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秦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时丧父,家境小康,从小侍母家居,几乎不与世人相通,平时惟借书苦读与习文词而已。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在扬州结识苏轼,为文字交,被苏轼赏识,从此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兄弟关系都很亲密。元丰八年(1085年)考取进士。哲宗时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旧党,绍圣初新党执政,被目为元祐党人,累遭贬谪。文、诗、词皆其所长,更擅长词,属婉约一派,以秀丽含见长,但风格纤弱。内容多写男女情爱,对那些沦落天涯的歌女,表示了同情;也有一些感伤身世之作。今存《淮海集》。

5

(词)宋·秦观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余。

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词)宋·秦观

褪花新绿渐团枝,扑人风絮飞。

秋千未拆水平堤,落红成地衣。

游蝶困,乳莺啼,怨春春怎知。

日长早被酒禁持,那堪更别离。

(词)宋·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词)宋·秦观

碧天如水月如眉,城头银漏迟。

绿波风动画船移,娇羞初见时。

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

楚台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词)宋·秦观

宫腰袅袅翠鬟松,夜堂深处逢。

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

更有限,恨无穷,星河沈晓空。

陇头流水各西东,佳期如梦中。


5

(词)宋·秦观

霜缟同心翠黛连。

红绡四角缀金钱。

恼人香爇是龙涎。

枕上忽收疑是梦,灯前重看不成眠。

又还一段恶因缘。

(词)宋·秦观

脚上鞋儿四寸罗。

唇边朱粉一樱多。

见人无语但回波。

料得有心怜宋玉,只应无奈楚襄何。

今生有分共伊么。

(词)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词)宋·秦观

香靥凝羞一笑开。

柳腰如醉暖相挨。

日长春困下楼台。

照水有情聊整鬓,倚阑无绪更兜鞋。

眼边牵系懒归来。

(词)宋·秦观

锦帐重重卷暮霞,屏风曲曲斗红牙,恨人何事苦离家。

枕上梦魂飞不去,觉来红日又西斜,满庭芳草衬残花。


4

(词)宋·秦观

昨日清明,今朝上巳。

莺花著意催春事。

东风不管倦游人,一齐吹过城南寺。

沂水行歌,兰亭修禊。

韶光曾见风流士。

而今临水漫含情,暮云目断空迢递。

(词)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词)宋·秦观

冰解芳塘,雪消遥嶂。

东风水墨生绡障。

烧痕一夜遍天涯。

多情莫向空城望。

淡柳桥边,疏梅溪上。

无人会得春来况。

风光输与两鸳鸯,暖滩晴日眠相向。

(词)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4

(词)宋·秦观

参差帘影晨光动。

露桃雨柳矜新宠。

闲愁多仗酒驱除,春思不禁花从臾。

倚楼听彻单于弄。

却忆旧欢空有梦。

当时误入饮牛津,何处重寻闻犬洞。

(词)宋·秦观

狂风落尽深红色。

春色恼人眠不得。

泪沿红粉湿罗巾,怨入青尘愁锦瑟。

岂知一夕秦楼客。

烟树重重芳信隔。

倚楼无语欲销魂,柳外飞来双羽玉。

(词)宋·秦观

午窗睡起香销鸭。

斜倚妆台开镜匣。

云鬟整罢却回头,屏上依稀描楚峡。

支颐痴想眉愁压。

咬损纤纤银指甲。

柔肠断尽少人知,闲看花帘双蝶狎。

(词)宋·秦观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剪。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

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4

(词)宋·秦观

江上凉飔情绪燠。

片云消尽明团玉。

水色山光相与绿。

烟树簇。

移舟旋傍渔灯宿。

风外何人吹紫竹。

梦中听是飞鸾曲。

叶落枫林声簌簌。

幽兴触。

明朝相约骑黄鹄。

(词)宋·秦观

门外平湖新雨过。

碧烟一抹鸥飞破。

水木细将秋色做。

云影堕。

满溪芦荻西风大。

沙嘴渔舟来个个。

霜鳞入脍炊香糯。

歌罢沧浪谁与和。

闲不那。

茅檐独对青山坐。

(词)宋·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

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

龙軿暗渡银河浪。二十年前今日况。

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

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词)宋·秦观

遥忆故园春到了。

朝来枝上闻啼鸟。

春到故园人未到。

空眊氉。

年年落得梅花笑。

且对芳尊舒一啸。

不须更鼓高山调。

看镜依刘俱草草。

真潦倒。

醉来唱个渔家傲。


4

(词)宋·秦观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

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

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

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词)宋·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朱帘十里春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

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词)宋·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词)宋·秦观

奴如飞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随。

微月户庭,残灯帘幕,匆匆共惜佳期。

才话暂分携。

早抱人娇咽,双泪红垂。

画舸难停,翠帏轻别两依依。

别来怎表相思。

有分香帕子,合数松儿。

红粉脆痕,青笺嫩约,丁宁莫遣人知。

成病也因谁。

更自言秋杪,亲去无疑。

但恐生时注著,合有分于飞。


4

(词)宋·秦观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

不应容易下巫阳。

祗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飞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词)宋·秦观

愁鬓香云坠,娇眸水玉裁。

月屏风幌为谁开。

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

玉露沾庭砌,金风动琯灰。

相看有似梦初回。

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

(词)宋·秦观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词)宋·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揉蓝衫子杏黄裙。

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乱山何处觅行云。

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4

(词)宋·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

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词)宋·秦观

十里红楼依绿水,当年多少风流。

高城重上使人愁。

远山将落日,依旧上帘钩。

一曲琵琶思往事,青衫泪满江州。

访邻休问杜家秋。

寒烟沙外鸟,残雪渡傍舟。

(词)宋·秦观

髻子偎人娇不整,眼儿失睡微重。

寻思模样早心忪。

断肠携手,何事太匆匆。

不忍残红犹在臂,翻疑梦里相逢。

遥怜南埭上孤篷。

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

(词)宋·秦观

客路光阴浑草草,等闲过了元宵。

村鸡啼月下林梢。

鸾声惊宿鸟,霜气入重貂。

漠漠风沙千里暗,举头一望魂消。

问君何事不辞劳。

平生经世意,只恐负清朝。


2

(词)宋·秦观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

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

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

念香闺正杳,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

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

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

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

仗何人,细与叮宁问呵,我如今怎向。

(词)宋·秦观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2

(词)宋·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馀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

暮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词)宋·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撚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2

(词)宋·秦观

一向沉吟久。

泪珠盈襟袖。

我当初不合、苦撋就。

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

行待痴心守。

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

近日来、非常罗皂丑。

佛也须眉皱。

怎掩得众人口。

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

从今后。

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勾。

(词)宋·秦观

露颗添花色。

月彩投窗隙。

春思如中酒,恨无力。

洞房咫尺,曾寄青鸾翼。

云散无踪迹。

罗帐薰残,梦回无处寻觅。

轻红腻白。

步步熏兰泽。

约腕金环重,宜妆饰。

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

不似寻常忆。

忆后教人,片时存济不得。


2

(词)宋·秦观

乱花飞絮。

又望空斗合,离人愁苦。

那更夜来,一霎薄情风雨。

暗掩将、春色去。

篱枯壁尽因谁做。

若说相思,佛也眉儿聚。

莫怪为伊,抵死萦肠惹肚。

为没教、人恨处。

(词)宋·秦观

恨眉醉眼。

甚轻轻觑著,神魂迷乱。

常记那回,小曲阑干西畔。

鬓云松、罗袜刬。

丁香笑吐娇无限。

语软声低,道我何曾惯。

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

闷损人、天不管。


2

(词)宋·秦观

词序:帝城东畔富韶华,满路飘香烂彩霞。多少风流年少客,马蹄踏遍曲江花。

曲江花。

宜春十里锦云遮。

锦云遮。

水边院落,山下人家。

茸茸细草承香车。

金鞍玉勒争年华。

争年华。

酒楼青旆,歌板红牙。

(词)宋·秦观

词序:驴背吟诗清到骨,人间别是閒勋业。云台烟阁久销沉,千载人图灞桥雪。

灞桥雪。

茫茫万径人踪灭。

人踪灭。

此时方见,乾坤空阔。

骑驴老子真奇绝。

肩山吟耸清寒冽。

清寒冽。

祗缘不禁,梅花撩拨。


2

(词)宋·秦观

掉又惧。

天然个品格。

于中压一。

帘儿下时把鞋儿踢。

语低低、笑咭咭。

每每秦楼相见,见了无限怜惜。

人前强不欲相沾识。

把不定、脸儿赤。

(词)宋·秦观

幸自得。

一分索强,教人难吃。

好好地恶了十来日。

恰而今、较些不。

须管啜持教笑,又也何须胳织。

衠倚赖脸儿得人惜。

放软顽、道不得。


2

(词)宋·秦观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

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

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词)宋·秦观

月色满湖村。

枫叶芦花共断魂。

好个霜天堪把盏,芳樽。

一榻凝尘空掩门。

此意与谁论。

独倚阑干看雁群。

篱下黄花开遍了,东君。

一向天涯信不闻。


1

(词)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

(词)宋·秦观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洲。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1

(词)宋·秦观

风起云间,雁横天末,严城画角,梅花三奏。

塞草西风,冻云笼月,窗外晓寒轻透。

人去香犹在,孤衾长闲馀绣。

恨与宵长,一夜薰炉,添尽香兽。

前事空劳回首。

虽梦断春归,相思依旧。

湘瑟声沈,庾梅信断,谁念画眉人瘦。

一句难忘处,怎忍辜、耳边轻咒。

任人攀折,可怜又学,章台杨柳。


1

(词)宋·秦观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

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

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

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

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

随处有、奇香幽火,杳然难测。

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

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1

(词)宋·秦观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

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

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1

(词)宋·秦观

临丹壑。

凭高阁。

闲吹玉笛招黄鹤。

空江暮。

重回顾。

一洲烟草,满川云树。

住。

住。

住。

江风作。

波涛恶。

汀兰寂寞岸花落。

长亭路。

尘如雾。

青山虽好,朱颜难驻。

去。

去。

去。


1

(词)宋·秦观

花香馥郁。

正春色平中,海筹添屋。

金马清才,玉麟旧守,帝遣暂临江国。

冠盖光生南楚,川岳灵钟西蜀。

堪羡是,有汪洋万顷,珠玑千斛。

听祝。

愿多寿,多福多男,溥作苍生福。

碧柳绯桃,锦袍乌帽,辉映颜朱鬓绿。

早见鹤楼风采,归掌鸾坡机轴。

百岁里,庆团长似,冰轮满足。


1

(词)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1

(词)宋·秦观

何事东君又去。空满院、落花飞絮。

巧燕呢喃向人语。何曾解、说伊家、些子苦。

况是伤心绪。念个人、久成暌阻。

一觉相思梦回处。连宵雨、更那堪、闻杜宇。


6

(词)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词)宋·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

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词)宋·秦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

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

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

金钩细,丝纶慢捲,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

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词)宋·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词)宋·秦观

北苑研膏,方圭圆璧,名动万里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方病酒,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便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揽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晓妆残。

(词)宋·秦观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

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

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

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娇鬟。

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

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

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

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1

(词)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1

(一作黄庭坚词)
(词)宋·秦观

银烛生花如红豆。

这好事、而今有。

夜阑人静曲屏深,借宝瑟、轻轻招手。

一阵白蘋风,故灭烛、教相就。

花带雨、冰肌香透。

恨啼鸟、辘轳声晓。

岸柳微风吹残酒。

断肠时、至今依旧。

镜中消瘦。

那人知后,怕你来僝僽。


1

(词)宋·秦观

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爱清景风蛩。

吟鞭醉帽,时度疏林,秋来政情味淡。

更一重烟水一重云,千古行人旧恨,尽应分付今人。

渔村。

望断衡门。

芦荻浦、雁先闻。

对触目凄凉,红凋岸蓼,翠减汀蘋,凭高正千嶂黯。

便无情到此也销魂。

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


1

(词)宋·秦观

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凤,闷即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1

(词)宋·秦观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帏、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捲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1

(词)宋·秦观

唤起一声人悄。

衾冷梦寒窗晓。

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

半缺瘿瓢共舀。

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1

(词)宋·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3

(词)宋·秦观

枣花金钏约柔荑。

昔曾携。

事难期。

咫尺玉颜,和泪锁金闺。

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

玉笙初度颤鸾篦。

落花飞。

为谁吹。

月冷风高,此恨只天知。

任是行人无定处,重相见,是何时。

(词)宋·秦观

南来飞燕北归鸿。

偶相逢,惨愁容。

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

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红。

莫匆匆,满金钟。

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

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词)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

(词)宋·秦观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1

(词)宋·秦观

窗涵月影,瓦冷霜华,深院重门悄。

画楼雪杪。

谁家篴、弄彻梅花新调。

寒灯凝照。

见锦帐、双鸾翔绕。

当此时、倚几沈吟,好景都成恼。

会过云山烟岛。

对绣襦甲帐,亲逢一笑。

人间年少。

多情子、惟恨相逢不早。

如今见了。

却又惹、许多愁抱。

算此情、除是青禽,为我殷勤报。


1

(词)宋·秦观

菖蒲叶叶知多少。

惟有个、蜂儿妙。

雨晴红粉齐开了。

露一点、娇黄小。

早是被、晓风力暴。

更春共、斜阳俱老。

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


1

(词)宋·秦观

琼苑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

云日淡、天低昼永,过三点、两点细雨。

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

更水绕人家,桥当门巷,燕燕莺莺飞舞。

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

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

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

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则寻芳归去。


6

(词)宋·秦观

池上春归何处。

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

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词)宋·秦观

传与东坡尊舅。

欲作栏干护佑。

心性慢些儿,先著他人机构。

虚谬。

虚谬。

这段姻缘生受。

(词)宋·秦观

门外鸦啼杨柳。

春色著人如酒。

睡起熨沈香,玉腕不胜金斗。

消瘦。

消瘦。

还是褪花时候。

(词)宋·秦观

遥夜沈沈如水。

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

无寐。

门外马嘶人起。

(词)宋·秦观

幽梦匆匆破后。

妆粉乱痕沾袖。

遥想酒醒来,无奈玉销花瘦。

回首。

回首。

绕岸夕阳疏柳。

(词)宋·秦观

楼外残阳红满。

春入柳条将半。

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

肠断。

肠断。

人共楚天俱远。


10

(词)宋·秦观

诗曰:蒲中有女号崔徽。轻似南山翡翠儿。使君当日最宠爱,坐中对客常拥持。一见裴郎心似醉。夜解罗衣与门吏。西门寺里乐未央,乐府至今歌翡翠。

翡翠。

好容止。

谁使庸奴轻点缀。

裴郎一见心如醉。

笑里偷传深意。

罗衣深夜与门吏。

暗结城西幽会。

(词)宋·秦观

诗曰:深闺女儿娇复痴。春愁春恨那复知。舅兄唯有相拘意,暗想花心临别时。离舟欲解春江暮。冉冉香魂逐君去。重来两身复一身,梦觉春风话心素。

心素,与谁语。

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

精爽随君归去,异时携手重来处。

梦觉春风庭户。

(词)宋·秦观

诗曰:锦城春暖花欲飞。灼灼当庭舞柘枝。相君上客河东秀,自言那复旁人知。妾愿身为梁上燕。朝朝暮暮长相见。云收月堕海沈沈,泪满红绡寄肠断。

肠断。

绣帘捲。

妾愿身为梁上燕。

朝朝暮暮长相见。

莫遣恩迁情变。

红绡粉泪知何限。

万古空传遗怨。

(词)宋·秦观

诗曰:尚书有女名无双。蛾眉如画学新妆。姊家仙客最明后,舅母惟只呼王郎。尚书往日先曾许。数载睽违今复遇。闻说襄王二十年,当时未必轻相慕。

相慕。

无双女。

当日尚书先曾许。

王郎明俊神仙侣。

肠断别离情苦。

数年暌恨今复遇。

笑指襄江归去。

(词)宋·秦观

诗曰:百尺楼高燕子飞。楼上美人颦翠眉。将军一去音容远,只有年年旧燕归。春风昨夜来深院。春色依然人不见。只馀明月照孤眠,唯望旧恩空恋恋。

恋恋,楼中燕。

燕子楼空春日晚,将军一去音容远。

空锁楼中深怨,春风重到人不见。

十二阑干倚遍。

(词)宋·秦观

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

柳岸,水清浅。

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妆面。

水调空传幽怨,扁舟日暮笑声远。

对此令人肠断。

(词)宋·秦观

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树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

春梦,神仙洞。

冉冉拂墙花树动。

西厢待月知谁共?

更觉玉人情重。

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亸钗横金凤。

(词)宋·秦观

诗曰:汉宫选女适单于。明妃敛袂登毡车。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低回泣路隅。行行渐入阴山路。目送征鸿入云去。独抱琵琶恨更深,汉宫不见空回顾。

回顾。

汉宫路。

捍拨檀槽鸾对舞。

玉容寂寞花无主。

顾影偷弹玉箸。

未央宫殿知何处。

目送征鸿南去。

(词)宋·秦观

诗曰:金陵往昔帝王州。乐昌主第最风流。一朝隋兵到江上,共抱凄凄去国愁。越公万骑鸣箫鼓。剑拥玉人天上去。空携破镜望江尘,千古江枫笼辇路。

辇路,江枫古。

楼上吹箫人在否?

菱花半璧香尘污。

往日繁华何处,旧欢新爱谁为主。

啼笑两难分付。

(词)宋·秦观

诗曰:鉴湖楼阁与云齐。楼上女儿名阿溪。十五能为绮丽句,平生未解出幽闺。谢郎巧思诗裁剪。能使佳人动幽怨。琼枝璧月结芳期,斗帐双双成眷恋。

眷恋。

西湖岸。

湖面楼台侵云汉。

阿溪本是飞琼伴。

风月朱扉斜掩。

谢郎巧思诗裁剪。

能动芳怀幽怨。


1

(词)宋·秦观

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

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飔。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佳期。

谁料久参差。

愁绪暗萦丝。

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

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1

(词)宋·秦观

杨花终日空飞舞。

奈久长难驻。

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

紫府碧云为路。

好相将归去。

肯如薄倖五更风,不解与、花为主。


1

(词)宋·秦观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

露滴轻寒。

雨打芙蓉泪不乾。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

明月无端。

已过红楼十二间。


1

(词)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奈回首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

正销凝。

黄鹂又啼数声。


1

(词)宋·秦观

雨初歇。

帘卷一钩淡月。

望河汉,几点疏星,冉冉纤云度林樾。

此景清更绝。

谁念温柔蕴结。

孤灯暗,独步华堂,蟋蟀莎阶弄时节。

沈思恨难说。

忆花底相逢,亲赠罗缬。

春鸿秋雁轻离别。

拟寻个锦鳞,寄将尺素,又恐烟波路隔越。

歌残唾壶缺。

凄咽。

意空切。

但醉损琼卮,望断瑶阙。

御沟曾记流红叶。

待何时重见,霓裳听彻。

綵楼天远,夜夜襟袖染啼血。


1

(词)宋·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秦观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进士,授定海主簿。后历任宣教郎、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因与苏轼兄弟关系密切,被视为旧党,先后贬谪至处州、郴州、横州、雷州。文才为苏轼所赏,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词的创作成就比较突出,多抒发恋情别绪,亦有感叹身世,表现内心痛苦的作品。艺术上形象鲜明,感情真挚,语言清新,但往往情绪过于哀愁,不免流于纤弱。亦能诗文,但成就不及其词。有《淮海词》。

☚ 黄庭坚   贺铸 ☛
秦观

秦观

秦观 (1049-1100) 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学者习惯称淮海先生。青年时豪隽慷慨,强志盛气,好读兵书。37岁始登进士第,授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后任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等。哲宗绍圣初年(1095年),受党籍牵连,贬为杭州通判,又贬徙郴州、雷州。宋徽宗即位,被放还,卒于途中,终年52岁。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文、赋俱有名于世。苏轼认为他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也赞其诗清新似鲍、谢。尤以词情韵兼胜而备受世人青睐。秦观亦好佛,喜游寺访僧,与当时著名诗僧道潜(参寥子)交情甚厚。诗、赋、文中有多篇缘佛门题材而发,意味隽味。有《淮海集》。

☚ 答有需禅师   圆通院白衣阁(其一) ☛
秦观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十五丧父,侍母家居,研习经史,喜读兵书。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元丰七年(1084)自编诗文十卷,苏轼作书荐于王安石,安石赞誉“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八年登进士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哲宗立,苏轼以“贤良方正”荐观于朝,为忌者所阻,被迫引疾回蔡州。元祐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六年,迁秘书省正字。寻罢,八年,复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在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1094),坐元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复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道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三年又因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今属湖南)。明年,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三年五月,徽宗即位,迁臣内移,秦观被命复宣德郎,允北归。当年八月,于放还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年五十二。崇宁四年(1105)归葬广陵(今江苏扬州),政和间,迁葬无锡(今属江苏)惠山西三里之璨山。《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年谱有秦镛《淮海先生年谱》,秦瀛《重编淮海先生年谱》,王敬之《淮海先生年谱节要》。又龙榆生校点《淮海居士长短句》亦附有年谱。今人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有《秦观词年表》。观现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刻本。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叶梦得《避暑录话》)。当时便有“今代词手”(陈师道《后山诗话》)之誉。其词“专主情致”(李清照《词论》),“寄慨身世”,故能“酒边花下,一往而深”(冯煦《蒿庵论词》)。历代论者推尊他能“辞情相称”(朱彝尊《词综》引蔡伯世语),“情韵兼胜”(《四库总目提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故被奉为“词家正音”(胡薇元《岁寒居词话》)。

☚ 时彦   米芾 ☛
秦观

秦观1049—1100

字太虚,后更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之为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时为人豪隽,好读兵家书,慷慨之气溢于文词,举进士不第。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往徐州,拜见时为徐州刺史的苏轼,表达向慕之情。次年,为撰《黄楼赋》,轼以为观有屈宋之才,后并写信向王安石推荐。安石称许秦诗“清新似鲍(照),谢(脁)”。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官定海县主簿,调为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三年(1088),以范纯仁荐,参加“著述之科”考试而为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迁秘书正字。擢为国史院编修官。在京期间,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论文品诗,切磋学问,并以“苏门四学士”之一著称于世。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章惇为相,元祐党人案起,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在处州写《题法海平阇黎》云:“寒食山州百鸟喧,春风花雨暗川原。因循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此诗为政敌劾以“谒告写佛书”罪,被贬至郴州。绍圣四年,加重对元祐党人之处分,被编管至横州(广西横县)。元符元年(1098),再贬至雷州(广东海康县)。徽宗即位,党争稍有和缓,观被任命为宣德郎,允许北归。道经藤州,卒。秦氏以词名世,诗文成就遂为词名所掩。秦诗一直被评论家称“诗似小词”、“妇人语”、“女郎诗”、“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见敖陶孙《诗评》)。实际只有部分绝句能体现这种婉弱诗风。四库馆臣引吕本中语,以为其“过岭以后诗,高古严重,自成一家,与旧作不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作品内容多题赠应酬之作,与苏门诸君子唱和尤多,相对较为贫弱,亦有少数关注现实的篇章,如《田居四首》写农民的苦辛与官吏的凶残。《送蒋颖叔帅熙河》二首期望收复失土,《雷阳书事》三首、《海康书事》十首写南国的风光、风俗,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与艺术上皆有一定成就。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 刘弇   李公麟 ☛

秦观1049—1100

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婉约词派”主要代表作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神宗元丰八年进士,任定海县主簿、蔡州教授。哲宗元祐元年,苏轼荐于朝,因受到攻击而罢。元祐三年召至京师,任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绍圣元年哲宗亲政后,尽黜元祐党人,秦观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又徙郴州、横州、雷州。徽宗即位后放还,中途卒于藤州。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
索引:秦观,太虚、少游,淮海、淮海居士、邗沟居士。

秦观

 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初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之才。轼复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以为清新妩丽似鲍、谢。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因苏轼以贤良方正荐,任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1094),坐元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御史刘拯劾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后削秩徙郴州,继编管于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复宣德郎,放还至藤州(广西藤县)卒。秦观善诗赋策论,又“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讲习医药,明练法律”(《东坡全集·续集·与王荆公》),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尤擅长作词,所作多写男女情爱及个人坎坷之身世,造语工巧,描写细腻,风格委婉含蓄,清新雅淡,为北宋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其《满庭芳》词,传唱极盛,因有“山抹微云”句,时人因称“山抹微云秦学士”。著作有《淮海集》。

秦观 - 可可诗词网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又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因其《满庭芳》中“山抹微云”一句写得好,又被称做“山抹微云学士”。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哲宗元祐初,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四人中,他最为苏轼看重。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获罪,贬谪处州,继又贬郴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得赦北还,卒于滕州。半生穷愁潦倒,而诗、词、文并工,词尤著称。词的内容多写柔情,其男女思恋怀想之作,遣词精密,善于刻画,雅淡清丽,柔婉蕴藉,情韵并胜。属婉约词派。有《淮海词》传世。编有古文选《精骑集》,明末以后亡佚。

秦观

秦观

张子野、秦少游,俊逸精妙。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宋·王灼《碧鸡漫志》)
苕溪渔隐曰:“无已称,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无咎称鲁直词不是当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二公在当时品题不同如此。自今视之,鲁直词亦有佳者,第无多。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二公之言殊过誉也。(宋·魏庆之《魏庆之词话》)
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宋·李清照《词论》)
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宋·张炎《词源》)
少游小词奇丽,咏歌之,想见神情在绛阙道山之间。(宋·释惠洪《冷斋夜话》)
秦校理词,落尽畦畛,天心月胁,逸格超绝,妙中之妙。议者谓前无伦而后无继。(清·张宗《词林纪事》引苏籀语)
词家每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不及秦甚远,犹高之视史,刘之视辛,虽齐名一时,而优劣自不可掩。(清·彭孙遹《金粟词话》)
淮海词风骨自高,如红梅作花,能以韵胜;觉清真亦无此气味也。(清·张宗《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
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淮海词提要》)
少游词如花含苞,故不甚见其力量,其实后来作手,无不胚胎于此。(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引良卿语)
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引董士锡语)
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少游能曼声以合律,写景极凄惋动人。然形容处,殊无刻肌入骨之言,去韦庄、欧阳炯诸家,尚隔一尘。(清·贺裳《皱水轩词筌》)
蔡伯世曰:子瞻词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词。情词相称者,少游一人而已。(清·沈雄《古今词话》引)
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梅圣俞〔苏幕遮〕云:“落尽梅花春又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此一种,似为少游开先。(清·刘熙载《艺概·词概》)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东坡词雄姿逸气,高轶古人,且称少游为词手。山谷倾倒于少游〔千秋岁〕词“落红万点愁如海”之句,至不敢和。要其他词之妙,似此者岂少哉。(清·刘熙载《艺概·词概》)
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茺,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诽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赡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邪。(清·冯煦《蒿庵论词》)
秦、柳自是作家,然却有可议处。东坡诗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微以气格为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秦写山川之景,柳写羁旅之情,俱臻绝顶,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清·陈廷焯《词坛丛论》)
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后人动称秦、柳,柳之视秦,为之奴隶而不足者,何可相提并论哉。(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张綖云:“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此亦似是而非,不关痛痒语也。诚能本诸忠厚,而出以沉郁,豪放亦可,婉约亦可,否则豪放嫌其粗鲁,婉约又病其纤弱矣。(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读古人词,贵取其精华,遗其糟粕。且如少游之词,几夺温、韦之席,而亦未尝无纤俚之语。读淮海集,取其大者、高者可矣。若徒赏其“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等名,则与山谷之“女边著子,门里安心”其鄙俚纤俗,相去亦不远矣。少游真面目何由见乎。东坡、稼轩、白石、玉田高者易见。少游、美成、梅溪、碧山高者难见,而少游、美成尤难见。美成意余言外,而痕迹消融,人苦不能领略。少游则义蕴其中,韵流弦外。得其貌者,如鼷鼠之饮河,以为果腹矣,而不知沧海之外,更有河源也。乔笙巢谓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可谓卓识。(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词家正宗,则秦少游、周美成。然秦之去周,不止三舍。宋末诸家,皆从美成出。(清·先著 程洪《词洁辑评》)
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斗山。黄山谷、秦少游、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工为近。惟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聘妍于寻常擩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者独深。张文潜赠李德载诗,有云:“秦文倩丽舒桃李。”彼所谓文,固指一切文字而言。若以其词论,直是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倩丽之桃李,容犹当之有愧色焉。王晦叔《碧鸡漫志》云:“黄、晁二家词,皆学坡公,得其七八。”而于少游独称其“俊逸精妙”,与张子野并论,不言其学坡公,可谓知少游者矣。(况周颐《蕙风词话》)
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比之山谷,诗不及远甚,词则过之。盖山谷是东坡一派,少游则纯乎词人之词也。东坡尝讥少游:“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少游学柳,岂用讳言?稍加以坡,便成为少游之词。学者细玩,当不易吾言也。(夏敬观《吷庵手校淮海词跋》)

☚ 满庭芳(修水浓青)   潢庭芳(山抹微云) ☛

秦观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谒苏轼于徐州,为赋黄楼,轼以为有屈宋才,又介其诗于王安石,安石亦谓清新似鲍谢;元丰末举进士,元佑初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坐党籍削秩,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元符三年(1100)放还,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饮而卒。先自作挽词,甚哀,及苏轼闻其死,叹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亦善诗,清丽委婉;尤工词,向为北宋大家,有集名《淮海词》,沉挚蕴藉,而一往情深,格调风雅醇正,精妙俊逸。张炎《词源》卷下云:“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云:“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昔张天如论相如之赋云: ‘他人之赋,赋才也;长卿,赋心也’,予于少游之词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隽、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云:“少游自辟蹊径,卓然名家,盖其天分高,故能抽秘骋妍于寻常濡染之外,而其所以契合长公者独深。……若以其词论,直是初日芙蓉、晓风杨柳,倩丽之桃李容犹当之有愧色焉。”夏敬观《吷庵手校淮海词跋》:“少游词清丽婉约,辞情相称,诵之回肠荡气,自是词中上品,比之山谷,诗不及远甚,词则过之,盖山谷是东坡一派,少游则纯乎词人之词也。”

☚ 时彦   米芾 ☛
秦观

秦观1049—1100

北宋著名词人、辞赋家。《宋史》有传。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又号淮海居士。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少年丧父,侍母苦读。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授定海主簿,改蔡州教授。累迁国史院编修官。哲宗绍圣元年(1094)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影附苏轼,增损《实录》”,再贬监处州酒税,继而迭贬郴、横、雷州。徽宗即位,复宣德郎。此归途中,醉卧藤州(今广西藤县)光化亭而卒。秦观善诗赋策论,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最为苏轼爱重。为文长于议论,诗词精巧工致,情韵兼胜。有辞赋作品7篇,多为入化前所作,以律法精美取胜;而文丽思深,亦灿然可观。其中《黄楼赋》乃元丰元年谒苏轼于徐州时所作,苏轼誉之“雄辞杂古今,中有屈宋姿。”另有骚体《哀词》2篇。著有《淮海集》46卷,《淮海词》3卷。

☚ 【十画】   真德秀 ☛
秦观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江苏邮县)人。少时丧父,侍母家居,借书苦读,研习文词。个性豪隽,喜读兵书。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哲宗元祐初,苏轼荐于朝,任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亲政,新党上台,被贬为杭州通判,后徙处、郴、横、雷等州。徽宗即位后,秦观始得以复职北还,但不幸中途逝世于藤州。
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齐名,号称“苏门四学士”。在四学士中他最受苏轼爱重。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即负盛名。他是北宋以后几百年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秦词多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本人不幸身世,感伤色彩较为浓重。他极善于把男女的思恋怀想、悲欢离合之情,同个人的坎坷际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语言,通过柔婉的乐律、幽冷的场景、鲜明新颖的形象和素描的笔法,抒发感慨。他所歌唱的爱情,真挚纯洁,绝少庸俗的色情描绘,所塑造的妇女形象,多是富有个性、受到损害的女子,而非一般水性杨花之人。这在当时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与一般封建士大夫的狎妓之作,品格自是不同。他所咏叹的哀愁,常富有身世之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文人的不幸遭遇,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秦观的诗风略似其词,清新可诵,王安石以为近似鲍、谢。但气魄显得较弱些。其文长于议论,其史论喜欢标新立异;策论虽多针对时事而发,然见解泛泛,不免空谈。
秦观的赋今存《黄楼赋》、《吊镈钟文》、《浮山堰赋》、《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寄老庵》、《汤泉》等。他的赋也写得精致而气魄不足。曾被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的《黄楼赋》,具有简练的特点,主题思想鲜明突出。《吊镈钟文》也是精美的抒情赋。赋中就镈钟长期被埋没,出土后又被无知的县佐毁弃一事抒发感慨,指出“新故相代,未始云毕,纷然殊途,必有一出”。对问题的看法比别人高出一筹,使人读后增强上进心。

☚ 黄庭坚   晁补之 ☛
秦观

095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属于苏轼一派,曾多次受到打击,被远贬横州。后得以复职北还,途中卒于滕州。他十分推崇苏轼,颇得苏轼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诗、词、文皆工,尤以词著称。其词多为对男女爱情的歌唱和个人愁怨的抒写。由于长期被流放,词中也夹杂着对身世飘零的感伤和对旧欢残梦的追怀。他的词作遣词精密,音律和谐,语言雅淡,委婉含蓄,是婉约词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其诗略似其词,抒情短章写得精致细密,清新秀丽。著有《淮海集》,今人有《淮海词笺注》。

☚ 黄庭坚   周邦彦 ☛
秦观

秦观1049—1100Qin Guan

宋代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元祐时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绍圣时贬监处州酒税,削秩徙郴州,又贬横州。元符二年(1099)再贬雷州。次年复职北还,病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词继承婉约词的传统,达到了很高成就。内容主要描写男女恋情和表现自己身世之悲,“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为婉约词开辟了新的哀婉深情的境界。名篇如《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或写离情,或叹远谪,将士大夫的悲剧与女性的伤感融为一体,是地道的本色词,又具有较深刻的思想价值。但其词风也伤于柔弱。他的诗风格与词近似,元好问评之为“女郎诗”。但他的诗和散文也有一些格调“严重高古”、甚至道学气较重的作品。有《淮海集》、《淮海词》。

☚ 黄庭坚   张耒 ☛
秦观

秦观1094~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少时丧父,刻苦学习,神宗元丰八年中进士。原为定海主簿,后任蔡州教授,后因苏轼推荐除太学博士。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杭州通制,后又贬到郴州,编管横州,再徙雷州。元丰三年放还,至藤州逝世。秦观诗词兼擅,而以词名世。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最被苏轼看重,被视为婉约派作家。他的词多写男女离合之情,结合个人坎坷遭遇,创造了一种凄迷幽暗的环境,达到情景交融,幽婉动人。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歌颂了坚贞不渝的纯真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他的词在当时就很出名,评价很高,但题材狭窄,情调过于凄凉。他的文章长于议论,喜欢标新立异。陈振孙《直斋书录题》卷17著录 《淮海集》。他的词集称 《淮海词》。

☚ 姜夔   晏几道 ☛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因倾向旧党,累遭贬谪,终生穷愁潦倒。其词作寄慨身世,一往情深,凄惋动人。虽主题只在“情”、“愁”二字,但由于形象优美、感情真挚、语言雅丽而在艺术上有高度成就。为婉约派词重要代表。所著《黄楼赋》见赏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亦能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

淮海集/淮海集/淮海先生文粹

☚ 宛邱先生文粹   淮海集 ☛

秦观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苏轼曾以贤良方正荐之于朝,为人所阻,未赴任,后为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迁正字,绍圣元年(1094),元佑旧党受打击,出为杭州通判,继贬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得复职北还,途中逝于藤州。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文、词皆工,而以词著称。其古文在当时亦颇有名,其文字自学西汉,长于议论,史论喜欢标新立异;策论则多针对时事而发,但顷刻露空泛,不甚含蓄。著有《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

☚ 黄庭坚   晁补之 ☛

屈宋之才

☚ 神宗深服   屈宋之才 ☛

秦观1049-1100qín guān

《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黄连(1)。人名。北宋诗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政治上倾向于旧党,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属婉约一派。著有《淮海集》。

秦观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 (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哲宗时,因苏轼推荐,任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后贬杭州通判,徙处、郴、横、雷等州。徽宗时,赦还,卒于途中。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等。与黄庭坚、晁补之、张宋、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其诗修词精致,但气魄狭小。有名句如“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其词多写男女情爱及不遇之感。爱情词在当时词坛独树一帜,《鹊桥仙·纤云弄巧》为此类名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其中名句。贬官后之作,于愁苦中寄寓身世之慨,反映了失意文人的不幸遭遇,如《踏莎行·郴州旅舍》等。他是婉约派的大师,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作品艺术造诣很高,但不无纤巧柔弱的弊病。辞情兼胜、含蓄蕴藉的风格特征,少用典故、清丽晓畅的语言特色,给后世词人以较大影响。

☚ 黄庭坚   贺铸 ☛

秦观1049~Qin Guan

famous lyric writer of the Song Dynasty.Works: Rhapsody of the Yellow Tower,Frangrance All Over the Garden,Fairy on the Bridge Made of Magpies,Watching the Seatide,Teasing Songs,Five Poems of Spring Days,A Collection of Huaihai,etc.

秦观1049—1100

北宋著名词人。字少游、太虚, 号淮海居士。高邮 (今属江苏) 人。少豪雋,有文才。曾任秘书省正字。登第为定海主簿。元祐初,苏轼以贤良方正推荐于朝廷,除太学博士,累迁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被视为元祐党人,累受贬谪。苏轼称他有屈、宋之才。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称为苏门四学士。其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历来被推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也能诗,修辞精致。有《淮海集》。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宋扬州高邮(江苏高邮)人。元丰进士。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苏轼称他“有屈、宋才”。王安石赞其诗“清新似鲍、谢”。累官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初,坐党籍,出判杭州。言者谓其增损实录,屡贬至雷州编管。元符三年(1100)从雷州放还,途中死于藤州华光亭。为宋代婉约派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淮海集》,今有《淮海居士长短句》行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