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紫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紫衣 紫衣zǐyī┃━ 唐制,三品以上文武高级官员穿紫色公服,是制服中最高一级。后以指代高级带将军职衔的宦官。唐·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诗:“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 绿帻 紫清 ☛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僧服 > 紫衣2 紫衣2 zǐyī 紫色袈裟。袈裟本用壞色,傳入中國後有變通。僧人衣紫,自唐武則天以紫色袈裟賜僧法朗始,後代遂有承襲。宋·道誠《釋氏要覽上·法衣》:“紫衣,此非五部衣色。乃是國朝賜沙門,故今尚之。《僧史略》云:按《唐書》,則天朝有僧法朗等九人,重譯《大雲經》畢,並賜紫袈裟……。自後諸代皆行此賜。”唐·鄭谷《寄獻狄右丞》詩:“逐勝偷閒向杜陵,愛僧不愛紫衣僧。”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紫衣1 紫衣1 zǐyī 紫色衣服。始見於先秦。常示高貴。南北朝以後爲貴官公服。唐宋皆有定制。《韓非子·外儲説左上》:“今王(齊桓公)欲民無衣紫者,王請自解紫衣而朝。”《左傳·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兩牡,紫衣狐裘。”杜預注:“紫衣,君服。”參閲《新唐書·車服志》、《宋史·輿服志五》。 各种人的衣 各种人的衣王后所穿的画有雉羽的衣:褕 ☚ 上衣 军衣 ☛ 僧衣 僧衣衲(衲衣;衲装;衲裙;云衲;青衲;僧衲;禅衲;百衲衣) 染服百纳 纳衣 田衣 禅衣 坏衣 衣裓 兰裓 缁褐 缁袍 禅袍 僧纳 僧裘 ☚ 军衣 小儿衣物 ☛ 紫衣zǐ yī❶紫色的衣服。《韩非子·外储说》:“今王欲民无衣紫者,王请自解~~而朝。” 紫衣zǐyī❶紫色衣服。紫为间色,贱;朱为正色,贵。春秋时期,因齐桓公的喜好,举国上下皆着紫衣,俗称“齐紫”。南北朝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唐宋时规定为一至三品官所用。故有朱紫、金紫之称。《左传·哀公十七年》:“良夫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晋杜预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带剑。”唐孔颖达疏:“管子称齐桓公好服紫衣,齐人尚之,五素而易一紫。孔子云‘恶紫之夺朱’,盖当时人主好服紫衣,君既服紫,则不得僭。”《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今王欲民无衣紫者,王请自解紫衣而朝。”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齐风。”唐韩愈《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宋史·舆服志五》:“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二:“五月五日,宴武臣于殿,群臣赐袭衣,时以紫服、金鱼赐元纮及萧嵩。”司马光《过邵康节居》诗:“紫衣金带尽脱去,便是林间一野夫。”元萨都剌《秋词》:“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紫衣 紫衣官员公服。王公大臣的代称。紫色,故名。《左传·哀公十七年》: “良夫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 杜预注: “紫衣,君服。” ☚ 缁布冠 礼仪制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