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經變故事繪畫。據《佛說維摩詰經》載,毗耶離城中,有富豪維摩詰,信奉沙門,悦禪樂佛,神通廣大,智辯超絕。常於病中與人論辯,致使衆多有智之士不敢問疾。如來聞之,遂遣以智著稱的文殊師利前往問候,並有衆多菩薩、弟子、天人相隨,諸帝王臣僚、善男信女亦來聽法。維摩詰在與文殊有關佛理論争中,運用神通,顯示出種種不可思議之奇跡。最後,雙方俱往禮謁如來。魏晉以來寺院壁畫中常以此爲題材,出現各種各樣的《維摩詰》,然早期之作大抵爲“清羸示病之容”。唐代敦煌壁畫中則多以“文殊問疾”爲中心,突出維摩與文殊形象,展示維摩鬚髯畢張、昂揚奮發地在同文殊進行熱烈的論辯。莫高窟第二二○窟東壁唐貞觀十六年所繪及一○三窟盛唐所繪皆取此特色。人物造型力求著意刻劃人物動態和心理特徵,以其巧妙的動感透出深沉的睿智,且已脱去梵相而有魏晉以來的居士風度。綫描遒勁,色澤淡雅,形神兼備,頗受吳道子畫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