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引言 - 位置: 首页/附录库/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
引言 在文字出现前的数千年里,人们常用口头语言传递的方式来记载重大事件和传统习俗,这无疑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在不同转述者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其内容有可能会被人为地增加或者删减,这就很有可能扭曲事件最初的本意。同时,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也会对语言的传递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全世界范围内,自古以来赖以求生的重要信息、秘密知识、宗教习俗以及神话传说等,都以口头转述的方式进行传播(如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传说)。所有关于这些内容的口头描述都会表达出一个相似的核心内容,但不同的转述版本,往往在细节内容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 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使用口头转述的方式对传统习俗和经验知识进行传递的现象。澳洲的土著居民虽然与其相邻的使用书写文化的白种人保持着密切联系,但他们却依然习惯用口头的方式传递知识。同语言传递的方式相比,文字传递知识的方式为后代们所作出的贡献在于——保存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同时刻画本民族文化的特征。 文字的出现和发展被看成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项成就,因为它能够让我们在代际之间实现纵向到横向间经验、知识和传统文化的精确传递。即使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保存的时间根据书写材料和保存环境的优劣而有所不同),文字所记载的信息也能得以保存。世界知名的几大文明(苏美尔、古埃及、印度、中国和美洲)都和文字的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工业化时代,文字、书写、计算和阅读能力一起构成了文化、传统以及教育中的本质部分。 目前公认的说法是,苏美尔文明首次使用了文字,其证据是从挖掘地乌鲁克层岩下的废层中出土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文物。这些文物源自公元前4000年,是有关经济方面的记载。由于这些文字还不能让现在的人们对当时的语言做出推断,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把这种文字称为苏美尔语也是不准确的。 有少数的研究学者认为:产生于公元前5000多年的温察文化(Vin~a Culture)中的符号文字是一种真正的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常被看成是受到西亚文字的启发而产生的。但科学家君特·德赖尔(Günter Dreyer)在埃及的最新发现却动摇了这一学术观点,他认为古埃及文字是埃及人自己的独创。相同的,中国和中美洲(玛雅文化)的文字也是独立发展起来的。 除去几种独立发明的文字之外,其他文字的形成大多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所使用文字的直接改编(例如拉丁字母就是从希腊字母中发展而来)。在某些情况下,一种拥有文字的外来文化也能引起自创文字的发展(如美国印第安切诺基人的音节文字)。 文字发展的历史不仅仅是一段固定语言的历史,同时还是一段符号、图像和文字图形的自我发展史。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文字源于远古时期的岩石画,其中约两万年前刻在法国南部拉斯科山洞(Lascaux)中的壁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那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具有符号特征的抽象图画。 早在新石器时代,远古的人类就已经开始在石块上描画几何线条。有科学研究推测:这些线条是为计数之用。它们很有可能就是后来文字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不谋而合的是,这些石块在拉丁文里被称作“calculi”,法文中的“calcul”一词和德文单词的“kalkulieren”都是从拉丁文这一单词衍生而来,它们的含义都为计算、测算。 上万年来,人类就是依靠使用不同的符号和图画来保存不同的信息。当一个固定的符号系统可以用来表达各种信息的时候,就意味着文字的真正形成。 汉字是现今所有使用语言中应用时间最长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字。时至今日,使用这种文字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的五分之一;而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文字则为拉丁文字。这两种文字成为各自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们对于全世界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汉字和拉丁文字在其各自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例证以及它们的起源和变迁,都将沿着一条平行的时间轴展现在读者眼前。 |
☚ 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前言 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感谢 ☛ 00011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