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济宁青山羊
是我国著名的羔皮(猾子皮)山羊品种,主产于菏泽、济宁二地市,以曹县、郓城、菏泽、鄄城、单县、成武、定陶、金乡、嘉祥、邹县等县(市)数量多、质量好,这个品种长期以来保持着闭锁的繁育方式,没有受过外来引入品种的影响,是在当地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成的。目前全省约有600万只。
青山羊具有体格小,性成早熟,繁殖力高,适应性强,外形一致,遗传稳定等特点。其产品青猾皮质地轻柔,具有美丽的天然花纹,人工不能仿制。由于黑白毛的比例不同而形成铁青色、正青色、粉青色三种。黑毛在50%以上的称铁青色,占羊群的29%;黑毛在30—50%之间,为正青色,占羊群的54%;黑毛在30%以下的为粉青色,占羊群的17%。以毛的长度和细度划分,青山羊分为细长毛(毛长7—10厘米)、细短毛(毛长4—6厘米)、粗长毛和粗短毛四个类型。羔羊被毛有花纹,按花纹类型分为波浪式、流水式、片花和稳花四种,以波浪式花纹为最多。
青山羊体躯结构紧凑,背腰平直,头部上宽下窄,略成三角形,具有“四青一黑”的特点,即被毛、嘴唇、角和蹄为青色,两前膝为黑色。公母羊都有角和胡须,额部有旋毛。公羊角向上后方生长,母羊角细向上外方生长,角长8—12厘米。公羊颈粗短,母羊颈细长,胸部发达,腹大而下垂,尻部略斜,四肢较短而矫健,侧视略呈长方形,尾小灵活,乳房发育良好。
青山羊周岁前生长发育快,周岁公母羊体高分别为成年羊的90.5%和94%;体重为82.4%和73.2%。青山羊四季发情,常年配种,但以春秋两季较多集中。母羊一般3个月初次发情,5—6个月初配,一周岁前产第一胎;发情周岁15—18天,持续期1—2天;妊娠期145—150天,平均为148天。未哺乳的母羊产后20—30天即可发情配种,一年可产两胎:发情表现明显,准胎率高,母羊繁殖年龄可达8岁以上。据抽样调查,母羊每胎产羔率平均为272%,3—5胎,产羔率300%以上,最多的一胎可产7只。羊羔成活率95%以上,羔羊初生重量公羊0.3—1.4公斤,母羔0.2—133公斤。据屠宰测定,屠宰率(包括脂肪)平均为54.1%,其中母羊54.3%,公羊为53.9%,净肉率平均44.3%,其中母羊为44.5%,公羊为44%。
青山羊除青猾皮可制作高档衣料外,还可出多种原料。其皮板结构致密,板薄柔软,皮面光洁,是优质制革原料。青山羊每年可剪毛一次,成年公羊一次剪毛0.2—0.3公斤,母羊为0.1—0.2公斤,毛长8—10厘米,是制毛毯的原料。羊肠衣可加工成香肠和医用缝合线。羊胃可加工成高蛋白食品,营养十分丰富。以羊角、骨、蹄为原料制成的优质蹄角粒粉,还可出口创汇。
济宁青山羊从70年代开始,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来济宁、菏泽引进良种80多万只。山东饲养青山羊的地方也从菏泽、济宁扩展到聊城、枣庄、泰安、惠民、日照等市地,现全省存养量达600多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