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沙、颍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沙、颍河

(七)沙、颍河

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于周口市与南支沙河、北支贾鲁河会流后,经项城、沈丘、安徽省的界首、阜阳,至正阳关汇入淮河。颍河、贾鲁河是历史上的黄泛故道,淤塞严重,泄水不畅;沙河洪水来量大,河道多险工,故沙颍河流域是河南省中部最大的水灾多发区。
1949年后,对沙颍河进行了分期、分段的持续治理,山丘区大搞水土保持,兴建水库;中游开辟滞洪区;对河道中、下游进行疏浚、培堤,扩大排水能力,并修建了许多大、中型拦河枢纽,蓄水灌溉。
颍河周口市以上全长263公里,襄城县颍桥以下,两岸堤长131公里,主要支流有吴公渠、清异河、清流河。1950—1957先后3次从下而上对周口市以上115.7公里河段进行疏浚,共开挖土方1 727万立方米。1969—1970年对周口市以上79公里(至吴公河口)河段按60年代3年一遇洪水的80%除涝、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一步疏浚,共完成土方2 127万立方米,使该段泄洪能力达900~1 540立方米/秒。1951—1955年于颍河上游禹州市境内兴建白沙水库,总库容1.88亿立方米。1956—1957年进行改建、扩建,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库容扩大为2.9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6亿立方米。
沙河上游山丘区多暴雨,洪水暴涨暴落,进入平原后,特别是漯河至周口间87公里河段为沙质河槽,多浅滩、深潭,河道弯曲,险工多,两岸堤防高出地面,经常决口漫溢。1951—1965年以沙河下游为重点,先后2次进行治理,主要是险工处理、护岸和培修堤防。1964—1970年漯河以下开展群众性植柳、种草,生物护坡护堤长度达186公里。
沙河控制工程主要在漯河以西。1950—1955年于京广铁路以西舞阳县境内修建泥河洼滞洪区,后经多次扩建改建,完成蓄洪堤、围村堤、进出水闸等工程,土石方1 100万立方米,蓄洪面积100平方公里,蓄洪量2.36亿立方米。1958年于沙河上游鲁山县、平顶山市境内开始兴建昭平台、白龟山2座大型水库,经多年修建及工程处理,于1966年完成下库白龟山水库,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库容7.3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21亿立方米;1970年完成上库昭平台水库,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库容7.13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32亿立方米。
沙河中游白龟山至漯河段,南北岸有主要支流北汝河、澧河汇入,汛期洪水凶猛。北汝河在襄城境内有堤防85公里,经50年代和60年代多次加固及险工整治,堤顶宽达5~7米。北汝河上游至今无大的防洪控制工程。澧河有堤防134公里,1958—1960年于叶县与方城交界处兴建孤石滩水库,1961年停工缓建,1970—1974年基本建成,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库容1.5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0亿立方米。
1975年洪水中,沙河堤防遭到严重破坏。1976—1980年大力修复水毁工程,共培堤766公里,完成土方1 927万立方米,修复护岸153处,合计长度32.6公里,漯河至周口段沙河右堤顶宽加至5~8米,堤顶加至比“75.8”洪水位高1.0米,泄洪能力扩大到3 000立方米/秒。昭平台水库于1976—1979年增开杨家岭非常溢洪道,1983—1985年再次除险加固,主、副坝加高1.5米。白龟山水库于1976—1977年加固,大坝加高1.0米,并增设防浪墙高1.2米。孤石滩水库1976年加深拓宽副溢洪道,可防御2000年一遇洪水。至此,基本完成沙河排、滞、蓄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
贾鲁河郑州以下为黄泛故道,河槽从上到下逐渐变窄。郑州至中牟段河槽最宽4公里以上;中牟至扶沟河宽1~2公里;扶沟至西华河宽1.0公里;西华以下河槽渐窄深,入颍处宽仅150米。全河淤积严重,历年培修的生产堤总长131.5公里。新中国成立后,干流从未系统治理过,仅在贾鲁河上游、支流索须河、双泊河上修建了尖岗、丁店、佛尔岗等中型水库。
沙颍河山丘区已修建中型水库23座,合计校核库容6.3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83亿立方米。沙颍河流域东部平原地区,河道建闸蓄水较多。沙河上1966—1995年修建了马湾、周口2座大型拦河闸和漯河橡胶坝;颍河1974—1991年相继修建了禹州橡胶坝和化行、颍河、黄桥、逍遥、槐店5座大型水库;1975年修建北汝河大陈闸和贾鲁河周口闸。中型拦河闸较多的支流有贾鲁河、清异河、汾河、兰河、黑河等。据1994年不完全统计,干、支流上共有大中型拦河闸53座,可蓄水补充井灌区的灌溉水源。
沙、颍河流域的农业灌溉,山丘区主要依靠水库蓄水调节灌溉;平原地区以井灌为主,引黄或当地河道水闸蓄水补充井灌之不足;沿河局部高地则从河道提水灌溉。
白沙灌区是河南省1954—1955年首先建成的大型水库灌区,主要是禹州市受益,设计灌溉面积1.53万公顷。颍南的南干渠设计引水流量1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2万公顷;颍北的北干渠设计引水流量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0.33万公顷。60年代初,许昌县在水库下游修建渠首枢纽,在颍河北开挖东干渠,设计流量13立方米/秒,全灌区设计灌溉面积扩大为2万公顷。80年代中,禹州市又增开新北干渠,控制北干以上高亢旱区约0.26万公顷,从水库相机引水抗旱。近年来,由于水库增供火电用水,白沙灌区下游被迫以井灌为主,库水相机补充。1958—1973年修建白龟山灌区,受益范围包括宝丰、鲁山、叶县、舞阳、襄城和平顶山市郊,设计灌溉面积3.33万公顷,有南、北、西3条干渠,其中沙南的南干渠长46公里,设计引水流量50立方米/秒;沙北的北、西2干渠,长度分别为11、12.7公里,引水流量27.7、12立方米/秒。1966—1972年修建昭平台灌区,受益范围为鲁山、宝丰、叶县、平顶山市郊,设计灌溉面积5.1万公顷,其中沙北的北干渠长36.35公里,设计流量38.58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3万公顷;沙南的南干渠傍山而开,长64.8公里,设计流量31.66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1万公顷。80年代后期扩建南干渠,跨澎河中型水库延长至叶县以西澧北岸,扩大灌溉面积1.56万公顷。
沙颍河流域的引黄灌溉主要在郑州市郊、中牟和尉氏县。1955年于花园口建引黄淤灌试点。1958年规划东风灌区,在花园口修建岗李引黄闸,开东风渠干郑州东入贾鲁河,并在贾鲁河上修了7座节制闸以及若干干渠,向贾鲁河以东平原地区引水抗旱。1962年停止引黄后,该区以井灌为主。1966年恢复花园口灌区,范围仅限于郑州市郊区,设计灌溉面积1.33万公顷。1966—1970年中牟县先后修建了三刘砦和杨桥引黄灌区,近期设计灌溉面积1.75和1.82万公顷。以上三个灌区的引黄退水均退入贾鲁河。70年代初,尉氏县恢复原东风灌区的西三干渠,从贾鲁河后槽闸上引水,灌溉贾鲁河以西地区,1988—1992年赵口灌区西干渠建成后,西三干改从赵口西干渠末端引水,设计引水流量20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1.33万公顷。
至1994年,沙颍河流域各种灌溉面积合计102.14万公顷,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1.53万公顷,占99.4%,林、果等其他灌溉面积0.6万公顷。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46个,其中32万公顷以上的大型灌区有昭平台、白龟山、白沙3个;0.66万~2万公顷中型灌区有孤石滩、引汝、五虎庙、花园口、杨桥、三刘砦6个;另有陆浑东二干及赵口西三干的灌区,已计入陆浑及赵口灌区;0.066万~0.66万公顷小型灌区37个,合计有效灌溉面积12.56万公顷。渠道绿化长度2 561公里;粮食播种面积17.21万公顷,总产量93.32万吨;水库养鱼水面10 347公顷,年捕鱼量1 132吨。

☚ (六)洪、汝河   (八)涡、惠河 ☛
000033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