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秦州夹板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秦州夹板舞 秦州夹板舞传统舞蹈。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板又称云阳板,唐时又称拍板,源于上古时的“击壤”,一般用于大型祭祀活动及庄严肃穆的场合。1985 年,在北道区南集宋墓出土的画像砖中,《男伎击拍板图》与天水早期夹板样式基本相同。夹板舞以架为一演出单位,每架约 50~60 人不等,但夹板队不得少于 24 人。表演方式以行进式和原地式为主。演者上着黑底白云边短打服,下着黑裤,头扎白布巾。夹板以两块长 75 厘米、宽 6厘米、厚 2.5 厘米的红椿木制成,后改为桐木,皆涂漆绘彩或呈本色。一头钻孔以筋条扎之饰彩穗,一头为舞者双手所持。表演时舞者拉开夹板,右手拉至右上方,左手握夹板,右脚拉向前方。然后左手拉至后上方,右手推至左前方,左脚不动,右脚掌点地向前,左右手击响夹板三次后脚原地不动。最后,左右手将夹板合拢,左脚上前并拢,即完成一行香步。表演时,舞者手持夹板在行进中反复作行香步,驻足时夹板在身体左右喳喳击之,直至曲终。伴奏有唢呐为主的吹打乐器。夹板舞动作简单、队形单一,呈对称两排,行走、驻足始终不变。早期的打夹板为庙会群体舞蹈,迷信色彩较浓。每逢朝山还愿或迎神祭天之时,先放三响铁炮,随之一面硕大的龙旗引领的仪仗开拔。仪仗由高举着大红宫灯、罩伞、佛幡,怀抱薰炉神位、佛签,手持佛棍的群体组成。之后是吹打乐队,由掌鼓、筛锣、云锣(三星子、七星子)、大锣、罗锣、木鱼、钗等打击乐器和唢呐、笙、管子、笛等吹奏乐器组成。乐队两侧为两列夹板手。整个队列在乐队吹奏的《太子游四门》乐曲的伴奏下和着夹板打击之声行进。 ☚ 武山旋鼓舞 秦州鞭杆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