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罢相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罢相作

 

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原诗今译】


 为让贤我刚刚辞掉宰相职务,
 喜好酒就无拘无束地饮个够。
 问昔日车水马龙的盈门宾客,
 在归隐日,离得我无影无踪。


 【鉴赏提示】
 杜甫《饮中八仙歌》,第三位“饮中仙”便是李适之。诗云:“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说李适之嗜酒,饮酒日费万钱,豪饮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第三句“衔杯乐圣称避贤”则是化用《罢相作》诗句。
 从作者简介中可以看出,李适之是朝廷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他的“罢相”,是因为他清醒地了解政治斗争的内幕,自己所处的地位。罢相获准后,他自然感到有解脱之后的高兴,觉得应当庆贺一下,而且写了这首诗。所以诗歌的主旨是明白的,但是由于自己所处的地位及李林甫的赫赫权势,诗虽含讥刺,应表现得婉转曲折一些,这样可以远祸求安。
 首句中的“避贤”是成语,意即给贤者让路。《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为阳与之善,啖(dàn)以甘言而明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位嘴甜心狠、狡诈阴险、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从开元二十二年(734)为相,到天宝十一年(752)死去,在长达十八年的为相中,勾结宦官,蒙蔽朝廷,陷害忠臣良将,使李唐王朝国事日非,开元盛世荡然无存,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之一,当然不会是“贤人”。把坏人说成是贤人,就是一种讽刺。次句中的“乐圣”是双关语,唐人称皇帝为“圣人”,曹操的臣僚称清酒为“圣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免去相职,皇帝乐意我给“贤者” 让路,我自己也乐意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那就举杯庆贺吧。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但是这个理由明明是反话正说,虚设遁词,况且欢宴贬官,事已异常,加之李林甫弄权恐怖,“设席容易请客难”,所以自然而然想到到底有几个人能来赴宴呢?“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今朝”非“昨朝”,据《旧唐书·李适之传》载,李为人性情简率,不务细苛,待人随和,雅好宾客。加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所以“昨朝”高朋满座、宾客盈门,酒宴欢娱,实属平常。但是“今朝”不同,朝中文武百官,亲朋故旧,谁人不知道罢相的实情,哪个不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祸招灾。后两句的发问初看突兀异常,实际上暗示了罢相的实质,使前两句中的“避贤”“乐圣”意思明确,强调了讥刺的用意。
 短短二十字中,使用反语、双关、俚语,怨而不怒,插科打诨,曲折含蓄,雍容大度。所以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特地称引,视为知音。

《罢相作》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罢相作

 

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作者小传】
 李适之(? —747),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恒山愍王李承乾之孙。神龙初(705)授左卫郎将,开元中累官通州刺史、秦州都督、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知节度事,二十九年(741)入为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为左相,被右相李林甫排挤,五载(746)罢知政事,为太子少保,贬宜春太守,六载,李林甫遣使杀韦坚、李邕,适之惧而自尽。两《唐书》有传。喜宾客,善饮,杜甫列为“饮中八仙”之一。今存诗三首。
 【解题】
 此诗作于天宝五载(746),时李适之为李林甫排挤,好友韦坚被李林甫诬陷构罪,惧不自安,自求为散职,获准罢免了左相的职务,就任太子少保的闲职,为此要与“亲故欢会”,并写了此诗。诗中前二句曲折地写出罢相原因和罢相后的快乐。后二句关心客人来的情况,讽刺世态炎凉。全诗风格朴直,语言俚俗,形象生动,在当时即广泛传诵,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说他“衔杯乐圣称避贤”,即用此诗中语。
 【注释】
 ①避贤:给贤者让路。此处是反话,李适之要求罢相实为李林甫所逼,惧怕权奸而不得已为之。②乐圣:双关语,一为使圣上(皇帝)快乐;二是用东汉末曹操禁酒、徐邈称清酒为圣人的典故,乐圣即以饮酒为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