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绋”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❶引車索。《禮記·曲禮上》: “助葬必執紼。” 鄭玄注: “紼,引車索。” 陸德明《經典釋文》: “紼,音弗。”《禮記·王制》: “喪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爲越紼而行事。” 鄭玄注: “紼,輴車索。”陸德明 《經典釋文》: “紼,音弗。”
❷車曰引,棺曰紼。《禮記·檀弓下》: “弔於葬者必執引,若從柩,及壙,皆執紼。” 鄭玄注:“車曰引,棺曰紼。” 陸德明 《經典釋文》: “紼,音弗,棺索。”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用物部 > 繩袋 > 紼
紼  fú

大繩索。《爾雅·釋水》:“紼,𦆽也。”郭璞注:“𦆽,索。”邢昺疏引李巡曰:‘𦆽,竹為索。”《詩·小雅·采菽》:“汎汎楊舟,紼纚維之。”朱熹集:“纚、維,皆繫也。言以大索驪其舟而繫之也。”唐·劉禹錫《儆舟》:“亦既釋紼驪。”宋·曾慥《類說·藏擫詩》:“夏侯公詠雜手伎,藏擫詩曰:‘舞紼抛珠復吐丸,遮藏巧便百千般。’”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葬物 > 紼
紼  fú

亦作“綍”、“茀”,亦稱“引”。古代喪葬中用以舉柩、引棺、下棺之大繩索,以麻爲之。亦爲助葬者所執,古葬俗謂之“執紼”。一說,爲引(喪)車之繩索。在廟舉柩及下棺入壙時稱紼,在路引柩車時稱引,然歷來說者多不統一,紼、引混稱。《周禮·地官·遂人》:“及葬,帥而屬六綍及窆。”鄭玄注:“綍,舉棺索也。”《左傳·昭公三十年》:“晉之喪事,敝邑之間,先君有所助執紼矣。”杜預注:“紼,輓索也。禮,送葬必執紼。”又《宣公八年》:“冬,葬敬嬴,旱,無麻,始用葛茀。”杜預注:“茀,所以引柩”。《禮記·曲禮上》:“助葬必執紼。”鄭玄注:“引車索。”陸德明釋文:“紼,引棺。本亦作引車索。”又《喪大記》:“君葬用輴,四紼二碑,御棺用羽葆。”鄭玄注:“在椁曰綍。”又《雜記下》:“升正柩,諸侯執綍者五百人。”鄭玄注:“廟中曰綍,在塗曰引。”《吕氏春秋·節喪》:“引紼者左右萬人以行之。”高誘注:“紼,引棺索也。”《後漢書·獨行傳·范式》:“式因執紼而引,柩於是乃前。”《北史·斛斯椿傳》:“及葬,車駕臨於渭陽,止紼慟哭。”清·孫詒讓《周禮正義》卷二十九:“統覈諸經、注,蓋綍與引同爲大索,以麻爲之。柩殯於廟時,則繫輴車,以備遷舉。及將葬,載柩於車時,亦以綍舉而載之。即至壙,又以綍繫於輴車,舉而下窆也。析言之,則在廟在壙舉柩之索謂之綍,在道引車之索謂之引……通言之,則綍、引同物。”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襟袖帶佩 > 紱2 > 紼2
2  fú

通“紱”。《漢書·丙吉傳》:“臨當封,吉疾病,上將使人加紼而封之,及其生存也。”顏師古注:“紼,繫印之組也。”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綬 > 绂 > 紼
紼  fú

同“紱”。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芾裳裙袴 > 芾 > 紼1
1  fú

同“芾”。

紼fú

BD45
“绋”的繁体。

紼fú

F070
“绋”的繁体。

紼绋,篆fú

[糸(絲,聲符)+弗(意符)→紼(《説文》:“紼,亂系也。從糸,弗聲。”紼:繩索。)]《詩經·小雅·采菽》:“泛泛楊舟,紼纚維之。”(楊木小船河中蕩,纜繩維繫不讓晃。)
[春秋] 左丘明《左傳·宣公八年》:“無麻,始用葛茀(紼)。”(開始不用麻繩,而用葛繩引棺。)

紼()


繆宇墓誌,東漢
……復遇坐席,要帶黑紼。

韓顯宗墓誌,北魏
紼引在途,魂車靡託。

賀屯植墓誌,北周
供出納於儲宫,秉綸紼於玉府。

朱君妻王氏墓誌,唐
平生衛物,北岡是紼。

楊仲雅墓誌,唐
執紼從柩,皆海内知名士大夫。
《説文》: “紼,亂系也。从糸弗聲。”
楚簡假“䋖”爲“紼”: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30,戰國
王言女(如)絲,其出女(如)緍; 王言女(如)索,其出女(如)䋖(紼)。

☚ 綢   綏 ☛
000043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