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双调] 殿前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双调] 殿前欢

 

对菊自叹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这首散曲,取意于李清照的《醉花阴》词和欧阳修的《蝶恋花》词,却又翻进一层,新出已意,将怀念之情写得哀婉深沉。
 首二句,在一个“秋”字底下,为“对菊自叹”写出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时已至秋,已足令人可悲可叹了,还偏偏遇上“一帘疏雨暗西楼”的时候。“一帘疏雨”,是说人处于室内,隔帘望去,疏雨急急,扑帘落地。“帘”字影出景中之人。帘中人对着这秋日的急急疏雨,已自觉得凉意袭人,孤悲入心了,更加上雨遮云沉,她所在的西楼坠于一片昏暗之中,其凄然神伤之情更可想而知。
 三、四两句中的“重阳”照应首句的“秋”字,具体点明时序。而其“黄花零落”、“减尽风流”之景,又是在“疏雨”之后所得。雨打花落,菊花往日那清雅绝尘的一派风流之气已经“减尽”。这是写花,又是在为下几句的写人做铺垫。
 李清照 《醉花阴》词中云:“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张养浩引其意,以 “对黄花人自羞”照 “莫道不消魂”之意,应题目的 “对菊自叹”,却以 “羞”字写出“人比黄花瘦”时,已经见花,又羞于对花,自叹自怨的复杂心理。
 然而,仅止于 “自羞” ,其难堪之情还是一种境地。末二句的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又将难堪之情移于无情之花,感情就更加深曲了。欧阳修 《蝶恋花》词云: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不语之花,飞过秋千,引起的是人对 “秋千”往事的绵绵回忆和尽情追思,没有写到花对人的态度、心理。“花替人愁”,则是花的情感反应。当人自羞不尽的时候,有情问花,花虽不语,却也在替比以清瘦著称的菊花还清瘦的人发愁。“人比黄花瘦”,是因为有忧,瘦过了黄花时,反而有黄花替人发愁。“愁”什么?花落尚有重开日,而青春流逝却再无重返之时。人若在这样一种难堪的境遇里煎熬下去,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悲哀结局?这是说花在替人愁,更是在说自己愁。这些都是因为爱情的失落,因为青春的难以挽回,作者对菊叹出了无尽的人间悲哀之意。

古诗《[双调] 殿前欢》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双调] 殿前欢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 轻寒翠袖生。穿芳径, 十二阑干凭。 杏花疏影,杨柳新睛。
 
 贯云石曾经是个武夫,任过武职,后弃武习文,勤于制作,渐趋于精,终于在元代曲家中占据一席。由于有过从戎的经历,为文事亦常豪气四溢,如“弃微名去来心快哉! 一笑白云外” ( [双调] 《清江引》 ) ,这固不足奇。[双调] 《殿前欢》则可谓尽脱武习,颇得文士风流,别是一番境界。
 《殿前欢》写的是春日闺思。春季,闺房,二者得一,即易触发相思之情; 两者俱全,情思之深沉,冲动之强烈,不难想见。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年轻女子,孤身一人,在闺房里,隔帘听见随风传入的断续卖花声。宋元时期,多有女子叫卖鲜花以谋衣食,为吸引买主,其叫卖声极富音乐感,悦耳动听。后来有的散曲便依其声调而作,并定名为 《卖花声》。《殿前欢》中的卖花声也吸引了女主人公,但她之所以被吸引,并非要买花,而是由急促的叫卖声听出唯恐鲜花转瞬凋谢之意,转而念及自己红颜似花,青春亦难久驻。空守闺房,只能是坐待红颜老。于是闺房中呆不住,便卷帘走出。
 “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夜雨之后,天空一洗而净,纤尘不染;小小庭院, 阒静无人。 在这种环境中, 漫步最宜, 亦最合排解不宁的心情。 只是,此时已无帘隔,卖花声听来当更真切,于不宁心绪的排解似又不利。好在由室内转入室外,气温下降,“轻寒翠袖生”,这一阵凉意,恰好可以稍稍抚慰一下烦躁的心绪。就大体而言,出闺房总还是胜于留闺房的。
 “穿芳径”,踏草观花,或俯身抚弄,怜惜花草,也是怜惜正值青春盛年的自己。自己就好比鲜花,好比芳草,正堪怜惜,却又有谁怜惜?年轻女子期待之情,油然沛然。于是,便去凭依阑干,而且是“十二阑干凭”,每处阑干都凭依一会。在诗词中,凭依阑干是用以寄托思情的,如“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依阑干”(李白 《清平调》)、“独自莫凭阑” (李煜《虞美人》)、“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史达祖《双双燕》)等,前人笔下多见。《殿前欢》小令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用以寄托相思。“凭阑”再加“十二”,前人亦有此例,“栏干十二独凭春” (欧阳修《少年游》 ),小令用来表现春思绵绵无已。女主人公一再凭阑,仰望天空,兴叹一番; 俯视花草,含情满眼。她的一再凭阑,是为了排解不宁的心绪,也是对未来人生的一种朦胧追求。正因为如此,在凭阑之余,于草丛花间,轻移莲步,她能透过“杏花疏影”,看出“杨柳新晴”。疏影中的新晴,给人以双重暗示: 一面是杨柳的又一次转绿、青春中又过一年,岁月逼人,春思更深沉; 另一面是绿柳报春,青春尚在,前景或可柳暗花明。这两面,令人觉得都合理合情,都可能存在,小令全篇便堪再读细玩。
 《殿前欢》一曲,素雅清逸,一如雨后青空,透露阵阵清新气息。女主人公的倾听卖花声,出闺房,步闲庭,凭阑干,处处牵人思绪;而读完全曲,令人不能不深切关心她的命运: 担心她的青春年华为春思无休止地缠绕。被封建礼教摧残以致凋谢,因而希望她能得到排解,振作奋发,喜逢“新晴”。
 此曲题前的“双调”,原是商调乐律名。《新唐书·礼乐志》 载: “越调、大食调、高大食调、双调、小食调、歇指调、林钟商为七商。”元人作曲用宫调,“双调”即为所用十一调之一。它与填词格式中的“双调”含意不同,读者沉浸于艺术鉴赏之余,勿忘一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