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精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精神

❶神志,心神。馮衍《顯志賦》:“游精神於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
❷精力,力氣。揚雄《解難》:“亶費精神於此,而煩學者於彼。”

精神

精神jīng shén

风韵,优美的姿态。史浩《如梦令·饮妇人酒》:“摘索衣裳宫样、生得脸儿福相。容止忒精神,一似观音形象。”(2—1284)郭应祥《浣溪沙·赠陈惜惜、怜怜》:“叔隗轻盈饶态度,小乔妩媚足精神,风流总属一家人。”(4—2226)

☚ 惊咤   精爽 ☛
精神6940漂亮;英俊。东北官话。黑龙江哈尔滨〖〗。这小伙长得~。黑龙江佳木斯〖 〗。机警;小心。江淮官话。安徽安庆〖〗。这小鬼~得很。老舍《骆驼祥子》:「有了炮声,士兵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着点了!」身体好;劲头足;精力旺盛。冀鲁官话。河北井陉。1934年《井陉县志料》:「邑俗谓身体健康,活泼曰~。身体有病曰不~。身体虽健康而精神迟钝亦曰不~。~本名词,此则用作形容词。」康濯《我的两家房东》:「他这几天身子骨老是不~。」胶辽官话。山东平度〖〗。西南官话。湖北天门〖〗。赣语。江西高安老屋周家〖 〗。精明。胶辽官话。山东平度〖 〗。这人办事挺~的。心血(指积蓄而言)。官话。《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你揭开帐子,有一层复壁,里面藏着元宝一百个,共五千两,这是我一生的~。」苏醒。闽语。福建厦门〖 〗。

精力;精神jīnɡlì jīnɡshén

【同】 都是名词;都指人的生命活力;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异】 “精力”侧重于精神和体力;一般只用于人,适用范围较小;常与“充沛”、“旺盛”、“付出”、“用尽”、“蕴藏”等词搭配。[例]为了这部学术著作,教授付出了毕生的~。“精神”侧重于内在的心力;可用于事物的宗旨,说话或文章的核心和实质,人的气质品德、活力、意识、一般的心理状态等,适用范围较广;常和“抖擞”、“焕发”、“振奋”、“饱满”等词搭配;可以构成“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精神生活”、“精神世界”、“精神文明”等词语,“精力”则不能。[例]我们要学习人民警察勇斗歹徒的大无畏~。
【反义】 精神—物质 实体

精神jīngshén

❶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世界
 △ ~力量|~文明。
【反】物质
❷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
 △ 吃透大会~。


精神jīngshen

❶活力;精力
 △ ~饱满|提起~。
❷生气勃勃;有活力
 △ 军装一穿,他格外~。

精神jīngshén

❶ 〈名〉人的主观世界,包括思维活动、心理状态、思想作风等:精神健康│精神压力│精神错乱。
【反义】物质。
❷ 〈名〉内容实质,宗旨或主要意义:传达会议精神│领会文章精神。
【同义】内容│实质│宗旨。


精神jīngshen

❶ 〈名〉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焕发│振奋精神,努力进取。
【同义】活力。
❷ 〈形〉有生气、有活力的样子:你穿上这套衣服可真精神。
【同义】漂亮│帅气。

精神jīngshén

❶与“物质”相对,指人的意识、思维和一般心理活动。
【组词】精神世界︱精神支柱︱精神面貌︱精神健康
【例句】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不能被物质所拖累。
 ❍ 看得出,他的精神十分紧张,汗珠不断滴到桌子上。
【近义】意识︱思维︱心理
【反义】物质︱肉体
❷主旨,主要的意义。
【组词】会议精神︱贯彻精神︱领会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
【例句】这次会议的精神十分明确,大家要牢记。
 ❍ 各级领导要把中央的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给群众。
【近义】主旨︱主义︱观点︱论点︱主张

精神jīng·shen

活跃; 有生气。可以形容人和人的眼睛、长相、行为、动作等,也可以形容文字和花草等。例如:
❶ 学生和职员都穿汗衫短裤,赤脚着草鞋,背负大草帽,非常精神。
❷ 李景纯……两只眼睛分外的精神,…… (老舍《赵子曰》)
❸ 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鲁迅《药》)
❹ 晚开的菊花是那么精神,不时从太湖石的洞眼中冒出一枝。(陆文夫《小巷深处》)
❺ 成语和死古典又不同,多是现世相的神髓,随手拈掇,自然使文字分外精神,…… (鲁迅《〈何典〉题记》)
❻ ……仿佛都像些舞台上的老配角,穿戴着残旧的衣冠,在那儿装模作样的扭着方步,一点也不精神。(老舍《四世同堂》)
❼ 武端用湿手巾擦了擦脸,真的精神多了。
❽ 马威忽然精神起来。
❾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鲁迅《非攻》)
❿ 这位杨书记……高大、结实,留着很精神的小平头,…… (柳青《创业史》)
⓫ 你这几个孩子,就属六儿长得最精神,心眼儿也最灵。
⓬ 住客们显着分外精神。
“精神” 可以重叠成 “精精神神”。例如:
⓭ 我就爱看青年们精精神神的,认真办事。(老舍、赵清阁《桃李春风》)
⓮ 连那个年老多病、喜欢打盹的白守成,现在也都变得精精神神,深怕话听漏了。(沙汀《你追我赶》)

精神jīng shén

❶ 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七谏·怨世》:“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❷ 心神;神志。《七谏·谬谏》:“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王逸注:“言当世之人,无可与议事君之道者,哀我精神所志,而不得通于君也。”

精神

(一)jīngshén <名>
❶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❷ 宗旨,内容实质。
(二)jī ngshen
❶ <名>表现出来的活力。
❷ <形>活跃,有生气。

精神jingshen

❶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即主观世界;也指思想、品质和作风:~财富|~力量|物质文明和~文明|~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影片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
❷宗旨;内容实质:会议的主要~就是开展节约粮食的运动|认真地学习了文件~。

精神jīng shén

❶名词。宗旨,主要意义。
【例】 党的十二大精神,激荡着十亿人的心!(邱文仲等《罗健夫》)
❷名词。指人的意识,一般思想状态及思维活动。
【例】 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❸ 名词。表现出来的活力,用于褒义。
【例】 会议要求全国青年企业家振奋精神,同心协力,为完成十年规划和 “八五”计划做出新的贡献。(《中国青年报》1991年4月19日)
❹ 形容词。富有生气,用于褒义。
【例】 进善就得自己带两个孩子,这样一来,原来很是精神利索的进善,就一下变得愁眉不展……(孙犁《乡里旧闻》)

精神

(同)精力
(反)肉体 物质

精神jīng·shén

❶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亏婶婶好大~,竟料理的周周全全,要是差一个儿的,累的不知怎么样呢。(二四·544)这会子你到不打点~赢老太太几个钱,又想算命。(四七·1082)
❷有精神;有生气:今儿~些,进来逛逛。(六十·1419)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好不有趣。(四九·1143)

精神jīnɡshén

活跃;有生气。
这孩子活蹦乱跳,挺精神的。
注意 ☞ “精神”在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或“宗旨、主要意义”时,是中性词。

精神jīng shén

❶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1882年局外人《中西教学原始论》:“自耶稣降世后,本天之真理以著为教,直欲令邪者正之,颠者扶之,昧者明之,以拯救天下为运量,而精神默与主宰相斡旋,则耶稣之设教诚能与天合撰也。”1890年《日本国志》卷二十八:“亦有不能为证人者: 一、 十六岁以下幼者,二、 知觉精神不足者,三、 喑哑者,四、 被剥夺公权者或停止公权者。”
❷ 宗旨;主要的意义。1902年吴汝纶《东游丛录·学校图表》:“无所谓哲学者,则教育之精神难立也,教育精神毕竟在伦理。”1905年梁启超《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拿破仑法典有两种重要之精神与此现象有关系者,一曰许土地分割买卖之自由,二曰废世袭身份之制度。”


精神jīng shen

❶ 活跃;有生气。1819年马礼逊《华英字典·Part Ⅱ》“精”条:“Tsing shin 精神 animal spirits: having Tsing-shin, is being in good spirits, and feeling a degree of animation; not having Tsing shin, is being low; dejected; inanimate-it is applied to animation existing or wanting in pictures of the human countenance. Chin ke tsing shin 振起精神 to rouse the mind to diligence in study.”1856年理雅各译《智环启蒙塾课初步》第十二课:“我身倦,则安息。眼瞌则睡,睡足乃醒,再觉精神。”
❷ 表现出来的活力。1819年马礼逊《华英字典·Part Ⅱ》“健”条:“精神强健,strong constitution and good spirits.”1857年合信《西医略论》卷中:“一身尽白,肤冷,无精神。”1900年林乐知、任廷旭译《丁君韪良演说北京使馆被围事略》:“被围之人,类皆抖擞精神,合力防守。”

精神

亦謂精氣也。《禮記·聘義》: “精神見於山川,地也。” 鄭玄注: “精神,亦謂精氣也。”

懊丧、不振、懒散、颓废、颓靡、颓丧、颓唐、委靡;抖擞、精神、旺盛、威风、威武、威严、振奋、振刷、振作

○懊丧ào sàng

(形)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神情~|有点~|一脸~的表情|心里感到~|极为~|~失望|~地叹气。

○不振bù zhèn

(形)不振作,不旺盛:精神~|士气~|一蹶~。

○懒散lǎn sǎn

(形)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动散漫,不振作:工作~|振作起来,不要总这样~|~的心绪|~的性格。

○ 颓废tuí fèi

(形)意志消沉,精神委靡:~派|~主义|~心理|~文学|~的人生观|由忧愁变为~|他变得如此~消沉。

○颓靡tuí mǐ

(形)颓丧,不振作:~之俗|~的风俗|~的音乐使人堕落,雄壮庄严的音乐使人振奋向上|~落魄的样子。

○颓丧tuí sàng

(形)情绪低落,精神委靡:~的情绪|精神~|情绪~地走进屋里|你别~,要不断地试验下去。

○颓唐tuí táng

(形)精神委靡:~的神态|~不安的模样|精神~|他到老年却如此~|~不堪的模样。

○委靡wěi mǐ

(形)精神不振,意志消沉:~不振|神志~| 日渐~|~不堪。

●抖擞dǒu sǒu

(动)振奋;振作:神情~|精神十分~|~的姿容|~精神。

●精神jīng·shen

(形)活跃;有生气:~的小伙子|好~的一双眼睛|走路很~|说话很~|打扮得很~。

●旺盛wàng shèng

(形)生命力强,情绪等高涨:~的意志|士气~|精力~。

●威风wēi fēng

(形)形容有声势,有气派:他穿警服显得很~|他边走边~地喊着口号|他全副武装,好~。

●威武wēi wǔ

(形)力量强大而有气势:~强大|雄壮~|~的士兵|~高大的身躯|仪仗队严肃~|战马排成~的阵势。

●威严wēi yán

(形)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老师特别~|他~起来真吓人|~的教官|~的眼神|神色~|水兵们~地站在甲板上。

●振奋zhèn fèn

(动)精神振作奋发;兴奋起来:人人异常~|情绪十分~|群情~| 人心~。

●振刷zhèn shuā

(动)〈书〉振作:精神~。

●振作zhèn zuò

(动)精神旺盛,情绪高涨:士气很~|情绪异常~|~起来|~精神|~士气。


精神;困惫、困顿、困乏、困倦、疲惫、疲乏、疲困、疲倦、恹恹、慵困

○精神jīng·shen

(形)活跃;有生气:越干越~|这孩子真有~|战士挺~的|今天她显得很~|多有~的眼睛|~的老人。

●困惫kùn bèi

(形)〈书〉非常疲乏:~不堪|极其~|感到万分~。

●困顿kùn dùn

(形)劳累到不能支持:~得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连日~疲劳,她不禁打起盹来。

●困乏kùn fá

(形)疲乏:劳累了一天,她们都感到~了 |走了一天路,大家都~了 |~无力。

●困倦kùn juàn

(形)疲乏想睡:讲了一天的课,他感到~了 |实在~得不行了 |阵阵~袭来|被~所扰。

●疲惫pí bèi

(形)非常疲乏:身体~不堪|道路漫长,旅客十分~|憔悴~的样子|苍白~的脸。

●疲乏pí fá

(形)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她觉得浑身~无力 |他从来不知~。

●疲困pí kùn

(形)疲乏:他日夜操劳,不顾~|折腾大半夜已经很~。

●疲倦pí juàn

(形)疲乏;困倦:不知~地劳作|~得不想动弹。

●恹恹yān yān

(形)〈书〉形容像患病似的精神疲乏:~欲睡|肌骨渐消,~不起|~地躺在床上,旧病又犯了。

●慵困yōng kùn

(形)〈书〉懒散困倦:一副疲倦~的样子|她~倦怠地倚在床上。


魂灵、魂魄、精神、灵魂;躯体、肉体

○魂灵hún·líng

(~儿)(名)迷信认为附在人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神秘东西:其实,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人死后可有~?

○魂魄hún pò

(名)迷信指附在人体内可以脱离人体存在的精神:~如丝如缕,飘忽不定|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

○精神jīng shén

(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面貌|~空虚|~负担很重|~损失|崇高的~| 自我牺牲~。

○灵魂líng hún

(名)魂灵;心灵;良心:躯体和~一起死去|纯洁的~|可窥知其~深处| 出卖~|腐蚀他的~。

●躯体qū tǐ

(名)身躯;身体:病魔吞噬了他的~,但没有夺去他的精神| 毫无生命力的~。

●肉体ròu tǐ

(名)人的身体:宁肯~受苦,也不出卖灵魂|他觉得~痛苦,精神更痛苦。

物质←→精神wù zhí ← → jīng shén

物质:1. 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2.特指金钱、生活资料等。
精神:人的思维活动、意识和一般心理状态。
【例】 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毛泽东:《矛盾论》) 你现在呢,物质享受当然好得多了,可是精神上毕竟有些欠缺。(田汉:《芦沟桥》)


精神←→肉体jīng shén ← → ròu tǐ

精神:人的思维活动、意识和一般心理状态。
肉体:人的身体。
【例】 及至细看,才看出她和十三妹面目虽然相仿,精神迥不相同。(清·文康: 《儿女英雄传》) 它是我们的血,我们没有权利拒绝它的创造,我们的全部力量,我们的整个灵魂,我们的肉体与我们的精神都是属于它的。([法]左拉:《劳动》)

精神jīng shén

〖名词〗
一、精力(1)。《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虽极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即使费尽精力,想对当代君主贡献忠诚之心,君主也 一定会握着剑把斜眼怒视的。
二、指心志,心情志向(1)。《阅江楼记》: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抒精神。——我知道这座楼的建造,是皇上用来抒发心志的地方。

精神

精神

同意识具有同等的内涵。人类的思维、情感、意志、理想、观念、学说、计划、方针等思想活动及其结晶,都属于精神范畴。因此,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同时它又是人脑的产物。从狭义上看,精神这一概念在具体运用时,又不完全等同于意识。在许多场合,精神是社会意识中有一定价值、具有先进推动作用的社会思想,被一些哲学家称作“精选的意识”。“精神”术语不是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处于过程的心理现象的概念(参见《哲学百科全书》第2卷第82、85页;莫斯科1962年俄文版),因此“精神”概念多用来说明意识和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的关系,说明比较明显、具有导向意义的思想现象,例如“时代精神”、“精神生产”、“精神文化”、“精神生活”等,旨在表明人们追求一定意义的意识活动方式和意识成果。

☚ 文化形态史观   意识 ☛
精神2

精神2

精(精采;精爽;精意;精灵) 灵(灵性;灵明) 魂(魂精) 心神 玄神 志意 志虑 神虑 意气
魂魄,精神:魂爽
花的精神:花神
 梅花的精神:梅魂
人的精神:灵神 魄光 魂灵 铅虎
 人的精神、性情、情感:性灵(陶冶~)
 人的血气精神:荣魄
 诗人的精神:吟骨
民众的精神﹑气概:民气(~激昂)
汉民族的精神:黄魂
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群威群胆
迷信认为附在人体内可以脱离人体存在的精神:魂魄
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永垂不朽 远垂不朽
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万古长青
死者精神永存:虽死犹生 死而不朽 殁而不朽 殁而无朽
完全模仿他人,缺乏独创精神:随人脚跟随人脚后 随人脚转
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四平八稳
精神和志气丧失:神分志夺
(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

另见:意识 意志 情感 气概 气魄︱颓丧 萎靡

☚ 精神2   各种程度的精神 ☛

生气1

生气1

活力
活人的生气:阳气
有生气:鲜气 神气
活跃、有生气:风风火火 如风如火
富有生气:精神 精精神神
红润有生气:红活
碧绿而有生气:碧绿生青
鱼、禽等乱蹦乱跳有生气:鲜蹦活跳
矫健有生气的样子:虎生生
健康、活泼,生命力旺盛:活蹦乱跳 活蹦活跳 欢蹦乱跳 欢迸乱跳 鲜龙活跳 活鲜乱跳
富有生气的样子:生气勃勃 生气蓬勃
矫健有力,生气勃勃:龙腾虎跃 龙腾凤飞 虎跃龙腾 虎越龙骧
充满生气和活力:活喇喇
很有生气和活力的样子:生意盎然 生气盎然

☚ 生气1   没有生气 ☛

精神1

精神1

精(聚~;励~;养~) 神(神脑;神精;神光;神弦) 魂(魂光;魂精) 元气 灵明
精力,精神:元神
精神气息:神气
精神和身体:心身(~健康)
精神振作:抖擞(精神~)
患病而精神疲乏:
精神颓废,毫不振作:颓堕委靡
精神不振、沮丧失意的样子:嗒焉若丧 嗒焉似丧 嗒焉自丧 嗒然若丧
因内心受到极大吸引或内心受触动而出现精神失控的状态:销魂夺魄 销魂丧魄 销魂失魄 销魂荡魄 消魂夺魄 消魂丧魄 消魂失魄
精神和志气丧失:神分志夺
(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

另见:体力 鼓动 振作 情绪 沮丧

☚ 精神1   精神状态 ☛

事物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

底蕴
事物、论点或问题的实在内容:实质
事物的内容、实质:精神(会议~)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情由 长短 情旨
其他情由:别情(另有~)
事情的内容和结果:名堂
蕴含在里面的内容:内蕴 藏蓄
基本内容:要领
主要内容:要点 要领
未充分显露的内容:余旨
实际内容:实(名副其~)
大概的内容或情况:大概 大抵 大略 大体 大致 大率
事情从头至尾的详细内容:子丑寅卯 子午卯酉 子丑卯酉
峻厉严肃的内容:风霜
内容生动充实:有血有肉
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包罗万有 包罗万汇 包括万象 包含万象 苞笼万象 万象包罗 山包海汇 至大无外 森罗万象 包罗甚广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地负海涵 地负海含 涵海负山 海酿山负 海涵地负 海含地负
内容空洞:空乏 阔疏
内容陈腐:腐敝 腐败
内容不一致:出入
内容变化:移宫换羽
(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内容)

另见:内容2 包含 包括 情况 事物

☚ 内容1   要点 ☛

身体

身体

身(身子;身上;身己;身田;身肌;身形;身段;身起;身器;身干) 体(体干;体性;肌体;兽~) 躬(躬体;要躬) 躯(躯体;躯老;躯躬;躯身;身躯) 骸 七尺(~之躯) 大质 骨肉(~未寒) 发肤 筋骨 肝脑 神根 生支
人的身体:肉身 肉体 生身 人身 人体
肉体(相对“精神”而言):躯壳
身体(对外观而言):形体
躯壳,肉体:尸宅
躯体,身体:体躯
身体和相貌:身貌
身体与精神:身心(~交瘁)
确实是人的身体:正身(验明~)
佛教认为为度脱众生而化现的世间色身:真身
人的整个身体和各种器官:百骸九窍 百骸六肱 百骸六藏
身体长度:身长 身高 项跖
身体高大而强壮有力:肌肥骨重
身体极为轻便灵活:身轻如燕
女子肌体洁白,柔美娇嫩:香娇玉嫩
女子肌体温馨柔软:香温玉软 香润玉温
年轻女子身体洁白柔软,散发着温馨的青春气息:软玉温香 软香温玉
身体柔弱:柔肤弱体

另见:躯干 体质 体力 体貌 尸体

☚ 身体及其各部   躯体 ☛

机警

机警

精(精神) 清警 耳听八方
机警而有先觉:机觉
聪明机警:慧警
灵敏机警:灵警
机警出众:警发
(机智敏锐:机警)

☚ 机灵   脑笨 ☛

意识

意识

识(心识) 心趣 脑性
人的意识:人事 精神
精神意识:神识
思想意识:志识 脑筋 灵魂(~深处) 观念 思想
陈旧的思想意识:腐局
色彩、意识、气氛等重:浓厚
半有意识半无意识的样子:有意无意
(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意识)

☚ 各种思想   同心、离心 ☛

神志

神志

精神 神识 心识
脑力,神志:心智
病酒的人的神志:酲魂
神志正常:惺 清醒
时而痴迷,时而清醒:一痴一醒
众人都十分清醒:众人察察
神志清醒:醒心
清醒的样子:惺惺 慧然
明白清醒的样子:洞洞惺惺
神志清楚:清醒白醒 清醉白净
神志清晰:清明
神志安定平静的样子:宴如
(知觉,意识:神志)

另见:意识 感觉 精神3 酒醉 糊涂睡醒

☚ 神志   头脑发昏 ☛

精明

精明

精神 精灵 英灵 机明 警亮警悟 鬼精 鲜明
精细聪明:精慧
聪明精明:慧圣
强干精明:强明
专在细枝末节上仔细辨析而自以为精明:察察为明 察察而明 察察为智 小察为明 苛察为明
小事糊涂,大事精明:小痴大黠
人很精明:猴精
(机警聪明:精明)

☚ 聪明   颖悟 ☛

精神jīng shén

❶神志,心神。宋玉《神女赋序》:“~~恍忽,若有所喜。”
❷精力,活力。邹阳《狱中上梁王书》:“竭~~欲开忠于当世之君。”
❸活跃而有生气。方岳《雪梅》:“有梅无雪不~~。”

精神

精与神的合称。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集中表现。《素问·上古天真论》: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参见精、神条。

精神

精,精华;神,灵气。人体精华物质产生的灵气。概指人的生理机能状态和其外在表现。人体的机能状态旺盛、精气充足,就表现为眼睛炯炯有神、神采奕奕;生理机能衰退、精气不足,就精神萎靡不振、沉闷少语。

精神

精神

练习武术套路和攻防对抗时通过面部表现出来的神情状态。《武术规则》中要求精神要饱满。传统拳理要求“含而不露,神态舒展”。即在整体动作的配合下,通过面部要体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沉着冷静的气势。教学中,当学生基本学会动作后,教师在强调动作规格的基础上,重点应注意学生完成动作时的面部表情。初学武术的学生用力时最易出现面部肌肉紧张,对此应及时提示,指出面部的一点错误会影响整体动作的精神状态。还可采用让学生对面完成动作的方法予以纠正。

☚ 身法   劲力 ☛

精神

精神jingshen

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人们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观念、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计划等,都是属于精神的东西。精神是人脑的机能,它同人类思维器官的发展相联系,不仅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宗教信仰者和唯心主义者所讲的精神,是对意识的神化。在哲学基本问题中,精神是与物质相对立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映物质。但精神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物质,而是能动地反映物质世界,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意识   思维 ☛
精神

精神Jianshen

八法之一。指习武时, 在整体动作配合下, 通过面部体现出的气势。传统的要求是“全神贯注,神智舒展”。学生初学武术动作时易出现面部紧张等情况, 教师应注意提示。

☚ 二十四要   眼法 ☛

精神

人的精神、思维和一般心理状态。包括认识、观念、思想、理论等。通常和意识作为同义概念使用。

精神

精神

哲学人类学家舍勒把精神理解为仅属于现实的个人的东西。精神是人特有的现象,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它又是多元的存在,包括人的情感能力、认知能力以及一切其他精神活动。它对外界是完全开放的,使人能够认识外界并认识自身,从而改造、超越外界环境。但精神必须以生命冲动作为现实的动力,并与之相互转化。舍勒对精神的理解强调了个人的自由选择能力和个体活动的首要地位,与黑格尔等人所理解的超个体的、共相的精神是截然相反的。

☚ 生命冲动   失常态 ☛

精神jīng shén

❶指生命机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
❷指与形骸相对的精气、元神。《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上·候痫法》:“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精神,而采其候也。”
❸指眼神、神采。《圣济总录·卷第一十三》:“治风久不散,变成热中,烦渴目黄,精神昏暗,牛黄散方。”

精神

精神

精神与气血是生命的根本。故《灵枢·本脏》说: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生命活动的表现乃是神,精和神虽有不同,但他们又是不可分离的整体。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则是精微物质的功能表现。故有“精为神之基,神为精之用”之论,精足则神存,精却则神亡,因此,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精神的保养。《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说不妄耗精神,乃是延年却病的关键。
精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微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指出精是生命的根本。凡人体内的一切具有支持生命活动及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统称谓之精。它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大类。其中具有生命活力,形成胚胎,构成人体的物质为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 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精微物质为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在构成人体与营养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先天之精不断地依靠后天水谷精微的补充,乃得以滋养壮大,从而维持了生命的正常活动。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与生俱来,因此也是生殖和繁衍后代的基本物质。《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都是指的先天之精的作用。万物化生,必从精始。男女之精相合,便能构成身形,所以精是先身而有的,人身即由此精而生成,故称为先天之精,又称生殖之精。先天之精藏于肾。
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化生,故称“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可以化生气、血、津、液,源源不绝地输送到各脏腑组织,成为各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又称脏腑之精。余者乃下归于肾,成为肾精的组成部分,故《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的说法。由此可知,肾之所藏,乃包括先后天的精气。
精是生命的基础,古代哲学家和医学家都已认识到生命起源于精,如《易·系辞下》说:“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当然这里的男女,不仅指的是人类的男女二性,乃泛指生物界的雌雄二类。由于阴阳两种精气的交合,才产生了生命。《淮南子·精神训》说: “精气为人”。也已认识到有了精气才能产生人体。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论死篇》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黄帝内经》在这方面论述的更为具体,除上述《灵枢·决气》和《本神》所说外,《经脉》还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里不但指出了人之生命来源于精,并较为科学地论述了人的胚胎发育成长的过程。明·张景岳在《类经·脏象类》注:“两精相搏谓之神”说:“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阻阳交而后神明见。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媾父母之精,两精两搏,形神乃成,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恩格斯曾科学地揭示了生命的起源,认为“蛋白体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中医学在古代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认识到构成生命存在的蛋白体,可贵的是已把这些无数的蛋白体称之为“精”(说明精和蛋白体之间有一定内在联系)。人体降生之后,则靠后天之精的滋养,不断地充实壮大,维持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肾精化生肾气,故肾精充实,肾气才能旺盛,到了一定的年龄,体内便产生一种叫“天癸”的物质,形体发育渐成熟,女子月经来潮,男子精气溢泻,生殖机能开始旺盛,逐渐具备了生育能力。到了老年,肾精渐衰,肾气随之而虚,而天癸竭绝,生殖机能衰退,以至于丧失。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由此可知,精是生命的基础,精产生了生命,生命过程又依赖精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并由此而繁衍了后代,使生命嗣衍无穷。由于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皆由其化生,所以它又是正气的根本。若精气充盈,五脏充盛,则身体强壮,精神充沛,抗病力强,不易招受病邪,故《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反之,若精气亏损,则身体虚弱,精神萎靡,抗病力弱,容易遭受病邪侵害。因此,精的充盛与否,对人体正气有直接关系,精充则正气旺,精衰则正气弱。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是对机体生命活动情况的高度概括。换言之,生命即是神。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这些神志活动虽各有区别,但总的主宰者是心。故《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这些所谓“神明”、“神”、“精神”等,都是指心所主宰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神在生命之初即产生了,如《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这就是说男女(阴阳)两精相结合,便产生了新的生命个体,开始了新的生命活动。由此可知,精是神的物质基础。人体降生后,神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所以《平人绝谷》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皆指出水谷精气是神(生命)的物质基础。由于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形体有了血气的供养,才能产生神。这里的“神”,仍然是指生命活动现象而言的。此外《内经》还认为,神的活动是建筑在五脏功能活动基础之上的,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由于五脏的功能各有不同,故在神志的表现上亦有所区别,这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的。兹将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的意义分述如下:
神 此处所言之神乃指心所主之神,即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中医学认为,神由心所主,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内经》关于这方面的论述颇多,前已述及,此略)。现代生理学认为,这是属于大脑的功能。
魂 属于精神活动的一种,舍于血,属于肝。如《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张景岳注云:“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即指魂是在神的支配下活动的,是神的活动的一部分。《左传·昭七年疏注》云:“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即是说精神意识逐渐成熟而产生魂。做梦、幻觉、梦游等,皆属于魂的活动范围。
魄 也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灵枢·本神》说:“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指男女两精相合形成新的形体时,魄就存在了。张景岳注此说:“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可以认为,魄是属于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如耳的听觉,目的视觉,皮肤的冷热痛痒感觉,手足四肢的动作和婴儿的啼哭、吸乳动作等都属于魄的范围。人体这种本能的感觉和动作,同人体的精有密切的关系。精足则体健魄全,魄全者则感觉灵敏,动作正确。
意志 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过程。《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忆,即忆念活动,心中产生忆念活动叫意。张景岳注云:“意,思忆也,谓一念之生,心有所向而未定者,曰意”。志,通誌,即认识。在意念积存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称志。张景岳注云:“意之所存,谓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是人体出生以后不断发展和健全的思维过程,是大脑分析综合活动的产物。古人认为这一功能活动多与肾气之充沛与否有关。
思虑智 此是思维活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思为反复思考,虑即深谋远虑。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处理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必须一再思虑,经过反复深思熟虑之后,将事情处理的完善、正确,谓之智。《灵枢·本神》说:“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所谓智,即是聪明智慧,正确处理问题的本领。可以看出,中医学对思虑智所下的定义是符合思维活动过程和规律的。
魂、魄、意、志、思、虑等精神活动,虽各有不同,但总的主宰者是心,故合称为“心神”,其中任何一种概念都是心神活动的组成部分,因而都属神的范畴。故《灵枢·本神》又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之神可以统率和支配认识外界事物,以至正确处理一切事物。心神的活动如有异常,则魂魄意志等精神活动就会紊乱。故《大惑论》说:“故神劳则魂魄散,意志乱”。这就充分说明神的正常与否,对其思维活动都有一定影响。

☚ 津液   气血津液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精神

精神

同意识这一概念具有同等的内涵。人类的思维、情感、意志、理想、观念、学说、计划、方针等思想活动及其结晶,都属于精神范畴。因此,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同时它又是人脑的产物。从狭义上看,精神这一概念在具体运用时,又不完全等同于意识。在许多场合,精神是社会意识中有一定价值、具有先进推动作用的社会思想,被一些哲学家称作“精选的意识”。“精神”术语不是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处于过程的心理现象的概念(参见《哲学百科全书》第2卷第82、85页;莫斯科1962年俄文版),因此“精神”概念多用来说明意识和人的物质实践活动的关系表现得比较明显、具有导向意义的思想现象,因为这符合“时代精神”、“精神生产”、“精神文化”、“精神生活”等名称用法的传统。同时,“精神”术语也保存了自身和意识的紧密的有机联系。“意识是我对物体的某种关系,而在精神里,意识表现为‘直接的感性的意识’,好象可以被分为‘对自然的意识和自我认识的意识’这样两部分。”(《黑格尔选集》莫斯科1971年俄文版,第2卷第80页、第1卷第385页)。如果在区分精神和意识两个概念的意义差别时不坚持严格性,就必须强调对它们进行彻底的唯物主义解释。这就是,精神不仅表现为意识,而且有时是专指人们的美好的理想、追求、意志这些最优秀的意识。(参见“意识”条)。

☚ 精英主义   精神生产 ☛

精神

consciousness

精神

❶spirit;mind;consciouness
❷essence;spirit;gist;thrust
人要有一点~。Man needs spirit./党员和人民的~状态很好。All Party members and the people as a whole are full of vigour /盟国赞同美国军控建议的~。Allies approved the thrust of US arms control offer./他们强调对协议总的~感到满意。They emphasize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he overall thrust of the agreement./提高~境界acquire a broader mental outlook /做好~准备be mentally prepared/传达文件的~convey (or pass on)the gist of a document/领会社论的~try to understand the thrust of an editorial/国际主义~the spirit of internationalism/崇高的~noble spirit/敬业~ professional dedication;professional ethics /~为之一振give a big boost to the morale of…/~面貌焕然一新display all entirely new outlook/~动力和战斗意志spiritual motivation and fighting will;ethical motivation/~上的负担have on one’s mind; be troubled (or obsessed) by/~病人mental patient/~财富intellectual treasure/~产品intellectual products/~产品商品化commercialize intellectual products /~错乱(失常)mentally deranged/~动力intellectual impetus/~动力和智力支持motivation(or drive)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抖擞in high spirits;full of energy/~堕落mental degradation/~分裂症schizophrenia/~分析学psychoanalysis/~负担mental burden/~贵族intellectual aristocrat/~枷锁spiritual(or mental)shackle/~解放emancipation of the mind; mental emancipation/ ~境 界mental outlook/~矍铄hale and hearty/~空虚spiritually barren and exhausted/~恋爱Platonic love/~领袖spiritual leader/~面貌ethical standards;mental attitude;mental outlook;attitude towards life;standards of conduct /~虐待 mental cruelty; make sb suffer mentally/~赔偿moral reparation/~侵略spiritual aggression/~生活cultural life;intellectual life/~食粮intellectual nourishment; nourishment for the mind / ~世界mental world; inner world /~卫生mental health/~污染 mental pollution; spiritual contamination /~鸦片mental (or moral)opium/~药物psychotropic substance/~振奋in high spirits; be inspired (or enthusiastic)/~支柱moral(or spiritual) support; spiritual (or ideological)prop/~状态state or frame of mind/~状态不佳be in low spirits

精神神(shen)

〈形〉有精神;精神健旺。
《聊·富》十四: 每人饮过一杯,觉着异常的~,都来叩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