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科举考试程式制
元代科举考试所考科目。《元史·选举志一》: “考试程式: 蒙古、色目人,第1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第2场,策1道,以时务出题,限500字以上。汉人、南人,第1场,明经经疑2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300字以上; 经义1道,各治1经,《诗》 以朱氏为主,《尚书》 以蔡氏为主,《周易》 以程氏、朱氏为主,已上3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2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1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参用古体。第3场,策1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务直述,限1000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1等注授。蒙古、色目人作1榜,汉人、南人作1榜。第1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2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