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缠腰火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缠腰火丹病名。生于腰肋间的疱疹性皮肤病。见《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又名蛇串疮、火带疮、蛇缠疮、蛇丹、蛇缠虎带。多由心肝二经风火,或脾肺二经湿热所致。起病突然、症见患部皮肤发红烧灼刺痛,红疹集簇,继而出现水疱,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疱液初呈透明,后转浑浊;或间有出血或坏死,累累如串珠,排列成束带状。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老年患者有时疼痛可持续1~2月,甚至更长时间。或伴有轻度发热、疲乏、纳差等全身症状。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初起皮肤红赤,烧灼痒痛内服龙胆泻肝汤;若出现水疱,糜烂流水,疼痛更著,内服除湿胃苓汤。外用柏叶散敷之;或用雄黄散调韭菜汁外搽。亦可用针灸及耳针疗法。相当于胸、腰部的带状疱疹。 缠腰火丹 缠腰火丹成簇水泡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宛如蛇行,痛如火燎的病证。明代王肯堂《疡医准绳》定名“缠腰火丹”。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带状疱疹。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本证多发生在两胁,胸背及额面等处。发病前患处疼痛不止,可伴有微热,胃纳不佳等症状;继之,皮肤出现云片状红紫丘疹,遂现粟粒或绿豆大小成簇水泡,累累如串珠,后延成几簇,排列成带状,泡群之间皮肤正常,泡壁紧张,内容液清澈,5~6天后变混浊,最后结干痂;若水泡穿破后可成湿烂面,严重者遗留下皮肤色素沉着,灼热疼痛的症状。临床分三型辨证论治。 ☚ 白疕 湿痰流注 ☛ 缠腰火丹chányāohuǒdān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又名火带疮、蛇串疮。指生于腰肋间及腹部一侧的疱疹性皮肤疾病。由心肝二经火邪湿毒凝结而成。初起患处刺痛发红, 继而出现米粒样水疱, 疱液透明, 累累如串珠, 呈束带状排列。即带状疱疹。治宜清热利湿解毒。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或大瓜蒌一枚煎服。局部用雄黄粉调韭菜汁外搽, 亦可用针灸及耳针疗法。 缠腰火丹chán yāo huǒ dānherpeszoster around waist and hypochondri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