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 群英会《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是赤壁之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情节是从三江口曹操折兵展开的。曹操大军在三江口初战周瑜,却败于周瑜部将甘宁等人之手。虽然如此,这并未使曹、孙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显著的变化,曹操这时的力量还远远超过孙、刘方面的力量。 周瑜敢于以数万人的兵力,抵抗号称百万大军的曹操,除了有孙、刘之间的统一战线,和其他一些有利条件外,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凭借,即所谓北军不谙水战。可是当他暗窥曹军水寨,出乎意外地发现曹军部署得井井有条,真是深得“水军之妙”时,无疑是一当头棒喝。摆在周瑜面前的是,只有除掉谙习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才能破坏曹军水寨的部署,削弱曹军的力量,在胜利前进的道路上,大大地跨前一步。 形势正是这样: 曹操初战失利,正在筹谋破敌之计,而周瑜欲除蔡瑁、张允而无策。在这一矛盾斗争的形势下,引出了“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段紧张动人的故事来。曹操帐下幕宾蒋干自愿过江说降周瑜,曹操闻言大喜,在操看来,周瑜如能不战来降,自是破敌上策;而在周瑜,正中下怀,正好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安排下重重圈套,专候这位同窗契友的到来,这预示了一场新的斗争风云即将展开。 从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宴故友蒋干,直到蔡张二人的被杀,是本篇的主文。蒋干一过江,周瑜立即大设群英会。周瑜这样作是有用意的。一方面为了安蒋干之心,使蒋干相信周瑜以故人相待,对自己并无怀疑;另一方面,借此展示东吴文官武将人才济济,有足够的力量抗拒曹操,和自己坚决抗曹的不可动摇的意志,并借此堵住蒋干的嘴。言谈间,周瑜故意盛夸自己兵强粮足,还对蒋干说:“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真是利如刀剑! 这对蒋干说来,是挑衅,是示威,弄得蒋干有口难开。特别厉害的是周瑜早已把佩剑交付太史慈,并令如有提起曹营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这样,蒋干哪里还敢再提半句劝降之事,就把他的嘴牢牢地堵住了。 群英会是整个事件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反间计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周瑜不是紧紧逼着蒋干,使他不敢暴露来意,而给蒋干留下一点可乘之隙,表明身分,并说出劝降之词,则周瑜以后的计划,将无法施展。他苦心经营的反间计,也将落空。现在周瑜把蒋干弄到欲动不能,欲说不敢的地步,这对蒋干说来,劝降之事已无希望,而在周瑜已是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正可步步引诱对方中计。 如果蒋干见事无望,老老实实回曹营复命,虽对曹军无利,却也无害。可是他毕竟是一个依附统治者的幕宾,他的利禄得失完全寄托在主子的喜恶上。他行前已对曹操夸下海口,如无功而回,损了曹操声威,必招曹怒,自己难以立身。他只有硬着头皮呆下去,以图侥幸,这就造成了一个“自作聪明”的蒋干,一步步陷到对方圈套中去的必然结后。 周瑜、蒋干的一场“开怀宴饮”看来煞有介事,实质是勾心斗角,各有千秋。一个是佯作大醉,呕吐狼藉,故意携蒋入帐共寝,以示对故友的亲近不疑;一个说降无望,心怀鬼胎,思计无门。周瑜正是掌握了蒋干的心理状态,故意先将伪造的蔡瑁、张允的来信遗放房中,以诱蒋干窥看。复故作呓语,再加以夜间有人在帐外谎报江北军情,事件的发展使蒋干觉得合情合理,愈加坚信蔡、张二人私通江东。蒋干这时身处困境,进退两难,忽于夜间得此重要机密,真是如获至宝,已是复命有词,故趁五更未明急急潜步出帐,飞棹回见曹操。 一切皆如周瑜的安排,蒋干中计,以魏方“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的人头落地而告终。二人既死,也就除了东吴的心腹大患。进一步削弱了曹军的力量。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艺术成就,不但表现在故事情节的组织严密,引人入胜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作者对人物的性格刻画上。 在这一回中,主要的人物是:曹操、蒋干和周瑜。作者在刻画这些形象的时候,作到了不使人物脱离当前的斗争环境,并紧紧扣牢人物的身份。试看周瑜在三江口初战曹操,从巳时杀到未时,虽已获胜,还是自己先鸣金收兵,只恐再战下去寡不敌众。他的谨慎用兵,和曹操自恃兵强势众不可一世的傲敌情绪,无一不是曹强孙弱这一特定的斗争形势下的产物。再看蒋干性格的刻画。曹操正在筹谋破敌之计,忽帐下一人出曰: “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在这里,人物的姓名和身份还未表明,寥寥数语,就把一个讨好主子的幕宾的嘴脸勾画了出来。随着曹操的询问,蒋干说“干到江左,必要成功”,看来他对劝降事有充分信心;又说: “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显得多么从容不迫,多么胸有成竹。谁知他过江后受到周瑜步步诱逼时,先是“愕然”,以后“惊愕,不敢多言”,最后竟“面如土色”,前后判若两人。这表明蒋干不过是一个言过其实的幕宾而已。他所以要毛遂自荐,说大话,无非是企图借此显示自己,抬高自己,博得曹操的器重与欢心罢了。《三国演义》这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是紧紧扣牢了蒋干作为一个依附于人的幕宾的身份的。茅盾同志曾指出,人物的性格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是《水浒全传》描写人物的一个特点。《三国演义》描写人物也是如此。本回写周瑜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和他的从容不迫、步步诱人,都是通过周瑜的大设群英会、遗伪书、佯醉装呓语等一系列的活动表现出来的。写曹操的笔墨不算多,但通过曹操初听蒋干之言并见到蔡、张二人的书信,立即勃然大怒,不分皂白,就喝武士斩了二人,向我们揭示了他的作为一个统治者的凶狠面貌。曹操毕竟不是蒋干,他是一个精明老练的统治者,被人愚弄后,立刻就醒悟到误中人计。明明是自己的错,他却不肯承认,借故二人怠慢军法,弄得众将摸不着头脑,只有嗟讶不已。在这里,作者只用了不多的几句话,又把曹操的变幻难测和他的机变欺诈的性格,通过人物的行动表露无遗。 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的时候,还善于在人物间矛盾冲突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中展示人物的性格,这是本文描写人物的又一特点。蒋干一过江,作者即把他放在紧张的矛盾斗争中。蒋干在曹操面前口出大言,本想马到成功,但初见周瑜就遭迎头一击; “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蒋干料不及此,只好权作故友相访。蒋干这样回答无非是姑作应付,俟以后再另寻机会开口,可是从此却被周瑜紧紧抓住,并借此堵住对方的嘴巴。周瑜愈是从容不迫的开口故友、闭口同窗的故作殷勤,连逼带诱,就愈加显示出他的主动、和蒋干被动挨打的尴尬局面; 周瑜愈是谈笑自如,利如刀剑,有声有色,就愈加衬托出蒋干的无可奈何。在矛盾冲突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各自的性格,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 《群英会蒋干中计》 中,曹、孙两方面出现的人物约有十人,如果连作者没有提名的 “众将”算在内,那就更多。作者在写他们的时候却是有详有略,作到了详略得宜。周瑜和蒋干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作者就具体、详尽地加以刻画; 曹操是一个方面的主帅,对事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也支付了相当的笔墨。至于有些次要人物,只不过在故事发展的某一个环节中起作用,所以寥寥数语,略作交代,即便放下,象写太史慈的 “按剑坐于席上”就是如此。一切以人物在故事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而决定,一切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和情节的安排。 ☚ 当阳之败 草船借箭 ☛ 群英会 群英会《春台班戏目》及《庆昇平班戏目》著录。事见《三国演义》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回。京剧有此剧。叙演孙权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的一段过程。曹操差周瑜旧友蒋干去江东探听虚实。周知其为细作,设宴款待并留宿军营,听任蒋盗走离间曹操与水军将领蔡瑁、张允信件。曹果中计,遂杀二将。北军不耐水上颠簸,曹操忧之。庞统为周瑜划策,去曹营献连环计,诱使曹军用钉链联结战船。黄盖则施苦肉计诈降曹操,以火船焚烧曹军船只。其中插写孙、刘两家矛盾及诸葛亮草船借箭等情节。 ☚ 临江会 借箭打盖 ☛ 群英会qúnyīnghuì“群英”是指许多有才干的人或指许多英雄人物。原是指英雄豪杰的聚会。出自《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前夕,曹军与东吴水军在三江口交战。由于曹军不擅长水战,被打得大败。曹操的幕僚蒋干(字子翼),因从小与东吴主将周瑜是同窗好友,便主动请缨去劝降周瑜。对蒋干的到来,周瑜表现得极为热情,并先发制人说:“子翼辛苦!远涉江湖是为曹家做说客吗?”蒋干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我与老兄分别很久,今日特来看望叙叙旧情,怎么还怀疑我呢?”周瑜笑着说:“既然不是说客,那就叙叙旧吧!”于是邀请蒋干来到兵营。此时,文武百官都前来会见,周瑜让他们分坐两边,并高声宣布道:“今日宴会,只叙友情,不谈战事。谁要提起政治、战争,就立即斩杀!”蒋干一看这气氛,不敢开口,只好坐着喝闷酒。但周瑜却谈笑风生,越喝兴头越高。 周瑜指着满座的文武百官对蒋干说:“这都是江东的英雄俊杰,今日这次盛会,可以命名为群英会啊!”在场的人都欢呼不止。 “群英会”一词就是“三国演义”在描写这次场面时出现的。现在常用来形容先进人物的集会。 群英会qúnyīnghuì赤壁之战的前夕,在东吴文官武将的一次宴会上,周瑜说,“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见《三国演义》第45回)现借指先进人物的集会。陈忠实《徐家园三老汉》:“腊月二十八,公社召开~,嘉奖那些在生产队各条战线上为人民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分子,徐家园苗圃务苗小组被评为先进班组,三个老汉要去开~哩!”|王蒙《眼睛》:“她出席过‘~’,代表中国青年参加过世界青年联欢节,访问过朝鲜。” 群英会qún yīng huì名词。古代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召集文官武将参加一次宴会,说:“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今借指英雄模范的集会,用于褒义。 【例】 五八年群英会,他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木青 《不许收获的秋天》) 群英会qún yīng huì北京地区市井。❶谓男女流氓群居鬼混。 ❷聚众殴斗。 集会 集会备有茶点的社交性集会:茶会 晚上举行的以文娱节目为主的集会:晚会 跳交际舞的集会:舞会 舞局 举行棋艺比赛的集会:碁会 碁集 讲经说法的集会:讲集 僧侣讲经说法的集会:讲会 英雄模范人物的集会:群英会 宾朋宴饮的集会:会 晚上举行的集会:晚会 风雅的集会:雅会 雅聚 雅合 雅集 两国意见不合的集会:离会 群众性的盛大集会:大会 (集合在一起开会或集合在一起开的会:集会) ☚ 会议 政务工作 ☛ 群英会qun ying huia gathering of heroes 群英会qun ying huia gathering of heroes 群英会gathering of heroes;conference of outstanding workers 群英会gathering of heroes and hero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