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的结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的结合

 98.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评析 一朵朵的雪花,只要稍遇热气就会融化,但并不因其弱小而失去奋发有为的信心。连续反复的“飞飏”充分地显示了它的奋发精神; 间隔反复的“有我的方向”表明了它的信心。两种反复形式结合起来,增大了表情达意的容量。
 99. 花圈,花圈,花圈,
 有泪,有血,有火;
 诗篇,诗篇,诗篇,
 有泪,有血,有火。
 

(王果《真理赋——读历史法则》)


 评析 这首诗是为1976年“四五”运动而写。血泪浸渍的花圈与诗篇洋溢着对总理的挚爱,燃烧着对丑类的愤恨,反复修辞强化了这种感情。
 100.渐渐感着夜寒了!风卷走着半黄的叶子,追着每个人的脚踪; 追着土流的气息,追着茫然失路的飞星,向前去,向前去,……疲劳而不止息。
 渐渐感着夜寒了!云在暗空里抹着叹泣的泪,号虫在草根间唱着凄清与孤寂的歌。
 

(王统照《渐渐感到夜寒了》)


 评析 “渐渐感着夜寒了!”一句在一千多字的文章中间隔反复五次,其目的十分明显。它是全文的主旨,作者用“寒夜”象征黑暗的残暴的统治,通过感受,呼喊出自己的痛苦和愤怒。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将“风”、“云”、“号虫”拟人化,具体地描绘出残秋的特色,连续反复“向前去”,抒发出一种茫然追寻的情怀,使得全文充满了愤懑、茫然、孤寂而又苦苦寻求的色彩与气氛。
 101. 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你看不见人,听不见话。杀人放火的享着荣华,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杀。
 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艾纳居士《豆棚闲话》)
 评析 这首民歌借着咒骂“老天爷”,直接指斥了当时昏庸腐朽的统治者,诅咒他们赶快垮台。诗中呼告与间隔反复、连续反复结合运用,使全诗语气痛快淋漓,激昂有力。
 102. “努力! 努力!
 努力望上跑!”
 汗也不揩拼命爬上山去。
 “半山了! 努力!
 努力望上跑!”
 上面已经没有路,
 我手攀石上的青藤,
 脚尖抵住岩石缝里的小树,
 一步一步的爬上山去。
 “小心点! 努力!
 努力望上跑!”
 树桩扯破了我的衫袖,
 荆棘刺伤了我的双手,
 我好容易打开了一线路,
 爬上山去。……
 

(胡适《上山》)


 评析 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的地方都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意向与精神,这是诗的主题所在。
 103. “唉,唉! 奴隶,奴隶! 我是自己权势的奴隶,我又是那般为权势的奴隶的部下的奴隶,我又是为权势的奴隶的儿子们的奴隶……”
 “阿瞒,”曹操对着烛光下的影子自呼小名道:“你本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徐懋庸《鸡肋》)


 评析 一段话连用七个“奴隶”,形象地揭示了一个称雄一世的封建统治者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结果,不过是作了“权势的奴隶”,以至作了“奴隶部下的奴隶”的愤懑和痛苦、怅惘的心态。是否曹操真有这样的感慨,不得而知,这是文人惯用的“借古喻今”的手法。
 104.兵士打开很多家的大门,闯进去捉人; 这许多家的男男女女、大大小小就一拥跑出来。他们不向四外逃,却一齐扑到皇帝跟前,伸手撕皇帝的肉,嘴里大声喊:“撕掉你的空虚的衣裳!撕掉你的空虚的衣裳!”
 ……
 笑了一会儿,兵士和大臣们才忽然想到,原来自己也随着人民犯了法。……看看皇帝身上红一块紫一块,哆嗦成一团,活像水淋过的鸡,确是好笑。好笑的就该笑,皇帝却不准笑,这不是浑蛋法律吗?想到这里,他们也随着人民大声喊:“撕掉你的空虚的衣裳!撕掉你的空虚的衣裳!”
 

(叶圣陶 《皇帝的新衣》)


 评析 “撕掉你的空虚的衣裳”连续反复显示了人们对虚伪和欺骗的愤怒。间隔反复又加强了这种感情的表达。这是主题的需要,结构的需要。一篇《皇帝的新衣》寓意深长!
 105. 三峡雨哟,三峡云哟,
 故乡的景哟故乡的情。
 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三峡雨哟,三峡云哟,
 细如丝哟,柔如锦,
 牵动儿女思乡情。
 

(湛明明 湛泉中《三峡情》)


 评析 反复吟诵“三峡雨,三峡云”抒发诗人对故乡依恋的深情,体现出了反复修辞的主要表达作用。
 106.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诗经《硕鼠》)


 评析 诗中的硕鼠比喻不劳而获的统治者。诉说了人民不堪压迫、剥削,追求平等自由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在这里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相结合,不仅增强了本诗的音乐感和完整性,诗歌的主题也在反复的咏叹中得到强调。
 107.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声:
 他刚离去! 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啊,
 他一直和毛主席在一起。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 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森林回答:
 他刚离去! 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在回忆那亲切的笑语。
 

(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评析 用许多个“他刚离去”的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歌颂了周总理生前的丰功伟绩。抒发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思念的深情。同时将诗串连成一个整体。
 108.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歌词《团结就是力量》)


 109.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闻一多 《发现》)


 评析 此诗发表在1928年1月,正当诗人留美归国之际。满目疮痍的祖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使沉溺在幻想之中的诗人极度地失望。“不对”一语的连续反复,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诀绝和否定;“我来了”一语的间隔反复呐喊,倾吐了诗人对祖国满腔的爱和对现状的震惊和悲愤。
 110.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着黑夜里加鞭;
 ——向着黑夜里加鞭;
 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我冲入这黑绵绵的昏夜;
 为要寻一颗明星;
 ——为要寻一颗明星;
 我冲入这黑茫茫的荒野。
 

(徐志摩 《为要寻一颗明星》)


 评析 间隔反复的句子,在不影响语意的前提下,允许更换个别词语,不仅表达作用不变,运用反而更灵活一些。
 111. 摘几朵百合花,
 香醉在树旁。
 问故乡,问故乡,
 何时换上了美丽的新装?
 问故乡,问故乡,
 可否记得,当年的放牛郎。
 

(歌词《梦回故乡》)


 评析 用 “问故乡”的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含蓄地描绘了故乡的巨变和回乡诗人的心情,意境清新,余味无穷。
 112.我所最亲爱的同胞,我所最亲爱的同胞,向前去,杀! 向前去! 杀! 杀!杀! 杀! 杀我累世的国仇,杀我新来的大敌,杀我媚外的汉奸。杀! 杀! 杀!(陈天华 《警世钟》)
 评析 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一篇《警世钟》唤醒了多少世人。从语言表达上看,“反复”是多么的擅于抒情!
 113. 我们的中国,
 我们的中国!
 是谁将你的光荣蔑辱?
 我们的刀为你而拔,
 我们的命将为你而舍弃。
 我们的中国,
 我们的中国!
 那忧郁悲闷的脸是你的么?
 不,不,你将不再颓唐自放!
 我们要为你除去一切忧闷之源。
 

(郑振铎《我们的中国》)


 评析 诗人反复呼唤“我们的中国”,强烈地抒发了发于胸臆的爱国热情,表明愿为保卫祖国而献出一切的决心。
 114. 从浦口山上发脉,一个墩,一个炮;一个墩,一个炮;一个墩,一个炮,弯弯曲曲,骨里骨碌,一路接着滚了来。滚到县里周家冈,龙身跌落过峡,又是一个墩,一个炮;骨里骨碌几十个炮赶了来,结成一个穴情,这穴情叫做“荷花出水”。(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十五回)
 评析 描绘地势连用三个“一个墩,一个炮”,间隔几句又用一个,生动地写出了山势高高低低,山冈重重叠叠的形势。行文生动活泼。
 115.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杨朔 《茶花赋》)
 评析 “一树一树”的反复含有无数的意思。“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中,间隔反复的 “一树”则表示了强调。数量词的反复有它自己的特点,运用时要注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