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之中道诗家之中道,是皎然提出的带辩证因素的美学思想。《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引皎然语说:“且夫文章关其本性,识高才劣者,理周而文窒;才多识微者,句佳而味少。是知溺情废语,则语朴情暗;事语轻情,则情阙语谈。巧拙清浊,有以见贤人之志矣。抵而论属于至解,具犹定门证性有中道乎?何者?或虽有态而语嫩,虽有力而意薄,虽正而质,虽直而鄙,可以神会,不可言得,此所谓诗家之中道也。” “中道”原为佛家语,即不偏不倚之意。皎然以禅理禅语论诗,以“中道”,即以“中和美”,概括诗美的本质特征。以上要求“才”与“识”,“情”与“语”,“语”与“态”,“力”与“意”,以及《诗有四不》中要求“气高而不怒,怒则失于风流;力劲而不露,露则伤于斤斧;情多而不暗,暗则蹶于拙钝;才赡而不疏,疏则损于筋脉” 都表明,皎然认为,诗美在和谐,美在适度,即“诗家之中道。” 此外,“中道”还包涵诗歌创作与欣赏中正确的审美方法。由于诗美的本质特征在于和谐统一,适度完美,因此,在创作与欣赏中,就必须注意创造和保持这一中和之美。充分考虑“复古”与“通变”,“才”与“识”,“巧”与“拙”,“劲”与“露”,“赡”与“疏”,“清”与“浊”,“动”与“静”,“险”与“僻”,乃至风格上的虚诞与高古,典丽与自然,诡怪与新奇,冲澹与缓慢这些带辩证意义的美学要素,使这些对立的美学要素统一起来,相反而相成。“诗家之中道”,是皎然阐述诗美本质,揭示审美规律的美学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