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绞胎三足水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绞胎三足水盂 绞胎三足水盂唐代绞胎瓷器,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唐墓出土。通高五厘米,口径四厘米,腹围二十一厘米。圆形,鼓腹,口沿外卷,底部有三个矮小乳足。坯体由棕色和白色两种瓷土重叠揉和,形成了颇似树木年轮和行云流水的艺术效果。其纹饰任意盘旋,浓淡深浅分明,富有变化,比人工绘制出来的纹饰更自然和谐,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精品,此种工艺又叫绞胎瓷。绞胎瓷,又称“搅胎瓷”、“透花瓷”。创烧于唐代。所谓绞胎,是将白、褐两种颜色的瓷土相向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型,胎上呈现白褐相间之纹理,由于揉绞方式不同,纹理亦变化无穷,如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等等。绞胎瓷盛行于唐、宋,清代康熙之后烧制中断。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 青瓷四耳盂 越窑三足蟾蜍水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