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剧
傣族戏曲剧种。 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潞西等县和保山地区的保山、腾冲等县傣族居住区域。主要为业余演出。 一般认为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渊源于傣族民歌和“双白马”等傣族歌舞。辛亥革命前后,受京剧、滇剧影响而出现了专业剧团。 《千瓣莲花》、《红莲宝》、《阿暖海东》传说剧目均取材于傣族民间传说,情节比较曲折。也有不少根据汉族章回小说改编的剧目,其中以三国戏、水浒戏为多。 表演艺术朴素,舞蹈性很强。腔调基本上为徽调式、羽调式,女声唱徽调式,男声唱羽调式。 伴奏用二胡领奏,并用象脚鼓等打击乐器和葫芦笙等管弦乐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后也逐渐吸收了一些滇剧的腔调和伴奏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