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神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神道神明之道。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敷皇極以創業,協神道而大寧。” 神道shéndɑo❶精神旺盛:这孩子特别~。 神道shéndɑo才智过人,本领超群。〔例〕这个女孩儿怎的这等的神道哇!(儿182)∣这事却要做得机密,虽说你这里没外人,万一这些小孩子们出去,不知轻重,露了一半句,那姑娘又神道,倘被他预先知觉了,于事大为无益。(儿269)∣她一个女人,还会有什么神道,难道能插翅飞出承德吗?(外304)∣他尝到了甜头,自以为“走活儿”并不是像原来想的那么神道,何况背后还有颜三这双眼睛呢,一来二去的,他的胆子大起来。(子15) ![]() ![]() ![]() ![]() ![]() ![]() 神道1;神道2◉ 神道1 shéndào 名 神道shén dao❶指人显得精神而又伶俐。如:这个女孩儿怎那么~哇。 神道shén·dao指精明能干的人: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有刺戳手。也是一位~,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六五·1592)按,此指探春。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碑志 > 墓道 > 神道 神道 shéndào 即墓道。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神道 神道 shéndào 督脈經穴。在第五胸椎下。因其平兩側心俞穴,内應心,又善治神志疾患,故名。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刺熱篇》:“五椎下間主肝熱。”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神道,在第五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俯而取之。刺入五分,留五呼,灸三壯。”《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神道惟灸背上病,怯怯短氣艾火添。” 神仙 神仙神(神人;神物;神灵;神道;神皇;神只;神君;上神;天神) 仙(仙子;仙家;仙灵;仙士;仙夫;仙客;仙者;天仙;鹤上仙) 灵(灵仙;灵人;灵元;灵君;灵主;灵徒;精灵;圣灵;威灵;真灵) 天人 烟客 飞客 霄客 霞人 霓骑鹤驭 鸾鹤 玄圣 真圣 羽驾 羽客 松乔 玉友 玉真 玉清人 鹤上人 骑羊子 驭风襟 另见:信仰 天上 神秘 修仙 祈神 祭天 ☚ 神仙 称神仙 ☛ 墓室 墓室室(扃室;玄室;元室) 泉宫 冢堂 玄扃 桂寝 ☚ 陵墓 墓穴 ☛ 神道shén dào❶神妙的事理。《易·观》“观天之~~”疏:“微妙无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见,不知所以然而然,谓之~~。” 神道经穴名。代号DU1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冲道。属督脉。位于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之间。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五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健忘,惊悸,咳嗽,疟疾,脊背强痛,癫痫;以及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神道 神道陵墓前的导引大道。“神道”一词始见于汉代。《汉书·霍光传》:“太夫人……,改光时所自造茔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阙,筑神道。”《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大为修冢茔,开神道。”李贤注:“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神道的两侧往往列置石刻。东汉帝陵前的神道两侧已有石刻雕像。到唐代,陵前神道得到了很大发展,大型的石刻仪仗:“石像生”已经形成。如乾陵的神道,全长一公里许,前面借梁山双峰以为阙,神道口建望柱一对,望柱之后依次为翼马、朱雀各一对,引马石人五对,石人像十对,石狮一对,另有六十一王宾石像。明清时期帝王陵神道发展到顶点。明十三陵神道全长达七公里之多; 清东陵神道长达十余公里。立于墓前神道上的石雕刻叫神道石柱,开始于东汉时期。如山东省博物馆所藏汉琅玡刘君墓石柱和北京石景山出土的汉幽州书佐秦君墓石柱,皆圆形柱身,周围雕刻直棱纹,上有双兽拱托神道碑。以后历代帝王陵墓前多立石柱一对,上蹲坐一神兽。明代还规定,只有公侯和一品、二品的官吏墓才能立石望柱。 ☚ 天禄辟邪 石像生 ☛ 神道 神道指墓前所开之道。《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大为修冢茔,开神道。“李贤注:“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 ☚ 三出阙 合葬 ☛ 神道 神道即曲阜孔林神道,在曲阜城北连接孔林之间。道两旁苍桧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南北全长1266米,道中立一座万古长春坊。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撑的六根石柱上,两面蹲踞着12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中雕二龙戏珠,旁配丹凤朝阳纹饰。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上有万历年号。清雍正帝又命臣下加“奉敕重修”字样。坊南的东西两侧各有绿瓦方亭一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东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明代郑汝璧及连标等所立,上刻“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十个大字;西为次年二人立的“厥里重修林庙碑”。两碑均甚高大,碑头有精雕的花纹,碑下有形态生动的龟趺。神道北端两侧是林前村,即古代的孔里。 ☚ 迷魂阵 神仙洞 ☛ 神道shéndào经穴名。代号DU11。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心悸, 疟疾, 癫痫, 精神病, 神经衰弱。斜刺0. 5 ~ 1 寸。灸3 ~ 7 壮或5 ~15分钟。 神道 神道GV11Shendao督脉穴。首见《甲乙经》。《素问·刺热篇》所载之“五椎下间主肝热”,即指本穴。别名脏俞、冲道。位于后正中线,第五胸椎棘突下,伏俯坐或伏卧取之。局部有腰背筋膜,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深部是椎管; 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并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一般斜刺0.5~0.8寸。针后局部痠胀或向下传导。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 灵台 身柱 ☛ 神道〈名〉神;神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