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都咸阳一号宫殿建筑遗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都咸阳一号宫殿建筑遗址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窑店大队牛羊村北塬上。1974年3月至1975年11月,咸阳考古工作站在此发掘,揭露面积3100平方米。遗址未发掘前形似大塚,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高6米。台面由西向东呈缓坡形,四周为陡坡。台基上部5至8厘米厚的表土以下即秦代文化层,包括建筑物被焚后倒塌的堆积。下层台基堆积分三层: 第一层表土,厚10至70厘米;第二层扰乱土,厚5至80厘米;第三层秦代建筑倒塌堆积层,堆积情况与台面中部相同,并有大量板瓦和筒瓦残片。第三层以下是壁立的残垣和地面。台基全为夯筑。现存台面高31.1米,南北5.8至13.3米。这是一座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宫室分布在夯台台面及四周,各种不同用途的空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夯土台的顶部是主体殿堂,编为1室。出1室东门为过厅(2室)。2室以南,有1居室(3室)。1室以西为斜坡道,可上1室西侧高起的平台。台以西又有南北二室或三室,南为4室,北为5室。下部台基北侧有两大室(6室、7室)。台基南侧由东向西似为盥洗沐浴用房(8室)和居室(9至11室)。1至5室地面标高均为+4.90米,6至11室地面标高均为+0.96米。台基下部的南、西、北三面均有回廊及散水遗迹,西部台边被不断加宽的牛羊沟所破坏。出1室北门有走廊;6至7室与北廊间有过道。台基上下分别发现4个排水池和7个窖穴。1室为方形,室内东西长13.4米,南北宽12米。东开一门,居中,门宽3.23米,有木门槛遗迹,槛槽内遗有灰烬,门洞长2.10米。从南北残存的柱洞位置看,南北应各有对称二门。2室为曲尺形,已残。现存东西10.90米,南北8.90米,有西壁和南壁。3室为长方形,面阔三间,残存东、西、北三壁。室内西北角有一残壁炉。4室为长方形,面阔仅存二间,残存东、北二壁。5室为长方形,面阔残存二间,室内东壁设一壁炉,仅存炉龛。6、7室为长方形,面阔十一间,进深二间,中有隔墙,西为6室,东为7室,各五间半。8室出土壁面残块较多。9室为长方形,面阔二间,有东、北、西三壁。10室、11室出土物较少。回廊有东北、北、西和南几部分。窖穴共发现7个,平面有方形、圆形和椭圆形三种。窖内底部均出土有动物骨骼,当用于冷藏食品。排水池共4处,分设于台面的西北、东和台基底部的南与西南角。排水池有漏斗,其下为直角管弯头,再下接圆形水管道,大小口相套接,套接处宽约13厘米左右。遗址中发现各种用途的砖,颜色多青灰,质地坚硬,种类繁多,纹饰变化大,制法一般为模压成型。瓦是遗址中出土较多的器物,有板瓦、筒瓦和瓦当。另发现有地下管道及其他排水设备,陶圈、铁钉、铜合穴等以及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壁画和陶文。遗址中出土的壁画五彩缤纷,鲜艳夺目,颜色有黑、赭、黄、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出土陶文259个,印文256个,刻文3个。陶文内容包括陶业性质、陶工名和地名等。该建筑因遭火焚,其梁架结构无法详知。它是秦咸阳宫最主要的宫殿之一,是目前已知战国时代最早、内容最全面、保存最完好的封建帝王宫殿建筑遗址之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遗物,反映了秦代绘画艺术、工艺美术、文字改革、纺织技术、陶瓷工艺、金属冶铸、机械制造的装配与组合、加工、打磨、抛光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