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结绳记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结绳记事指古代在文字产生以前所采用的记事方法之一。《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代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东汉后,被不少人看作汉字的起源,但现在人们多不信此说。 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远古时代人类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在一些部落里,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我国古代文献对此有所记载。《周易·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春秋左传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马克思在他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曾说明了印第安人的结绳记事,他们的记事之绳是一种用各色贝珠穿成的绳带。他记载道:“由紫色和白色贝珠的珠绳组成的珠带上的条条,或由各种色彩的贝珠组成的带子上的条条(德文是‘绳子一般的’;‘束、楼’),其意义在于一定的珠串与一定的事实相联系,从而把各种事件排成系列,并使人准确记忆。这些贝珠条和贝珠带是易洛魁人唯一的文件;但是需要有经过训练的解释者,这些人能够从贝珠带上的珠串和图形中把记在带子上各种记录解释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451页) ☚ 前语言传播 莫尔斯电码 ☛ 结绳记事文字末出现或未被普遍使用以前,人们用以记录数字、事件、或传递信息等的方法。中国古代文献早有记载。《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周易正义》引郑康成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绳记事在中国边疆各民族中也普遍存在。严如煜《苗疆风俗考》:“苗民不知文字……,性善记,惧有忘,则结于绳。为契卷,刻木以为信。”解放以前,我国云南的独龙族、怒族、佤族、瑶族,西藏的珞巴族,还用其记日;傈僳族以其记时日和帐目;哈尼族以其记时日和借债;纳西和普米族,以其记时日、传递信息和召集群众;锡伯族以其记谱系。这种记事方法,在古代埃及、波斯、秘鲁等民族中,也屡有所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