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须有益于天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须有益于天下》
清·顾炎武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3,纪政事也,察民隐也4,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5,无稽之言6,剿袭之说,谀佞之文7,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1 本文是《日知录》中的一条。2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曾参加抗清起义。有《亭林诗文集》等。3明道:阐明政治见解。4民隐:民间隐情,指民生疾苦。5怪力乱神:指怪诞暴力混乱迷信。语出《论语·述而》。6无稽:无根据。7谀佞(ning):阿谀奉承。 【析点】 顾炎武明确提出“文须有益于天下”的观点,要求写文章“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反对写“怪力乱神”、“无稽”、“剿袭”、“谀佞”之文,可见他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显示了一位思想家的为文观点。 本文议论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指明应写与不应写、有益与有损。文字虽简短,但论述严密而具体。全文正反两层议论,语言大体是对偶的;具体论述中,语言又大体是排比的,再配以较多的语气词,使全篇既有较整饬的音律节奏,又有较灵活的口语韵味,形成严肃而自然的语言风格。 本篇与作者的《与人书第十八》(见本书“书札”类)主旨一致,不同的是“与人书”是围绕一个具体事件说开去,叙事为主干,议论融于叙事之中;本篇则纯是议论,从总的方面着眼,不涉具体事例。二文参照而读,更有相辅相成之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