登高。其年有南归意,赋此留之。用史云臣虎丘中秋韵

老矣陈琳,悲哉宋玉,披襟共此清秋。

恰重阳又到,载酒楼头。

君言计日江南去,看霜林、橘柚如毬。

未成分手,偏宜对菊,醉发狂讴。

鼓枻漫逐河流。

有萧娘窈窕,潜贮商丘。

问故乡虽好,可否同游。

天涯况未销烽燧,罨画溪、莫说寻幽。

好将彩笔,登台赋雪,一笑淹留。


1

(词)清·宋荦

宝髻八盘倭堕,樱唇一点鲜圆。

低回无语风前立,顾影自生怜。

珠泪玉烟谁写,腻香真色俱传。

明妃不减夭矫态,应费画工钱。

宋荦

宋荦1634—1713

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河南商邱人。历任湖广黄州通判、刑部员外郎、山东按察司、江苏巡抚等职。官至吏部尚书。致仕后加太子少师。推尊杜甫,尤爱重苏轼,尝绘苏轼像,而己侍立其侧(《池北偶谈》)。其诗亦学苏轼,颇有佳作。又能词,工散文。又博通典籍,熟悉掌故。有《西陂类稿》等。

☚ 王士禛   李良年 ☛
宋荦

宋荦

宋荦 (1634—1711) 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河南商丘人。官至吏部尚书。精于鉴藏,善画,能诗。论诗主张尊杜甫,认为韩愈、苏轼、黄庭坚、陆游、元好问均以学杜而成家。其诗多为赠答、题画、咏物、纪游之作。邵长蘅曾以其诗与王士禛诗合刻为 《二家诗钞》,谓其诗“含吐蕴藉,标格隽上,如良玉之温润缜密,而精采四照也。”著有《西陂类稿》50卷、《漫堂说诗》等。

☚ 秋夜闻梵   弘济寺访蒲庵道人次杜于皇韵 ☛
宋荦

宋荦1634—1713

字牧仲,号漫堂,一号西陂,别号绵津山人,河南商丘人。年十四,荫列侍卫,出为黄州(今湖北黄冈)通判,迁山东按察使,擢江西巡抚,调江苏巡抚。值康熙帝三次南巡,竭东南民力以事供张,得久任。内迁吏部尚书。以年老乞休。事具《清史稿》卷六一。自编有《漫堂年谱》四卷,载《西陂类稿》卷四七至卷五○。荦早负盛望,几与王士禛齐名。乐与名士往来,提倡风雅,颇为名流所称述。所撰《绵津山人集》六十九卷,刻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晚岁复增益之,别刻为《西陂类稿》五十卷,今存康熙五十年家刻本。其卷二三为《枫香词》,陈乃乾据以辑入《清名家词》,仅二十六首。

☚ 方中通   王士禛 ☛
宋荦

宋荦1634—1713

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别号绵津山人。河南商丘人。清初大学士宋权之子,少以大臣子入宫为侍卫。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出为黄州通判,累擢为江苏巡抚,以清节著称,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未几,致仕归。少有才名,曾与侯方域结社,习为古文辞。居高位后,颇喜奖掖、笼络文士,提倡风雅。其诗多为酬唱、纪行与记其为官生涯之作。有少量纪行作品不仅描绘了路途的景色,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如:《荻港避风》诗中写出了安徽铜陵县沿江小镇傍晚景色的同时,还突出了战乱给农村带来的破坏与灾难;《登废城》也写出了战争对城市的毁坏,将战前的繁华与今日的凄凉作了对比,最后写道:“回头市井间,人烟已非故。凄凉二十年,小康犹未赋。”荦抚吴十九年,宦况悠闲,有许多篇章写苏州园林泉石之胜与官衙生活的闲散,故杨际昌称之为“以台阁人成山林格者也”(《国朝诗话》)。其诗风前后有所变化,自言:早年“初接王(世贞)、李(攀龙)之馀波,后守三唐之成法”;康熙十一年壬子、十二年癸丑(1672—1673)后,“阑入宋人畛域”;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舟泊鄱阳湖,月夜望匡庐”,“忽有所得”。并认为放翁论诗长句所云“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殆先我而言之”。(见《漫堂说诗》)荦中年以后受苏轼影响较大,得其清放之气,古体纵横奔放,近体刻意生新。荦与王士禛交好,唱酬颇多,当时邵长蘅曾选刻二人诗,名为《王宋二家集》。荦曾刻诗十四集,后为江西巡抚时重自芟汰,并为《绵津山人诗集》,晚岁又编为《西陂类稿》五十卷。另撰有《沧浪小志》、《怪石赞》、《漫堂墨品》、《筠廊偶笔》、《漫堂说诗》等,编纂有《江左十五子诗选》。顾栋高为之作传。《清史稿》卷二七四、《清史列传》卷九有传。

☚ 王士禛   唐孙华 ☛

西陂类稿/西陂类稿文录

☚ 带经堂文录   西陂类稿 ☛

宋荦

宋荦1634—1713

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绵津山人,商邱(今属河南)人。顺治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后授黄州通判,擢江苏巡抚,官至吏部尚书。有诗名,是清代学宋诗派中的重要诗人。论文宗唐宋诸大家,合刻侯方域、魏禧、汪琬三家文为《国朝三家文钞》,影响颇大。著有《西陂类稿》等。

☚ 毛际可   王士祯 ☛

清静无为之治/奖掖文士

☚ 朱王齐名   清静无为之治 ☛

宋荦1634~1713Song Luo

poet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Mantang. Works: Remarks on Poetry from Mantang,etc.

宋荦1634—1713

清大臣、诗人。字牧仲,号漫堂、西陂。商丘(今属河南)人。康熙间,以大臣子入官,授黄州通判,累擢江苏巡抚,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精鉴藏,淹通典籍,善绘画, 诗尤有特色,与王士禛齐名。著有《西陂类稿》、《筠廊偶笔》、《沧浪小志》、《绵津山人诗集》等多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