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台》


女子对婚姻不满,怨诉自己嫁了个丑汉。
新台有泚,(一) 河上新台多光灿,
河水弥弥。(二) 河水涨得满又满。
燕婉之求,(三) 本想选个如意郎,
蘧篨不鲜。(四) 哪稀罕你这鸠胸汉。

新台有洒,(五)新台高高立河岸,
河水浼浼。(六) 河水流得平又慢。
燕婉之求,本想选个如意郎,
蘧篨不殄。(七) 哪宝贝你这鸠胸汉。

鱼网之设,撒开鱼网把鱼盼,
鸿则离之。(八) 鸿雁不幸遭了难。
燕婉之求,本想选个如意郎,
得此戚施。(九) 哪知嫁给你这驼背汉。


注 释
(一)毛亨:“泚,鲜明貌。”
王应麟:“《水经注》,鄄城北岸有新台。”启华按:鄄,在今河南省鄄城县之北。
(二)毛亨:“弥弥,盛貌。”
陈奂:“释文引《说文》,水,满也。
(三)陈奂:“《文选·西京赋》注,引《韩诗》嬿婉之求云:嬿婉,好貌。燕、嬿,古今字。”
(四)朱熹:“蘧篨,不能俯,疾之丑者也。盖蘧篨本竹席之名,人或编之以为囷,其状如人拥肿而不能俯者,故又因以名此疾也。鲜,少也。”
(五)毛亨:“洒,高峻也。”
(六)朱熹:“浼浼,平也。”
(七)郑玄:“殄,当作腆。腆,善也。”
(八)吴闿生:“离,丽也。言所得非所求也。”
(九)朱熹:“戚施不能仰,亦丑疾也。”

注 音
泚ci此 弥mi米 蘧qu渠 篨chu除 洒cui璀 浼mei每 殄tian忝

《新台》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新台》

 新台有泚,黄河呀,泪漫漫,


河水弥弥。河上的新台空自灿烂。


燕婉之求,只说嫁个美少年,


籧篨不鲜! 谁知嫁得一个鸠胸汉!



新台有洒,黄河呀,泪滔滔,


河水浼浼。河上的新台空自光耀。


燕婉之求,只说嫁个美少年,


籧篨不殄! 谁知嫁得一个鸠胸老!



鱼网之设,架起鱼网想打鱼,


鸿则离之。谁知打得一个癞虾蟆!


燕婉之求,只说嫁个美少年,


得此戚施! 谁知嫁得一个驼背爷!


(采用郭沫若译诗)



[注释] ①新台:卫宣公所建行宫名。台址当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古黄河故道附近,为齐、卫交通必经之处。泚:《说文》引作“玼”,鲜明的样子。②弥弥:水盛大的样子。③燕婉:安顺的样子。代指如意郎君。④籧陈(qu chu):即“居储”,俗名癞虾蟆。比喻丑恶之人。鲜:美。不鲜,即不美。⑤洒(cui):《说文》段注以为系“陖”之假借字,高峻的样子。⑥浼(mei)浼:水满而平的样子。⑦殄:《郑笺》谓殄当作“腆”。腆,善也。⑧鸿:据闻一多考证。是“苦蠪”的合音。苦蠪就是虾蟆。⑨戚施:虾蟆。



[赏析] 《诗序》说:“《新台》,刺卫宣公也。”古今无疑义。这首诗的本事是这样的:当初,卫宣公爱夫人夷姜,生子伋,立为太子,为其聘齐侯之女。伋妻自齐来嫁,尚未至卫,宣公闻媳甚美,辄起淫心,欲夺为己有。恐伋妻不从,使人在她赴卫必经的黄河之滨赶建了一座豪华的行宫——新台,作为藏娇之所。待伋妻抵达河边,卫宣公遂诱其进入新台,迫其与己成婚。她就是后来的卫宣公夫人宣姜。卫国人民厌恶卫宣公淫昏乱伦的秽行,同情齐女所适匪人的不幸,为此而作《新台》。


全诗假托来嫁齐女的口吻,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对宣公的厌恶。诗凡三章,每章四句。一、二两章的头二句,从新台的豪华宽敞和河水的洋洋大观赋起,这是即将与公子伋成婚的齐女入卫时,及目所见的美好景象。这个印象中融入了她内心的喜悦。在章法上则为下面叙写婚变的异常作好铺垫。三、四两句直叙齐女极度失望的心情,而以比喻出之:一路上实指望匹配个才貌相当的如意郎,到头来却掉包抖出个又老又丑的癞虾蟆! 头二句写河畔之景,景中蕴含齐女向往幸福之情;三、四句写失望之情,此情中笼罩着籧篨丑恶之景。这两章由景及情,在强烈的对比中,反衬出齐女的失望和宣公的丑恶。第三章头两句采用比兴的手法。《诗经》时代,人们习惯以张网捕鱼比喻寻求佳偶。“鱼网之设,鸿则离之”,张设鱼网本来想捕条鲜鱼,结果鲜鱼没有到手,反而网得个令人厌恶的癞虾蟆。诗人用这个所得非所求的著名比喻,以兴起齐女原想与伋白首偕老,结果却落入老丑不堪的宣公之手,这里使用的仍是一正一反、相反相成的写法,进一步加深了头二章的艺术效果。


《国语·晋语》说:“籧篨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本诗用籧篨、戚施来比喻卫宣公,是再确切也不过了,它活活地绘出卫宣公臃肿狼夯、不能俯仰的丑恶形象。诗人在头两章中一再点明新台和河水,豪华的新台是卫宣公遂其淫昏兽行的场所,现在适足成为他乱伦逆理罪恶的见证。河水是新台台址所在的环境,滔滔的黄河水也不可能冲刷干净卫宣公的秽行。卫国人民所作的这首《新台》,把卫宣公这个衣冠禽兽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了。

《新台》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经·邶风》

古今学者对本诗主旨的阐释完全一致。《毛诗序》较早地揭示了本诗的写作缘起:“《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拦截)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其史实本之于《左传·桓公十六年》所载:“卫宣公丞于夷姜,生伋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齐而美,公取之,……。”卫宣公荒淫乱伦,与后母夷姜通奸生下伋子,后又夺占伋子之妻齐女,卫国人民对之极为憎恶愤慨,于是写下这首诗,给以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诗共三章,反复叠唱。一、二章的首二句义同,是即景描绘:“新台有泚(鲜明),河水瀰瀰(深满)。”——新台真辉煌,河水漫茫茫。据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载,卫宣公所筑的新台在鄄城县北(今山东省境内),规模相当宏大。一、二章的三、四句义同,为讽刺性叙事: “燕婉(美好)之求,籧篨(qu chu,癞虾蟆)不鲜(美善)。”——本想嫁个俏情郎,却配个丑汉虾蟆样。末章的一、二句为比: “鱼网之设,鸿则离(li,附着)之。”——撒下鱼网为捕鱼,谁知竟打了只癞虾蟆。

本诗强烈的讽刺效果,是通过巧妙的比喻生发出来的。 “籧篨” “戚施”和“鸿”都是癞虾蟆,诗人反复地用这个令人厌恶的丑物,来比拟无耻丑陋的卫宣公,形象十分生动。而且与民间“癞虾蟆想吃天鹅肉”的俗谚暗中寓合,这就使诗歌具有了鲜明浓烈的嘲讽色彩和辛辣直露、嘻笑怒骂的讽刺格调。


《新台》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新台》

 诗歌。《诗经·国风·邶风》的第十八首。这是一首讽刺诗。卫国宣公为儿子伋娶齐国的一个姑娘,后来他见这姑娘很美,为了迎娶新娘,他在黄河边筑起一座新台,把姑娘占为己有,卫国人对这件事非常反感,就作了这首诗讽刺他。诗中把卫宣公比作“籧篨”、 “鸿”(癞蛤蟆),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比喻形象,讽刺深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