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周期
由于自然和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影响,农业产品实物量常常出现增产或减产的现象,因而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呈现极不均衡上下起伏的波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 (1) 农业是在大自然环境中进行物质性生产的部门,因无法控制的多变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使得农业实物产量常常出现歉收年份,进而影响农业产值变化,对农业经济周期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2) 经济周期的发生也含有政策这种转换性的潜在投入重要因素在内。这种政策性投入除内涵所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投入外,还包括外延所指行政力量招致的各种物流、能流、信息流的投入; (3) 农业同国民经济一样,不但受供求价格规律影响发生波动变化外,而且供给量对需求价格作出反应,其调整往往滞后,或超需求价格生产或低于需求价格生产,可调整后的供给量往往又不适应变化了的需求价格,这样往复循环,就会使农业产量和经济收入不稳,进而导致经济周期发生。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就在于农业经济周期的作用,需要区别不同情况,相应采取反周期措施,以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