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经营效果评价evaluation of business effect对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的经济成果同活劳动消耗、物质消耗、资金占用进行分析与对比。是全面衡量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评价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评价农业企业经营效果的原则是:❶坚持价值和使用价值相统一,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只有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等各方面都能符合社会的需要,而且做到使用价值和价值相统一,产品畅销不衰,才能有良好的经营效果。 ❷坚持微观效果和宏观效果相统一,有利于全局利益和整体利益。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目标和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进行的,从根本上说,企业本身的经济利益同全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 微观经济效果与宏观经济效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企业不能只顾本身的利益而损害全局的利益; 国家在考虑提高宏观经济效果时, 也不能忽视企业的微观经济效果, 只有实现宏观经济效果和微观经济效果的最佳结合, 才能有良好的经营效果。 ❸坚持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相统一,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评价的指标体系 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比较复杂, 经营效果的内涵又比较广泛, 评价经营效果的大小, 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指标来反映。这些指标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经营效果的某个特征,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 构成一个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无法计量或无法直接完整计量的指标,一般只能进行定性描述和评价。主要包括: 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质量指标, 如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标准执行状况等; 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某些精神成果指标, 如企业成员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社会道德风貌的改善、民主权利的运用等; 生产经营活动对未来影响的后果, 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平衡, 酷渔滥捕, 过度采伐会破坏自然资源, 掠夺式经营会使地力下降。这些影响后果, 当时一般也不易用精确的数量指标来表示。从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考虑, 上述方面在评价企业的经营效果时, 也必须进行检查分析。另一类,是属于可以计量和比较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❶生产经营成果指标。指从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总成果和净成果的指标, 包括向社会提供的各种产品的总产量、商品产量和商品率、总产值、商品产值和净产值, 企业实现的总收入、销售收入、净收入、销售利润和利润总额, 向国家缴纳的税金, 有的国营农业企业按规定向国家上缴的利润等。为了评价企业生产成果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还可采用农产品定购合同完成率、产品交货合同完成率等指标。 ❷生产经营消耗指标。指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的指标,包括劳动工时消耗、工资或劳动报酬,种子、饲料、肥料、农药、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物质消耗及其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费, 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支出, 以及生产费用、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等综合性消耗指标。 ❸生产经营资金占用指标。指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占用的经营资金的指标, 包括固定资金占用额、流动资金占用额以及全部经营资金占用额等。 ❹生产经营消耗效果指标。指反映生产经营成果与生产经营消耗对比关系的指标, 包括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单位产品工资费用、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平均总产值)、每人平均净产值、每人平均纯收入、每人平均利润, 单位产品物质消耗量、物质利用率、土地资源利用率,单位产品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销售成本率(每百元销售收入平均耗费多少销售成本)、产值成本率(每百元产值平均耗费多少生产成本), 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产值利润率等。 ❺生产经营资金占用效果指标。指反映生产经营成果与生产经营资金占用对比关系的指标, 包括固定资金产值率或产值固定资金率、固定资金周转率、固定资金利润率,流动资金产值率或产值流动资金率、流动资金周转率、流动资金节约额、流动资金利润率等。也可以把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综合起来, 计算资金产值率或产值资金率、资金周转率、资金利润率等指标。其中资金利润率表明每百元经营资金能获得多少利润,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效果。 评价的方法 评价农业企业经营效果的主要方法是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各项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 揭示生产经营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 以便采取措施, 挖掘潜力, 提高经营效果。根据分析评价的不同要求,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❶将实际完成或达到的结果, 同预定的目标、同计划或定额相比较, 可以说明预定目标、计划或定额的完成情况,发现企业的实际经营效果与标准或要求之间的差距。 ❷将实际达到的结果,同上期或历史最好水平相比较,可以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情况, 发现经营效果的现状与历史水平之间的差异。 ❸将实际达到的结果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较, 可以说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前达到的水平, 发现它与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促使农业企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经营管理, 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进行对比分析所用的指标数据, 可以是绝对数(如产量、产值等), 也可以是相对数(如部门结构比重、增减比率), 或者是相关比例数(如产值成本率、资金利润率等)。同时, 要特别注意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只有指标的性质、内容、时间单位、计价标准、计算方法等都相同, 才能进行相互比较, 说明问题。采用对比分析法评价企业的经营效果, 通常是选择一些单项指标进行比较, 以判明经营效果的优劣。但这种单项比较难以对经营效果作出总的评价, 还要选择若干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常用的方法是综合评分法, 具体做法是: 先确定若干评价经营效果的指标,并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和具体条件,确定不同的权重(一般以百分数表示), 然后对每个指标的完成情况或执行情况进行评分。将每个指标的得分乘以权数, 然后相加, 即可得到反映经营效果的综合分数。也有采用对一组经营效果指标直接计分的办法。即将指标本期的结果与上期比较, 有改善的、持平的、变差的各计多少分, 然后将各个指标所得的分数相加成综合分数, 以评价经营效果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