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绥靖政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绥靖政策

 对侵略者或霸权主义者采取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疯狂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等国为了苟安一时,维持现状,并妄图推动德国法西斯向苏联进攻,坐收渔人之利,于1938年9月与德、意法西斯国家签订《慕尼黑协定》。这是绥靖政策的典型事例。1938~1939年间,英、美在东方也曾企图出卖中国, 与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几次酝酿“东方慕尼黑”,只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斗争,这个阴谋才未得逞。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suijing zhengce

专指在国际关系中对侵略者采取姑息纵容、让步妥协, 以牺牲他国利益去满足侵略者欲望, 谋求自身安全、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在德、意、日法西斯疯狂侵略扩张面前, 英国、法国、美国都推行过绥靖政策, 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主要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经济一直一蹶不振, 政府财政极其困难, 被迫紧缩国防开支, 军事力量孱弱, 尽力避免在国际上采取军事对抗政策。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和平主义思潮, 执政党为争取选票亦鼓吹“和平”。因此,当德国重新走上侵略战争道路时,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企图靠牺牲中、东欧弱小国家和苏联, 来把德国扩张矛头从自己身边引开。1937年5月,张伯伦上台后,不仅继承了前任政府的绥靖政策,而且使之登峰造极。法国经济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 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不能复苏, 国防费用减少,军事实力落后于德国。为了其既得利益,法国在30年代后半期放弃同小协约国、苏联的合作,和英国一道对德采取绥靖政策。30年代初起,美国公众主要关注于国内的经济恢复与就业问题, 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 孤立主义势力再度崛起。在法西斯侵略尚未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的情况下, 美国政府对欧洲政治事务采取中立政策。在英、法、美默认和纵容之下,1935年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非军事区, 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1938年3月,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绥靖政策达到了顶点。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自食其果,被迫卷入战争。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 张伯伦下台,标志着绥靖政策彻底破产。在东方,“九·一八事变”后,西方一些国家对日本也实行绥靖政策。“七·七”事变之后,尤其是日军占领武汉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英、美与日本之间曾几次酝酿以牺牲中国求得相互妥协的“远东慕尼黑”阴谋活动。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坚决揭露和斗争,日本与英、美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出卖中国利益的阴谋均未得逞。

1937年5月英首相张伯伦 (左)

游说对德实行绥靖政策

☚ 共产国际七大   中立法 ☛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Suijing zhengce

30年代英、法、美等国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以牺牲他国来换取既得帝国主义利益的安全的政策。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主要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经济一蹶不振, 政府财政困难,被迫压缩国防开支,军备力量不足,竭力避免在国际上采取军事对抗。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和平主义思潮,影响执政党政策的制定。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不断受到削弱,无力单独采取行动。美国因战后未能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盛行,不愿在政治军事上卷入欧洲事务。在30年代大危机的打击下,英、法、美主要关注国内经济的恢复。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企图靠牺牲中小国家和苏联,把法西斯的侵略矛头从自己身边引开。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英、美、 法不加遣责和制止。 1935年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非军事区,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都得到英、法、美默认和纵容。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绥靖政策达到了顶点。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阻碍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自食其果,被迫宣战。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张伯伦下台,标志着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 共产国际七大   反共产国际协定 ☛

绥靖政策

在国际关系中表现为对侵略者采取姑息纵容、让步妥协的政策。又称妥协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等国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纵容德、意法西斯进行侵略而签订的“慕尼黑协定”,是该政策的突出表现。后人们常用“慕尼黑阴谋”作此政策的代名词。

绥靖政策

亦称“安抚政策”、“绥靖主义”。姑息纵容侵略者,对它忍让、支持,甚至不惜牺牲本国人民利益以求妥协的对外政策。

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英、法、美等国统治集团为代表的“现状维持派”,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奉行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意、日走上了对外武力侵略扩张的道路,对英法美罗织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提出挑战,严重威胁和侵犯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既得利益和霸权地位。处于守势的英法美不敢与法西斯国家正面对抗,为了维持现状,苟安一时,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主权和利益谋求与侵略者的妥协,同时,希望将侵略祸水推向苏联,坐收渔人之利。以张伯伦、达拉弟为首的英法政府在对德意实行一系列妥协纵容之后,于1939年9月同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捷克斯洛伐克,从而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在远东,英美多次企图以中国利益为代价,分别在1938—1939年间的英日谈判与1940—1941年的美日谈判中寻求与日本的妥协,酝酿“远东慕尼黑” 阴谋。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揭露,中国人民以及包括英美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坚决斗争,这个阴谋终于破产。绥靖政策不仅不能阻止法西斯国家谋取世界霸权的侵略野心,反而蒙蔽和麻痹了世界舆论,使英法美等国公众对法西斯的侵略丧失应有的警觉。绥靖政策对法西斯挑动世界战争的危险只能起到掩饰作用,同时,英、法、美自己也在战争威胁面前处于被动局面。这一政策加速了法西斯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英法首当其冲,自食其果,美国也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蒙受巨大损失。

☚ 张伯伦   达拉第 ☛

绥靖政策

appeasement policy


绥靖政策

appeasement policy

绥靖政策

policy of appeasement;appeasement policy

绥靖政策

在国际关系中表现为对侵略者让步、妥协,以牺牲别国人民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和谋求自身的安全,保护自己即得利益的政策。英、法两国在1938年9月与德、意法西斯签订《慕尼黑协定》,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是绥靖政策最突出的例子。1938年至1939年间,英、美在东方对待日本帝国主义也曾实行这种政策,企图出卖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曾几次酝酿“东方慕尼黑”。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揭露和坚决斗争,其阴谋未能得逞。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