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镂空转颈瓷瓶
清乾隆。高41.5厘米,口径1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烧制镂空套瓶从明代已经开始。清乾隆时期这种技术有进一步提高。此瓶即为典型一例。瓶外层为一广口、垂腹式大瓶,颈贴塑二象首为饰。颈、足部位以紫色为地,腹部以黄色为地,上以蓝色为主绘制花卉。器口和器足等部位以金彩描绘。腹部有镂空山石花卉的开光,其景物以粉彩装饰。颈部可旋转,它与内瓶粘连在一起,转动颈部时可从腹部的镂空开光内看到内瓶所绘的婴戏图,如同走马灯一般。外瓶颈部与腹部的结合部位上下写有天干、地支,当颈部转动时,可对干支。此瓶之所以能转动是因外瓶内底有一鸡心钮,与内瓶外底的鸡心槽相配形成轴心,故可自由转动。当外瓶分节烧好后,将内瓶置于外瓶的碗钮上,外瓶的其余部分套在内瓶外组合起来,再行粘接修饰,即制成了这种转颈套瓶。它的设计和烧制成功表明乾隆时期的制瓷技术已达空前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