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暗示
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出相反的反应效果。 暗示的一种。这种相反的反应效果有时是刺激者所不期望出现的,有时则是刺激者开始时就期望的,这两种情况都叫反暗示。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正好说明了前一种情况:某人怕被人偷去银子,在埋银子的地方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结果反而被别人偷去了。 这样,暗示的内容使他人产生了相反的心理反应,同时也违背了暗示者的愿望。 又如同:车间两个工人口角起来,要动手打架,大家劝解,有人明明希望二人打起来,却假惺惺劝解,对一人说,“你看人家身强力壮的,别打了”。暗示他打不过对方,这一下反而把他的怒火点燃,采取了与暗示内容相反的行为,大打出手。此种反暗示,达到了暗示者的目的。在现代管理中,要巧妙地运用反暗示,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它起到正暗示所起不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