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前言 - 位置: 首页/附录库/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
前言 这是一本为设计师写的关于文字的书。千百年来,文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从远古朴素、逼真的象形符号,到当今简化、抽象的笔画字符,无论其记录条件和工具如何改变发展,文字始终发挥着储存、继承和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它突破了语言在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历史经验教训得以总结,让群体联系、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东西方不同的文字形态和书写文化,往往与不同的思维模式紧密相连。所有文字的开端与发展,都是从象形文字开始, 也都经历了从象形到表意的过程。中国的形象化思维模式导致了汉语被统一规范地抽象成以各种偏旁部首为基础的象形符号。这些符号再根据不同事物的内在联系被组合成可以脱离汉语独立存在的表意文字。而西方的量化思维模式决定了只要记住字母和数目有限的元音、辅音组合,就可以写出所有语言的表音文字。 文字在造型上的不同形态表现为字体。不同的文字形态造成了东西方字体数量上的巨大差异:时至今日,拉丁文字的字体数目已经超过五万,而汉字虽然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演变,却只有区区数百种字体。此外,字体还与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相呼应,表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差异。 随着全球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完全不同的东西方文字也被越来越多地组合在一起使用。那么,汉字字体如何与西方字母字体相匹配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形态又是如何在各自漫长的历史中发展的呢? 这些疑问促使我产生了以《东西方文字比较》为题目,创作硕士毕业作品的想法。我的教授米歇尔·克拉(Michael Klar),一位对东方文明怀有浓厚兴趣的西方设计学者,也建议以这样的课题让东西方人更多地了解相互的文化。合理地运用文字来传达设计理念与情感,是平面设计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了解不同文字的历史,成为具备这项素质的前提。探寻东西方两大文字系统——汉字与拉丁文字的起源、演变以及文字形态的发展过程,在同一历史时期是否存在共通性,成为我完成这本书的最终目的。 最后,这本书的中文版以《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为名诞生了。全书的版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是汉字和拉丁文字,两者的内容在同一时间轴上依次呈现。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所有喜爱文字的朋友、同行,希望它能如同文字本身的功能那样——沟通与交流,传承与发扬。 |
☚ 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作者简介 比文较字——图说中西文字源流︱引言 ☛ 00011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