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双调]水仙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双调]水仙子

 

风情 (二首)

(一)


 转寻思转恨负心贼,虚意虚名歹见识。只被他沙糖口啜赚了鸳鸯会,到人前讲是非。咒的你不满三十,再休想我过从的意。我今日懊悔迟,先输了花朵般身已。

(二)


 娘心里烦恼恁儿知,伏不是床前忙跪膝。是昨宵饮得十分醉,一时错悔是迟,由奶奶法外凌迟。打时节留些游气,骂时节存些面皮,可怜见俺是儿女夫妻。

 
 这两曲是男女对答。
 前曲是女子对负心男子的谴责。起句 “转寻思转恨负心贼”,连下两个“转”字,突兀有力,见得满腔愤懑,蕴蓄已久,辗转反侧,越思越恨,待到一声 “负心贼”骂出口,这才一吐方快。接下去一发而不可止: “虚意虚名歹见识” ,两个 “虚” 字,一个 “歹” 字,连骂三声,揭露出负心贼不但虚伪,而且歹毒。“只被他沙糖口啜赚了鸳鸯会,到人前讲是非” ,二句回想受骗过程,与 “转寻思转恨”相应。“沙糖口”是市井俗语,用来形容负心贼的口蜜心非,真是入木三分,贴切不过。接下来二句 “咒的你不满三十,再休想我过从的意”。前句咒得狠毒,泼辣痛快; 后句一刀两断,干脆决绝。结尾两句语气一转: “我今日懊悔迟,先输了花朵般身已。”骂够了,气泄了,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也深深懊悔: 不该轻信失身。全曲以骂起,以悔结,见出女主人公是沉痛万分,真心悔恨,并非轻浮的调笑戏骂。
 后曲是男子的回答。他满口叫娘叫奶奶,又是 “伏不是”,又是 “忙跪膝”,又是“错悔迟”,还找了个醉酒的借口,主动要求罚骂罚打,表面上看十分顺从,实际上语言轻佻,举止放荡,毫无沉痛悔改之意,只有轻薄调笑之情,确实是一个活生生的骗人的 “沙糖口”。此曲借男主人公的自述,不露声色地在调笑打诨中揭露和谴责了他所用正是戏剧的手段。
 这两支曲子一对一答,就像一幕短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元时市井婚姻恋爱生活一角: 轻薄少年的无赖嘴脸,年青女子被玩弄被遗弃的悲惨遭遇。曲辞全由市井俗语组成,直率浅白,活泼生动。前曲泼辣灏烂 淋漓尽致,恨就恨到十二分,骂就骂到十二分,悔就悔到十二分。后曲油滑调笑,插科打诨,富有动作性、戏剧性。这些都是元曲的当行本色,文人散曲从此类作品得益匪浅。

古诗《[双调]水仙子》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双调]水仙子

 

怨风情


 眼中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 闷葫芦𠜅断线儿, 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 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蚕蛹儿毕罢了相思。
 
 这是一首失恋的情歌。风情,即男女恋爱之事,有如 《红楼梦》第五回所说的“风情月债”、“女怨男痴”。全篇可分三个部分。“眼中花怎得接连枝”是写和所爱之人的爱情已属不可能,点出失恋这一主题。“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是写面对这种处境需要自我排解。以上两句是第一部分。那么如何排解呢? “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 闷葫芦𠜅断线儿, 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 ”描笔,即画笔。春为春情,伤春,即失恋之情。像毛笔把情思一笔勾掉再不去想。像把玩具的线剪断再不去玩。像一对鸳鸯重新配对再另找一个对象。这样便会忘记对方,达到自我排解的目的。以上三句是第二部分。但是,这并不容易做到,于是又转入第三部分。“野蜂儿难寻觅”,野蜂,象征所要新找的对象。急切之中新的恋人难以找到,所以“蝎虎儿干害死”,一腔热情无处表达。本来养蝎虎 (守宫)是为了证明自己爱情的专一。现在既然没有情人,又要它有何用处,只好叫它“干害死”了。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女子又发出了“蚕蛹儿毕罢了相思”的哀叹。正是“熨斗儿熨不开眉尖皱,快剪刀剪不断心内愁。” (明代民歌 《挂枝儿·耐心》 ) 想要像蚕变成蛹后再不吐丝一样没有相思之情,又怎么可能呢? 以“丝”来谐“思”,女主人公的苦恼全都结在这一句里。
 这首曲词写了女子由苦恼需要排解,到排解不掉重归苦恼,这一失恋后思想活动的全过程。中心在一“怨”字。怨,便不是恨。它带有缠绵的、剪不断的情思。所以曲词的女主人公不像汉乐府“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一样斩钉截铁,而是有如明代民歌《挂枝儿·相思》一样,“口说丢开罢,心里又还疼。若说起丢开也,我到越发想得紧。”充满自怨自艾之情。怨己堕入相思网,怨己迷上“眼中花”,怨己无计可消除,哀怨满纸,惆怅多情。
 在写作手法上,本曲继承了民间文学的传统,全以比喻和象征来表现。像“眉上锁新教配钥匙”、“蚕蛹儿毕罢了相思”,都非常新奇贴切,摆脱俗套。

历代诗词精品之《[双调]水仙子》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双调]水仙子

 

张鸣善

讥时


 铺眉苫眼早三公,课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刚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歧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在散曲作家中,张鸣善是颇善讽刺艺术的一位。此曲题为“讥时”,通过辛辣的笔调,对腐朽、寄生而虚伪的元代上层社会和封建王朝的用人制度作了无情的揭露,备极冷嘲热骂之致。
 “铺眉苫眼”即展眉扇眼,装模作样,目空一切。这里指不学无术而惯于装腔作势的人,他们居然位至“三公”(此泛指朝廷最显赫的官职)。“课袖揎拳”乃俗语,指捋起袖子,磨拳擦掌,蛮横无礼的人,他们竟享受着最多的俸禄。而“胡言乱语”,欺世盗名者,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得售其奸。开篇三句就用大笔勾勒的手法,画出了元代上层统治者的鬼脸。所谓“堂堂大元,奸佞专权”(无名氏《醉太平》)是也。换句话说便是:善良、老实、正直的人是没有立身之地的。这种豪辣的语言正是散曲本色,不同于诗词的注重含蓄。这还不算,作者紧接又总结一句:“大刚来都是哄”——总而言之都是胡闹。说得更直截了当。这又使人想到鲁迅说的:“自称小人的无须防,得其反是好人;自称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是盗贼。”以下,作者便对这种奸贤不辨,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作进一步的嘲讽。
 “说英雄谁是英雄?”以反诘语气提唱,那含意是:“听话听反话,不会当傻瓜。”以下三句便以答语作阐发,指斥当世所谓“英雄”的可笑可鄙。《国语》说周朝将兴时有凤鸣于歧山,故“歧山鸣凤”喻指兴世的贤才,如周公之流;“南阳卧龙”是徐庶对诸葛亮的称呼,见《三国志》;《史记》载文王出猎占卜,辞曰:“所获非熊非螭,非熊非罴,所获霸王之辅”,遂遇吕尚于渭水,故“渭水飞(“非”之谐音)熊”乃指吕尚。这些人当然都是盖代的英雄。然而元时俗话所谓“五(乌)眼鸡”、“两头蛇”、“三脚猫”等,都是些什么呢?它们分别指的是好勇斗狠者,心肠毒辣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末三句极有风趣,以鸡、蛇、猫对凤、龙,熊,每一对动物都是似是而非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真是欺世之极。而鸡称“五眼”、蛇具“两头”、猫仅“三脚”,可谓怪物,又不仅凡庸而已!可见这组鼎足对的意味实则是很幽默,很丰富的。则国之三公沐猴而冠,可知矣。这样的碌碌无为,有害无益之辈,竟被捧为当世之周公、吕尚、诸葛亮,委以高官、享以厚禄,实在可悲可叹!
 漫画化的笔触,形成此曲第一个特点。一开始,作者用“铺眉苫眼”、“课袖揎拳”,“胡言乱语”等形容语将对象作了丑化,进而又将他们变形,使之幻化成似凤非凤的“五眼鸡”、似龙非龙的“两头蛇”、似熊非熊的“三脚猫”。使读者对其丑恶本质一望而知,真是鱼目混珠,莫此为甚!
 鼎足对的前后两用,形成此曲第二个特点。鼎足对的运用,本是元人散曲有别于诗词的新创。这种兼对偶与排比而有之的修辞,容易收到联珠炮似的效果,对此曲内容特别合宜。作者在运用上又有独到之处。一是妙嵌数字,工稳尖新。前三句的“三公”、“万钟”、“时(谐“十”音)用”运用了借对的手法;后三句的“五眼鸡”、“两头蛇”、“三脚猫”对仗更工,其实“五眼鸡”即“乌眼鸡”之音转,手法暗通。
 全曲八句恰分两段,前段则行出三句排比,继以“大刚来”总收一句;后段则先以“说英雄谁是英雄”一句提唱,继以三句排比。在结构上是由放而收,由收而放,呈对称形式,读起来节奏感极强,兼有错综与整饬之致,饶有抑扬抗坠之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