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江门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江门市

(七)江门市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邻中山、珠海市,西接阳江市,北连佛山、肇庆市,南临南海,毗邻港澳。为西江与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1983年6月建市,现辖两区(城区和郊区)及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县(市),匀称“五邑”,为我国著名侨乡。
江门市境内地形多样,中部、东部和南部为河谷及三角洲平原,西北部多山地、丘陵。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热、雨量充足,全市有耕地18.02万公顷,其中水(旱)田15.03万公顷,旱地2.99万公顷。丘陵山地面积47. 32万公顷,占土地面积50.95%。农业人口258. 3万人,占总人口71. 65%。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品种繁多,且有许多名、优、特产品,如江门大白菜、苦瓜、新会甜橙、新会柑、蒲葵、开平金山火蒜、马冈鹅、台山四九西瓜、潮境萝卜、广海咸鱼、墨吉对虾、恩平良西沙葛、观音茶、鹤山红烟、古劳茶等在海内外都享有盛誉。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一、二、三产业一齐上的方针,全市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181. 8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占28.5%,非农产业占71. 5%,农民人均纯收入1 690元,其农业发展特点:
(1) 种植业。经过14年的生产布局调整,粮食种植面积由43万公顷下降到1992年的28万公顷。粮经用地比由77. 2∶22.8下降到62∶38。但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生产技术进步,农田水利条件改变,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单产从1978年的2 415公斤/公顷提高到5 115公斤/公顷,总产也增加了29.5%。水果产量23.8万吨,增长18.5倍;甘蔗、茶叶、花生等农作物总产量都有很大的增长,特别是优质的农副产品发展更快。
(2) 林业。宜林山地面积有43. 12万公顷,1978年时森林多为疏残林,全市绿化率仅为37.6%,森林覆盖率为21.2%,1986年来,全市狠抓造林绿化工作,大力推广速生丰产林,造林和管林相结合,至1992年,六年间全市造林作业面积30. 39万公顷,其中荒山造林面积达18. 97万公顷,宜林山地栽植率达96.3%,绿化率达80.4%,森林覆盖率达41%。提前一年达到省绿化标准。
(3) 畜牧业。先后引进了不少国内外名优稀新品种,如瘦肉型猪,AA鸡、石岐杂鸡、西德长毛兔、美国皇鸽、鹧鸪、山鸡等,使全市禽畜饲养业品种多元化。各类专业饲养场、户遍布全市,规模较大的如鹤山县马山种鸡场,1992年年产鸡苗2 000多万只,成为全省较大的良种鸡苗供应基地。各地在大力发展禽畜饲养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饲养技术,生产周期明显缩短,全市年禽畜上市量和产值逐年增加,1992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95 570. 41万元,比1978年增长2.4倍。
渔业。在生产结构调整中,各地适度退稻还鱼,开挖新塘和利用山塘水库养鱼,大力开展网箱养鱼,淡水养殖面积由1978年的1. 21万公顷增加到1992年的4. 15万公顷,其中山塘水库养鱼面积为2. 43万公顷。近年来,各地引进了鳗鱼、加洲鲈、桂花鱼、叉尾𫛚、罗氏沼虾等十多个名优品种,淡水养殖实现品种多样化。同时,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业也有较大发展,蚝、虾、蚶、鱼塭生产得到恢复。1992年,水产品总量达245 157吨,总产值达93 545. 98万元,比1978年增长1 046. 53% (1990年不变价)。
(4)乡镇企业。80年代中、后期以来,江门市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实行区、乡、村、集体、个体一齐上,内、外资、合资齐发展的方针,1992年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85 704家(含个体企业),总收入达156. 5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1. 77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60倍和40倍(按可比口径),乡镇企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农村合作经济和个人资金的积累,大大改善了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福利提供了大量资金,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农村二、三产业还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1992年,全市农村二、三产业劳力数达592 480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39.76%(其中工业从业人数311 633人,占劳力数20.91%),一些发展较快的地方,从业人数占当地劳力60%以上。
开平市。开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清顺治六年(1649年)建设开平县。总面积1 510平方公里,有耕地3. 6万公顷,宜林山地6. 87万公顷。辖17个镇,319个管理区,2 854个自然村;有一个国营农场、5个林场。全市人口63.8万人,还有华侨42万人、港澳同胞19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开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多雨,光照充足。盛产稻谷,是广东省18个粮食主产地之一,主要农产品有稻谷、花生、木薯、甘蔗、蒜头、水果和蔬菜等十大类;森林4万公顷,木材总蓄量75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杉、木麻黄、樟树及竹类,还有白木香等珍贵树种。畜禽水产资源有马冈鹅、三黄鸡、胡须鸡、小花白耳猪和华南鲤、广东鲂等。传统的土特产有广合腐乳、水口白菜、金山火蒜、马冈鹅和马冈竹器。已探明的矿藏有铁、钛、铜、铅、锌、钨、锡、铝、铀、金、煤、石灰石、花岗岩、独君白等,其中,煤、石灰石、花岗岩已经开采。
开平市主要工业有化肥、橡胶、管胶、塑料、造船、机械、家电、造纸、印刷、印染、纺织、服装、烟丝、制糖、酿酒、食品等。新兴工业有涤沦、棉纺织、明胶、铝型材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1年粮食播种面积5. 67万公顷,总产量29. 97万吨,比1978年增长49. 9%;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 59亿元,比1978年增加2.82倍。农村人均收入1 247元,个人在银行储蓄存款总数达11. 9亿。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大大改善,全市16个农村镇都建了养老院,九成自然村通了电;八成农户饮用自来水,广播电视覆盖全市农村。
(1)改革经营体制,组织适度规模经营。1982年,在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按照在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要求,搞好农村生产规划和建设规划,实现土地承包的三个改变,即改短期承包为长期承包、改土地零碎分散为连片集中、改平均分田为按人按能相结合承包,并允许跨队承包、多包、少包、或不包,从而,进一步稳定了生产关系,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1991年,双层经营的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 750万元,比联产承包初期的1982年增加1.4倍,集体经济的固定资产达1.42亿元,比1982年增长86.4%。
(2)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牧渔业。开平是“六山一水三分地”的丘陵地区,全市25度以下的荒山2.4万公顷,旱地0. 67万公顷,低产易涝田0. 33万公顷。从这一实际出发,实施山上造林、山腰种果、山脚蓄水养鱼的开发方针,全市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建立“贸工农”生产体系。种植水果5 700公顷、糖蔗2 100公顷,分别比1978年增长6. 5倍和1.8倍;挖塘养鱼5 000公顷,还种植其他经济作物6 700公顷。有2万多户农民成为开发性农业的专业户,多数农户收入达万元以上,其中有600多户年收入5万元以上。同时,建立了外向型商品生产基地12个,如瘦肉型猪基地,优质蔬菜基地,优质粮食基地,优质水果基地,优质三鸟基地等,生产出口创汇的农产品有珍珠鸡、瘦肉型猪、皇鸽、加州鲈鱼、叉尾𫛚、塘虱、台湾香蕉、无核西瓜、优质荔枝等,初步形成了“贸工农”的生产体系。有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市森林栽植率达到99.6%,绿化率达到83%,森林覆盖率达34%,提前达到省政府的绿化达标要求。
(3)发展乡镇企业,组织扶贫致富。改革开放以来,开平市充分利用农村劳力资源丰富,与华侨、港澳同胞联系密切等优势,鼓励镇、村、联户和个人吸引外资大办实业。至1991年,全市乡镇企业有15 307家,吸纳了农业劳力78 595人,年总收入达21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167倍。其中,“三资”、“三来一补”企业310家,来料、来样加工、来料装配、补偿贸易等加工项目845宗,实际利用外资近1亿美元,引进设备2万台(套)。素有“建筑之乡”的开平,建筑业的发展,更是引人瞩目,在17个镇中,镇镇都有建筑队,拥有2家二级和8家三级建筑公司,8家装修公司,5个设计单位,从事建筑业人员达7.5万人。
在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开平市政府积极组织先富起来的单位,帮助尚未脱贫的单位发展经济。采取市部门、镇、企业直接挂钩到管理区、村、农户,帮助发展生产,先后有128个企业单位通过项目转让,扩散产品加工和给予资金支持等方法,帮助136个贫困的管理区和2 196户贫困户、特困户发展经济。扶助资金总额达2 508. 5万元。结果使97%的贫困户甩掉了贫穷的帽子,缩小了全市的贫富差距,共同繁荣发展。

☚ (六)东莞市   (八)惠州市 ☛
000125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