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家伦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罗家伦1897—1969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西进贤。 罗家伦
罗家伦
罗家伦 罗家伦1897—1969文学评论家。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与同学傅斯年、康白情等发起组织新潮社,于1919年1月创办《新潮》并任主编。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他在《新潮》上积极提倡新文学运动,曾发表《什么是文学?》《驳胡先骕君的〈中国文学改良论〉》,鼓吹“批评的精神”“科学的精神”和“革新文词”,并发表不少新诗。1920年赴欧美留学。1926年回国。192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2年8月任中央大学校长。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驻印度大使,后去台湾。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科学与玄学》《思想自由史》等。 ☚ 方令孺 馀上沅 ☛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江西。1914年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入北京大学文科。1919年与傅斯年等创办《新潮》杂志。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同年5月26日用笔名在《每日评论》上发表重要文章《五四运动的精神》,第一次在印刷品中采用“五四运动”的用语。1920年至1925年先后赴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留学。1926年回国,在东南大学任教。旋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总司令部编辑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任南京中央党务学校副主任,192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0年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次年任南京中央政治学校代教育长,后任中央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任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1947年任首任驻印度大使。1949年底去台湾,曾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评议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1969年12月25日在台北病故。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科学与玄学》、《逝者如斯集》等。 罗家伦 罗家伦字志希,笔名毅,浙江绍兴人,1897年生。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与傅斯年等人创办《新潮》月刊,参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为北京学生领袖之一。1920年至1925年,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局司令部参议、编辑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共事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教务副主任、战地政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处主任、清华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兼代教育长、中央大学校长,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执行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滇黔区考察团团长、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1946年任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7年5月任驻印度大使。1950年至台湾,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 “考试院”副院长等职。1957年6月至1969年2月任台湾“国史馆”馆长等职。1952年10月当选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1957年10月、1963年11月当选国民党第八、九届中央评议委员。1969年12月在台北病逝。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 《科学与玄学》 《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考订》《逝者如斯集》 等。 ☚ 罗香林 罗重毅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