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嗜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睡觉

睡觉

睡(睡眠;睡卧;睡寐;打睡;瞌睡;晚~) 觉 眠(眠卧;眠宿;眠睡;催~) 寝(燕寝) 寐(寐息) 歇(歇息) 躺 卧 困(困觉) 枕 滚(~草窝) 交睫(目不~) 安息 安置 合眼 阖眼
詈词。睡觉:挺尸 躺尸
睡觉和吃饭:寝食 茵饪
睡下和起床:寝兴
帝王睡眠休息:宫寝
睡觉的情况:睡性
倦极思睡:盹困 磕睡 瞌睡
 昏昏然想睡:昏昏欲睡 昏昏欲眼 昏昏嗜睡 恹恹欲睡
倦极而睡:睡兀
 疲倦欲睡的样子:迷顿
倦极必睡,如欠债必偿:睡债
爱好睡觉:好睡 貉睡 嗜睡
 不正常的嗜睡:昏睡
贪睡,不起床:慵眠 睡懒觉
 贪睡懒起:恋枕
睡觉状态:睡乡
 睡觉的姿态:睡态 睡相 蒙眬
 想睡觉或困倦而进入睡眠、半睡眠状态:渴睡 瞌睡
 倦极思睡的状态:瞌铳 磕铳
睡觉的感觉或情态:睡意
睡相不好:恶卧
想睡觉而两眼迷糊的样子:睡意蒙陇 睡意朦胧
(进入睡眠状态:睡觉)

另见:休息 梦 做梦 神志

☚ 睡、起   睡的时间 ☛

嗜睡lethargy

系病人总想入睡的一种表现。病人可有头昏、疲乏无力、视觉模糊、精神呆滞、总想入睡等感觉。嗜睡可见于各种全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可为单独的一种表现,亦可为昏睡与睡眠过多性障碍的前驱表现。对嗜睡病人应仔细鉴别,查找原发性疾病,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同时规律安排生活,形成定时、定量睡眠。

嗜睡

嗜睡

嗜睡是指精神困惫,时时昏沉欲睡的病证。嗜睡亦可见于急性热性疾病中。本条主要论述杂病所致的嗜睡。
病名考证
嗜睡《内经》称“嗜卧”、“多卧”,或称“善眠”。《中藏经》称“多眠”。《诸病源候论》称“嗜眠”。《太平圣惠方》称“多睡”。《脾胃论》称“欲睡”。《叶选医衡》始称“嗜睡”。《杂病源流犀烛》称“多寐”。
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阴蹻、阳蹻功能失常,阳虚阴盛,气血虚弱,肝热,髓海不足皆可导致嗜睡。张仲景认为心气虚。王怀隐主肝胆实热。《太平圣惠方》卷三:“积热不除,肝胆气实,故令多睡。”李杲主脾气虚,《脾胃论》卷下:“食入则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亏弱也。”朱丹溪主湿盛,《丹溪心法》:“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惰好卧。”沈金鳌认为病在心脾,《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多寐,心脾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二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综上所述,以下几个方面最常见:
痰湿困脾: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过食肥甘厚味,脾伤失运,蕴湿生痰;或雨露外袭,久居卑湿,汗水浸渍,致外湿侵袭。脾阳受困,清气不升,心神受累,发为嗜睡。
脾气困顿: 素体虚弱,脾气不足;或劳役过度,损伤脾气;或病后脾气受损未复。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发为嗜睡。
肝胆实热: 肝主疏泄,胆主决断。肝胆气实,相火上越,营卫壅滞,胸膈不利,浊邪扰心,发为嗜睡。
气血虚弱: 素体不足,化源匮乏;或久病失养,气血两虚,致心神失养,发为嗜睡。《灵枢·天年篇》:“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肾虚: 肾阴亏损,髓海空虚,元神失养;或肾阳不足,火不生土,脾肾两衰,阴寒内盛;或阴阳两虚,皆可致嗜睡。
分类及鉴别
嗜睡临床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嗜睡包括湿胜嗜睡、痰盛嗜睡、胆热多睡;虚证嗜睡包括脾虚多睡,阳虚嗜睡、气血虚弱嗜睡、肾虚嗜睡、病后多寐。
嗜睡应与神昏鉴别,嗜睡是昏沉多睡,呼之能醒,神识清楚;神昏则神识不清,昏睡不醒,呼之不应,多见于伤寒热结阳明或温热病邪陷入心包,或危重病后期。
辨证施治
嗜睡当分虚实。实证嗜睡多由湿、痰、胆热所致,治以祛邪为主;虚证嗜睡多由气血、阴阳诸不足所致,治以扶正为主。
(1)湿胜嗜睡: 症见眼睑沉重,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身体沉重,脘痞纳呆,舌苔白腻,脉濡缓。为湿困脾阳,清气不升,累及心神而致。治宜芳香化浊,燥湿健脾。方用藿朴夏苓汤或胃苓汤加减。若湿邪郁久化热,宜加连翘、黄芩、栀子、滑石、芦根等清热利湿。
(2)痰盛嗜睡:症见嗜睡,胸闷多痰,舌苔浊腻,脉滑。脾虚不运,聚浊生痰,痰浊壅盛,困遏心神所致。治宜健脾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减。若胖人痰湿素盛,宜加燥湿豁痰之品,如南星、橘红。若痰热壅盛,宜酌入清热化痰等味,如黛蛤散、天竹黄、川贝母、胆星。
(3)胆热多睡: 见《太平圣惠方》。症见精神昏愦,昼夜耽眠,心胸烦闷,头晕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胆热气实,营卫壅滞,胸膈不利所致。治宜清胆泻热醒神。方用蒿芩清胆汤、酸枣仁汤。肝胆热甚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4)脾虚多睡: 见《瘟疫明辨》。症见时时思睡,饭后尤甚,脘腹胀满,少气懒言,肢体困倦,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弱。是由脾虚不运,化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六君子汤加减。饭后即睡者,酌加砂仁、焦山楂、焦六曲、焦谷麦芽等消食醒脾。若妇人脾虚气陷,带脉不束,嗜睡带下,舌淡,脉缓。治宜升举阳气,健脾除湿。方用完带汤加减。若长夏倦怠,四肢无力,坐定即寐,舌略红,脉大无力。是暑邪伤气,脾肺两虚。治宜清暑益气。方用清暑益气汤。
(5) 阳虚嗜睡: 症见嗜眠踡卧,精神衰疲,纳少便溏,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迟。此中阳式微,阴寒内盛所致。治宜温运脾阳。方用附子理中丸等加减。若身冷肢厥,精神萎靡,昏沉嗜睡,脉微细者。是阳气欲脱,急宜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
(6)气血虚弱嗜睡: 病后或高年之人,体质素亏,气血不足,而见心神恍惚,沉困欲寐,短气懒言,心悸怔忡,怯寒肢倦,舌淡苔薄,脉多细弱。治宜益气养营,调理心脾。方用人参养荣汤、归脾汤等化裁。
(7) 肾虚嗜睡: 症见头昏欲寐,思维迟钝,记忆衰退,脑转耳鸣,腰痠膝软。系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所致。治宜补肾填精。肾阴虚者,舌红少苔,脉沉细小数。方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肾阳虚者,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微弱,方用金匮肾气丸、右归饮,并酌加龟鹿二仙胶、紫河车、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以补精生髓。
(8) 病后多寐: 见《杂病源流犀烛》。热病后期,余邪未清,仍有低热,为阴津未充,正气未复所致。治宜养阴清热,益气生津。方用沈氏葳蕤汤或竹叶石膏汤。病后他症已除,人喜恬睡,是津气欲复,睡后身爽神清,静养自愈。
嗜睡病人,可以嗜茶、吸烟提神。实则荼性苦寒,过饮伤脾留湿;吸烟过多,伤阴助火。俱属不宜,应嘱适当节制。

☚ 虚证不寐   健忘 ☛
嗜睡

嗜睡drowsiness

意识清晰度降低为主的意识障碍的一种形式。指病人意识的清晰度水平降低较轻微,呼叫或推动病人肢体,病人可立即清醒,并能进行一些简短而正确的交谈或做一些简单的动作,但刺激一消失又入睡。此时,病人吞咽、瞳孔、角膜等反射均存在。

☚ 感觉减退   感觉过敏 ☛

嗜睡shì shuì

drowsiness; somnolence;sleepiness; letharg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