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絮语散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絮语散文 絮语散文胡梦华作。初载于1926年8月《小说月报》第17卷第3期。作者将西方文坛流行的散文体裁familiar essay译为絮语散文,后人有的译为小品文、随笔、娓语散文或家常散文等等,都是同类体裁的不同译名。他首先介绍絮语散文的“特性”和“美质”,即家常絮语、富于个性、自由不拘,说它“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隽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文章”,“它的特质是个人的,一切都是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所以它的特质又是不规则的、非正式的”,是“散文中的散文”,“不同凡响的美的文学”。这对现代散文家理解随笔体散文的特质很有影响,所以经常被一些散文家所引用。作者接着专门介绍从法国蒙田、英国培根以来的絮语散文发展史,推崇英国散文名家兰姆和赫兹列特将絮语散文发展到极致,进一步阐述了西洋絮语散文坦白直率、亲切自然地表现自我个性的艺术传统。本文第一次系统地介绍国外絮语散文,对于现代中国作家拓展艺术视野、借鉴异域散文艺术以建设本民族现代散文新文风具有一定意义。 ☚ 《华盖集》题记 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 ☛ 絮语散文 絮语散文用清逸冷隽的笔法述写日常见闻零碎感想的一种散文。它颇象家人絮语,自由交谈,和颜悦色,娓娓动听,故以“絮语”二字冠之。胡梦华《絮语散文》:“絮语散文是什么?看了这‘絮语’二字,就不难想象而知了。这种散文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隽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的文章。这里面未常没有逻辑的议论,甚至还有很激烈的争辩,但它不象批评文或理论论文带着很庄严的态度,……它乃如家人絮语,和颜悦色的唠唠叨叨地说着。”絮语散文是由famil-iar essay翻译得名的,16世纪发源于法国,蒙田散文是开山之作,继之于后的是英国培根的散文。蒙田散文侧重于坦白而活泼的自我表现。蒙田《〈散文〉·序》:“我所描写的是我自己。”培根散文侧重于简约而谨严的思想表现,欠缺个人的风趣。19世纪,絮语散文迅速发展,题材亦趋于广泛,名家辈出,其中以蓝穆和韩士立为代表。 ☚ 议论性散文 美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