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古经》
亦称《阿维斯陀》,是公元七八世纪之前流行于中东、近东的古伊朗宗教圣书。约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陆续编成。据传,原书共有21卷,后几次遭焚,流传至今的《波斯古经》只及当时的五分之一。它分为5部:《耶斯那》、《维斯帕尔特》、《乃迪达德》、《耶什特哈》和《小波斯古经》。包括宗教神话、戒律、赞歌、祷辞等。其基本内容为:世界有两种对立的本原在斗争。善的本原化身为光明神阿胡拉·玛兹达,恶的本原化身为黑暗神安格拉·曼纽,双方之间进行着不可调和的永恒的斗争。
《波斯古经》对许多宗教体系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它的许多观念与思想对亚洲和地中海许多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观点等都有重大影响,对于研究伊朗和中亚细亚的历史、文化等具有很高的价值。《波斯古经》保存了某些文艺作品的片断,其中大多是神话和古伊朗的民间创作的遗迹。这些片断也提供了关于古伊朗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某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