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傩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傩礼 阴历除夕之夜,在民家和宫中为驱逐恶鬼所行的仪式。 这是戴假面的人们手持矛或盾进行的一种假面戏,来源于中国的古仪式“驱傩”。据《高丽史》记载,1040年(高丽靖宗6年)已有岁终傩礼,因此可以推测,这种仪式很早以前就从中国传到朝鲜。 但不象中国在春夏秋冬每季进行一次,而只进行除夕之夜的大傩。 而且,从睿宗年间开始逐渐具有戏剧的特点,到了高丽末期,已完全变成戏剧的一种,亦称山台杂剧。在不同时代,参加仪式的人员和规模有所不同。高丽时期,选出12至16岁的少年,称他们为侲子,24人为一队,6人为一列,给他们戴上假面,穿上红裙子。执事者12人穿上红衣。工人24人,其中一人戴假面,右手持矛,左手持捶,披上有四只黄金眼睛的熊皮。 吹号角者,以22人为一队,执旗4人、吹角4人、持鼓12人。他们从宫中驱赶杂鬼、傩礼演出者的名称有属于傩礼厅的虞人、俳优、广大、倡优、水尺、僧、才人、弦首才人、白丁、戏子等,这些人都是属于当时社会所歧视的社会底层阶级。 进行这种傩礼的场所一般都在野外,在宫中是主要在思政殿、明政殿、仁政殿中进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