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簫簫(箫)Xiāo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贵池、山西之祁县及吕梁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收,其注云: “以乐器为姓氏。” 簫1.xiāo 竹製管樂器,古稱排簫爲簫,編排竹管爲之,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王褒《洞簫賦》:“幸得謚爲洞簫兮,蒙聖主之渥恩。” 簫“箫”的繁体字。 上一条: 箫 下一条: 潇 簫“箫”的繁体字。 上一条: 箫 下一条: 𫎭 ![]() ![]() ![]() ![]() ![]() 簫箫(1次) 乐器名,是一种竹制的管乐器,古代的箫由许多竹管编成,或称排箫。赵~倡只《大》 簫❶編小竹管, 如今賣𩛿者所吹也。《詩經·周頌·有瞽》: “既備乃奏,簫管備舉。” 鄭玄箋: “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 《周禮·春官·小師》: “小師掌教鼓、、柷、敔、塤、簫、管、弦、歌。” 鄭玄注: “簫,編小竹管,如今買飴餳所吹者。”鄭玄《三禮圖》: “雅簫長尺四寸,二十四彄,頌簫,長尺三寸,十六彄。” ( 《玉函山房輯佚書》)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吹樂器部 > 簫籥 > 簫 簫 xiāo 亦稱“籟2”。古竹管樂器。以長短不等之開孔細竹管按音律組編而成,多者二十三管,少者十六管,插于一木櫝,兩邊微翹,狀如鳥翼。即唐末至今謂“排簫”者。後世出現之單管豎吹之“簫”,相傳出自西羌,初名“長笛”、“豎笛”,亦即五代以來稱“洞簫”者。其形像于漢代陶俑與大同雲崗石窟雕刻像中已見。其吹孔在管端側沿,管身正面五孔,背面一孔。音色清幽柔和。亦或有以玉、金等其他材料製成者。《詩·周頌·有瞽》:“既備乃奏,簫管備舉。喤喤厥聲,肅離和鳴。”《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謂顏成子游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郭象注:“籟,簫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摐金鼓,吹鳴籟。”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籟,簫也。”唐·陸龜蒙《問吳宫辭》:“鸞之簫兮蛟之瑟,駢筠參差兮界絲密。”《淵鑑類函·樂部七·簫一》引《文獻通考》曰:“《唐樂圖》所傳之簫,凡十八管,取五聲四清倍音,通林鐘、黄鐘二均聲,而梁部用之。”又引《續文獻通考》曰:“元簫制如笛,五孔。排簫,編竹爲之,十六管,闊尺有五分,黑搶金鑾鳳爲飾,鍮石釘鉸。”又曰:“明製簫式,以竹爲之,長一尺九寸五分,管圍三寸,管上開竅,名曰山口,吹竅前五孔,後一孔。”參閱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簫》。 簫 (《周禮文物大全圖》)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竹部 > 名類 > 篠 > 簫 簫 xiǎo 同“篠”。 簫xiaoBA8D 簫xiāoX103 簫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