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思茅地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思茅地区

六、思茅地区

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有4个县的16个乡(镇)分别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国境线长480多千米,是全国“一区连三国”的两个地州之一,也是有名的“普洱茶”原产地和重要集散地之一。纵贯全区的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是我国内陆通往东南亚的“黄金水道”。
思茅地区建制沿革已有1 200多年。唐朝以前,只有归属,未设治。唐以后,历代都设有建制,但隶属关系多变。1949年以后,成立普洱专区,后移治思茅,改称思茅专区。1978年成立思茅地区行政公署。行署所在地思茅市,地处滇南交通枢纽,是祖国内陆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是著名“南丝绸之路”之一,素有“东南亚陆路码头”、“金腾冲、银思茅”之称。曾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设关开放,被列为云南“五大商埠”之一。沿正在建设中的昆(明)—曼(谷)高速公路到省会昆明市里程421.3千米,空中航程305千米。
思茅地区辖10县(市),除思茅市外,其余普洱、墨江、景东、景谷、镇沅、江城、孟连、西盟、澜沧等9县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云南省辖自治县最多的一个地区,其中墨江县和澜沧县分别是全国惟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和拉祜族自治县。全区共有121个乡(镇)、992个行政村(办事处)、12 99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99年末,全区总人口2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1.2万人,占总人口的87.98%;区内世居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布朗、回、白、瑶、壮、苗等14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1.64万人,占总人口的66.3%,其中哈尼、彝、拉祜、佤、傣五种民族占总人口的58.7%。
思茅地区地处横断山系南段延伸的余脉山地,幅员面积45 385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占98.3%,境内最高海拔3 370米,最低317米,哀牢山、无量山、怒山余脉3大山脉与澜沧江、李仙江等主要江河相间排列,由北向南,纵贯全区。群山中镶嵌着万亩以上坝子45个,其中0.2万公顷以上的19个,面积达5.07万公顷。区内北热带、南亚热带、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各类气候均有,主体为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8℃以上,降雨量大于1500毫米,年总日照数平均2000小时左右。
思茅地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土地、森林、热区、水能等优势资源。
❶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居全省各地州市之首,有耕地32.63万公顷,其中水田8.62万公顷,旱地24.01万公顷,此外尚有轮歇地22.21万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多、潜力大。除林地和园地外,尚有宜林宜牧荒山荒地63.33万公顷,人均0.31公顷。
❷森林资源。全区森林覆盖率为43.25%,活立木蓄积量达1.35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1.2%。现有森林资源中,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占总蓄积量的71.8%,其中本区特有的可供采脂、用材、造纸等用的速生优良树种思茅松占68.9%,是云南第二大林区,被誉为祖国西南的“绿海明珠”。
❸热区资源。全区海拔在1 400米以下的热区面积为253.33万公顷,占全省热区总面积的28.6%,适宜茶叶、咖啡、橡胶、南药、香料及其他热带、亚热带生物生长,有着规模开发的优越条件。
❹水能资源。全区分为红河、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径流总量828.62亿立方米(其中本区326.12亿立方米,境外来水量502亿立方米),除澜沧江、李仙江、南卡江三条干流外,全区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61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至少有206万千瓦,现仅开发3%,是全省中小水电的富能区。澜沧江干流在区内流程346.5千米,可分三级开发,总装机725万千瓦,规划中的糯扎渡电站450万千瓦。地下矿藏资源是思茅的一大优势。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有金、银、铜、锡、铅等20多种,特别是黄金储量丰富,哀牢山金矿床黄金储量占全省的80%以上,江城钾盐矿是我国最大的古固体钾盐矿,有重要的开采价值。此外,思茅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也很大。除有历史悠久的澜沧糯福教堂、孟连宣抚司署、景东文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等一批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文物景点外,全区还有哀牢山、无量山、威远江、菜阳河、竜山5个总面积达5万公顷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新建成的省级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融天文、地理、气象、植物等科普知识以及园林艺术、民族文化、旅游事业为一体,更为思茅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新中国成立以后,思茅地区各级政府重视农业,增加投入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茅地区在全面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尽快解决群众吃饭问题的同时,适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立足优势资源,打基础、建基地、兴加工,着力培植了以林业为骨干的一批特色支柱产业,全区农业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9亿元(1990年不变价),粮食总产量76.71万吨,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4.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5元,全区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39.2万人减少到1997年的48万人。

☚ (四)综合治理,扶贫攻坚初见成效   (一)稳定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
000009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