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科特迪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科特迪瓦非洲西部沿海国家。全称科特迪瓦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布独立,成立象牙海岸共和国。1986年1月1日改今名。国土面积为322463km2,人口1430万(1997)。首都亚穆苏克罗(政治首都),阿比让(经济首都)。1983年3月2日与中国建交。境内西北部山地海拔500~1000m。宁巴峰海拔1752m,为全国最高峰。东南部沿海平原海拔不到50m。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5~27℃,年降水量2000~3000mm。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9亿美元,为1960年独立时的22倍。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状况恶化。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00.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6美元。1998年11月汇率:1美元=570.23非洲法郎(科货币)。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食品加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营业额的35%~40%。农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收入的66%,耕地面积802万hm2。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经济作物占重要地位。可可和咖啡是两大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187万hm2和137万hm2。可可生产和出口占世界第1位。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额的50%,咖啡生产现居世界第7位。籽棉产量居非洲第3位,棕榈产量居非洲第1位、世界第3位。粮食不能自给。科是非洲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94年交通运输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进出口贸易的98%以上通过海运。1993年海运从业人口1.4万人,产值1160亿非洲法郎。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天然良港和黑非洲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也是西非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和进口货物的集散地。可同时停泊60多艘船只。年装卸集装箱2.2万只。设计年吞吐量为2000万t,1995年吞吐量1160万t。铁路总长630km。1993年货运量26万t,客运量76万人次。公路总长68000多km,其中高速路141km,沥青路5440km。全国有大小机场28个。其中有3个机场可供起降大型飞机。阿比让机场是法语非洲国家最大的机场。有25个外国航空公司开辟了飞往科特迪瓦的定期航班。1996年儿童入学率72%,成人文盲率57%。1993年有高等学校10所,学生4.9万人;中学461所,学生46.5万人,教师1.6万人;小学5923所,学生149.3万人,教师4万人。此外,在国外就读的学生有4万人。科特迪瓦2004年人口1690万。国庆日8月7日。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50.5亿美元。经济增长率-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94美元。通货膨胀率3.4%。2002年工业、农林渔业、服务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6%、25.1%、39.3%。 科特迪瓦Cote d′Ivoire法语音译,意为“象牙海岸”。旧称“象牙海岸”。西非国家。南临几内亚湾。面积322463平方公里。人口1100万(1987年)。首都亚穆克苏罗。沿海地势低平,内陆为低高原。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干湿季气候。多森林。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咖啡、可可、木材。 科特迪瓦西非国家。旧称象牙海岸。南濒几内亚湾。面积32.24万平方千米,人口1199.8万(1990年),兵力7100人。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经济首都阿比让,仍为政府机构和外交使团驻地,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城市还有布瓦凯、达洛亚等。为非洲统一组织、西非经济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员国。1983年3月2日同中国建交。 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全称科特迪瓦共和国,原名象牙海岸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面积是322,463平方公里。人口1010万 (1985年),约有60个部族,主要有阿肯、克鲁、芒代和沃尔特4大族系。官方语言为法语,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 (无文字)。一半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首都亚穆苏克罗。全境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超过300米,西部多山。主要河流有邦达马河、科莫埃河等。南部和沿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中部和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矿藏主要有钻石、黄金、锰、镍、铀、铁和石油。农作物主要有咖啡,产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三位; 可可产量居非洲第一,其他农作物有木薯、玉米、小米、高粱、稻米、普兰丹蕉、棉花、油棕、橡胶等。工业主要有炼油、咖啡加工、纺织、电力。出口咖啡、可可、木材、棕榈油、香蕉、棉花等; 进口石油产品、机械、粮食、交通工具、钢铁、电器设备等。海运占重要地位,阿比让港是西非最大天然良港。货币名称非洲法郎。13—15世纪曾是马里王国的一部分,15世纪后半叶,葡、荷、法相继入侵,掠夺象牙,称当地为象牙海岸。1882年沦为法保护地,1895年并入法属西非,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告独立,成立象牙海岸共和国。1961年4月脱离法兰西共同体,1986年1月1日改国名为科特迪瓦。1983年3月2日同中国建交。 ☚ 科拉半岛 科罗拉多河 ☛ 科特迪瓦Cote d’Ivoire全称科特迪瓦共和国。西非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其国土面积32.2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1400万人(1998年年中数),首都阿比让,货币名称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1960年8月7日独立后,实行“科特迪瓦化”政策,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鼓励国内外私人投资,重视农业,促进经济向多样化发展。因此,经济增长较快,1960~197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8.0%,1970~1980年为6.7%。80年代,由于咖啡、可可、木材三项主要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时涨时落,1982~1984年连续干旱,经济发展很不稳定。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76.1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50美元。1980~1990年平均增长率0.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1990年),总人口的56.7%从事农业(1989年)。60年代和70年代农业发展相当快。在正常年份,玉米、木薯已能自给,稻谷尚需进口。主要经济作物是咖啡、可可,咖啡产量居非洲首位,可可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棕榈油出口量占非洲第一位。橡胶产量占非洲第三位。椰子产量占非洲第一位。此外,还盛产多种名贵木材。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独立后,政府制定了鼓励发展出口原料加工工业和进口替代工业的方针,使加工工业有很大发展,其中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发展最快。其他有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机械装配等。80年代初有2/3的工业企业推行“科特迪瓦化”。部分国营企业和准国营企业因经营不善出售给私人或改组成自负盈亏的合作社。外贸长期顺差。1988年咖啡、可可、木材出口占出口总值的41.2%。进口商品有小麦、大米、机器设备、燃料等。主要贸易对象是法国、荷兰。作为西非货币联盟的成员国之一,与联盟内部的经贸关系也很密切。1997年,其外国直接投资额为3.27亿美元,外债总额156亿美元,现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1%。1998年,其出口额为41.83亿美元,进口额为28.17亿美元,其国民生产总值为101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83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0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152位。1998年的国际储备为8.55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