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前洪积平原秦岭北侧山前地带,单个的洪积扇互相连接成群,形成带状分布的洪积扇裙或洪积平原,宽3~12公里。秦岭山前洪积扇位于渭河断陷下降区,多为砂石质洪积扇。根据地表形态、组成物质的结构特征,分为埋藏型、内迭型两大类洪积扇。 秦岭山前埋藏型洪积扇,分布在周至到长安和华县、华阴地区,扇面呈东西向波状起伏,向北倾斜,前缘1~3度,与一、二级阶地呈缓坡接触;后缘起伏较大,约3~7度。在较完整的典型的垂直剖面上,可概略地划出四期洪积扇,即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及全新世洪积扇。新、老洪积扇面有相似性,均向盆地中心缓倾斜。据华阴、华县、长安等处洪积扇上的钻孔资料,200米尚未揭穿洪积的砂卵石层,据推测,秦岭山前地带第四纪洪积物的厚度在300米以上。 内迭型洪积扇,分布在眉县槐芽地区。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也可划分四级,二、三、四级洪积扇均被黄土覆盖,称为黄土覆盖的洪积扇。各级洪积扇上覆盖黄土所含古生壤层数与相对的渭河阶地基本一致; 下部由不同时期含泥的砂砾卵石组成。 秦岭山前洪积平原是关中主要的果林区。扇形地的流水分选作用明显,近山麓处的砾径有达1米以上的,距山越远砾块越小越少,磨圆度较好的卵砾和泥沙渐多。由于受到秦岭新构造上升运动的影响,老扇形地的被切割以及在老扇形地之下形成新扇形地的现象十分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