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玉林地区
玉林地区位于广西东南部,东南部与广东毗邻。辖4市4县,即玉林市、贵港市、北流市、桂平市和容县、陆川、博白、平南等县,是广西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1992年末全地区总人口92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46.84万人(农业劳动力418.5万人),还有侨居海外华侨约24万人,港澳同胞3万多人。容县、北流两县 (市) 是广西有名的“华侨之乡”。
玉林地区属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1.5—21.1℃,为广西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之一。全年几乎无霜或稍有几天的轻霜。年平均降雨量为1 400—1 900毫米,属广西多雨地区之一。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685—1 79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39%—41%之间,属广西光能资源高值地区之一。
玉林地区的地形属西江平原和丘陵台地,境内山地、丘陵、谷地、台地、平原互相交错。北部有大瑶山山脉和莲花山山脉,东南部有云开山脉,西南部有六万山脉,中部有大容山脉。最高峰是平南县和金秀苗族自治县交界的龙梅顶,海拔为1 581米。
全地区总面积2.34万平方公里 (折234万公顷)其中,丘陵面积117.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丘陵地区适宜种植荔枝、龙眼、柑橙、沙田柚、玉桂、八角、竹子等经济林。平原盆地32.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西江、南流江、绣江和九洲江两岸。土地肥沃,是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产区。
1992年末,全地区有耕地面积39.37万公顷,其中水田30.21万公顷。有林业用地117.29万公顷,有林面积87万公顷。内陆水域面积8.72万公顷,其中可养鱼水面2.61万公顷,占总水面的30%。
河流主要有西江水系、南流江水系、绣江水系、九洲江水系。全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2.95亿立方米(未含过境额水1 680亿立方米)。全地区亚热带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双季稻是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亚热带水果有30多类150多种,其中名特优品种有荔枝、龙眼、沙田柚,是本地区主要的出口商品。容县是沙田柚的原产地,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林木树种有478种,以马尾松、杉木等用材林面积最大,占有林面积的95.94%。经济林主要有玉桂、八角;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烤烟,红麻、茶叶、蚕桑、蔬菜等。畜禽品种以优良品种居多,如陆川猪,为全国八大猪种之一。还有出口港澳的三黄鸡、容县霞烟鸡、西江麻鸭、博白鹅等。
新中国成立前,玉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1949年农业总产值只有2.25亿元。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1992年农业总产值74.54亿元,比1949年2.25亿元增加72.53亿元,增长35倍多,比1978年增长5.5倍。粮食总产量34.98亿公斤,比1949年增长3.2倍,比1978年增长48.68%。农民人均纯收入833元,比1978年增加764.41元,增长11.14倍。其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